七鳃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没有独立的胰脏,但有胰细胞聚集成群,散布 于肠壁和肠管与食道交界处。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躯干部和尾部具一系列按节排列的肌 节和肌节前后的肌隔,成W形(弓形), 角顶朝前。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具有特殊的鳃囊, 由特化的软骨鳃 篮—鳃笼支持。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口腔后部向腹面伸出1条盲 管,称为呼吸管(咽部)。 呼吸管左右各有7个内鳃孔, 各与1个鳃囊相通,再由外 鳃孔通体外。
• 鳃囊为1球形结构,壁上有 褶皱状鳃丝,来自内胚层, 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盲鳗
•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皮肤的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 发达的单胞腺,真皮为结缔组织。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支持结构为脊索,但已有雏形的脊 椎骨。(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 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 骨)。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 —圆口纲(Cyclostomata)
进化地位
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 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 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包 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生物学特征
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偶鳍); 具有裸露的皮肤,发达的粘液腺;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但脑的分 化程度较低; 有不完整的头骨,头部有集中的嗅、 视、听感觉器官;
无头无附肢
有头无成对附肢
表皮单层细胞,真皮不明显
表皮多层细胞,真皮多层细 胞
脊索终生存在,无骨骼 具雏形脊椎骨和不完整头骨
循环
无心脏,无血细胞
有心脏,有血细胞
神经感官 无明显脑,无集中感官
分化出脑和脊髓,脑分 5 部 分,有集中感官
排泄生殖
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无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无 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
• 幼体为沙隐虫,与成体差别大,有许多 近似文昌鱼的原始特征和脊椎动物的一 些基本特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原索动 物。幼虫阶段持续3-7年,变态为成体。
圆口纲的分类
• 盲鳗目Myxinniformes 低等的一类,30多种,海生,完全寄生。无
背鳍和口漏斗;眼退化,隐于皮下;鳃孔6-15 对,鳃笼不发达,内耳仅1个半规管。 • 七鳃鳗目 Pteromyzoniformes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背神经管分化为 脑和脊髓,脑分 化为大脑、间脑、 中脑、小脑和延 脑5部分(五部 脑),但依次排 列在一个平面上。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间脑背面有2个突起称 为松果体和松果旁体, 有感光作用。
• 松果体亦称松果眼, 有晶体和视网膜,视 网膜上有感光细胞
• 松果旁体亦称顶体, 紧挨在松果眼下方, 结构与松果眼相似。
• 中肾( mesonephros): 相当于背肾的前 部,在羊膜类胚胎时期出现。
• 后肾(metanephros): 相当于背肾的后部, 为羊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肾脏演化
A 前肾 B 全肾 C 原始背肾 D 典型背肾 E 后肾
七鳃鳗与文昌鱼的比较
文昌鱼
七鳃鳗
生活方式 海水
海水或淡水
外形 皮肤 骨骼
• 全肾(holonephros): 由沿体腔全长按体 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见于盲鳗幼体及 某些无足两栖类的幼体。
• 前肾(pronephros): 相当于全肾的前部。 多数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时期出现,迅即 消失。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类有残存的前 肾,在鱼类称为头肾。
肾脏的类型
• 背肾(opisthonephros): 相当于前肾之 后的全肾的其余部分。由位于体腔中部 和后部的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为无羊 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头骨原始,仅为脑下方的软骨基板。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有集中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听 觉器官、视觉器官。
• 单一鼻孔,开口于头部背面中央— 单鼻类。外鼻孔向内通到1个圆形的 嗅囊,其后壁分布有嗅觉细胞。
• 嗅囊的下面向后突出1个大的鼻垂体 囊,止于脊索的前下部。
• 眼睛已具有脊椎动物的基本构造。 只是角膜不发达,视网膜组织简单。
• 一、结构和功能 外形(七鳃鳗成体) 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皮 肤裸露无鳞,皮肤中单细胞粘液腺发达。 无偶鳍,只有奇鳍。1对眼,无眼睑;眼 后两侧各有7个鳃裂开孔,故名七鳃鳗。
无成对的附肢( 偶鳍),仅有奇鳍, 尾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原尾型。
盲鳗与七鳃鳗
外形(七鳃鳗成体)
• 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尾前部腹面有 肛门和泄殖孔。营寄生或半寄生, 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 内。
•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无主动捕食的可咬合的上下颌。具适应 寄生半寄生生活的可吸附的口漏斗和角 质齿的舌。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无颌,不能以下颌闭口,只有用活塞式的舌司 口部的开关。
• 无胃,食道通入直管式的肠,肠中有纵走的螺 旋状垂膜,称为盲沟或螺旋瓣,其作用在于增 加肠道的消化面积。
• 有独立的肝脏,分为左右两叶,成体无胆管和 胆囊,幼体两者皆有。
40多种,分布淡水和海洋,半寄生。 有吸 附性口漏斗和角质齿,7对鳃囊,内耳2个半规 管。
• 圆口纲的起源和进化
–最早的脊椎动物的化石发现于寒武纪晚 期,约5.1亿年前,生活于淡水中,被称 为甲胄鱼类。
–基于甲胄鱼特征,推测甲胄鱼类是有一 定游泳能力的底栖动物,与圆口类有许多 共同特点。它们可能有共同祖先。甲胄鱼 类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时期, 繁盛了约1.5亿年,最终在泥盆纪绝灭。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已有心脏分化,由1心房、1心室、1 静脉窦组成,血液中已有红细胞。
–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方式均与文昌鱼 相似,单循环。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成体肾脏为 背肾,胚胎期为前肾,但盲鳗成体仍 保留前肾。雌雄异体,无生殖管道。
肾脏的类型
• 根据肾脏发生的位)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
门,与其他两个亚门动物具有共性,即 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 咽鳃裂,但它又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 高等的一个亚门。
1 主要特征
• 出现明显的头部。脊椎动物又称为有头 类(Craniata)。
• 脊柱代替了脊索, 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 结构。低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仍为主要支 持结构,但在较高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仅 留残余或完全退化。
• 除圆口类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地 捕捉食物,提高营养代谢的能力。
• 除圆口类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 动物的偶鳍和陆生动物的附肢。
• 鳃作为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 善,而陆生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阶 段用鳃呼吸,成体出现了肺呼吸。
•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 肌肉质的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 脉,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等动物(鸟 类和哺乳类)心脏中的缺氧血和多氧血进 一步分开,代谢率进一步提高。
生物学特征
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的脊椎骨; 原始肌节。 特化结构: 具有吸附性口吸盘(口漏
斗)和发达的角质齿;以及支持鳃 部的特殊鳃篮(笼)。
圆口纲动物又称无颌类,因有一 个圆形的口漏斗而得名为圆口类, 是无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 物,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外形像 鱼,但比鱼类低等。由于营寄生或 半寄生生活,是危害渔业的动物。
2.甲胄鱼的进化地位及与圆口类的关系。
• 2 脊椎动物的起源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
石出现在5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沉积 中。其中最早的种类是牙形石动物。现 在人们一致认为它属于脊索动物,并在 分支系统中将它与无颌类的现存的盲鳗 联系起来,为确立脊椎动物的起源提供 了极为有用的证据。
2 脊椎动物的起源
• 我国学者舒德干在Nature上发表文章 《我国出土的早寒武纪脊椎动物》,记 述了从约5.5亿年前早寒武纪出土的昆明 鱼和海口鱼,是最古老的脊索动物,1个 像七鳃鳗,1个像原始的盲鳗。
总结
圆口纲动物是最原始的无颌脊椎动物, 包括七鳃鳗和盲鳗。身体鳗形,无成对 附肢,具软骨(虽然其祖先甲胄鱼具有 硬骨骼),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脊椎 骨。具口吸盘以吮吸方式取食,营寄生 或半寄生生活。寒武纪晚期底栖的甲胄 鱼类与圆口类有共同的祖先。
思考题
1.以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最原始的 脊椎动物。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躯干部和尾部具一系列按节排列的肌 节和肌节前后的肌隔,成W形(弓形), 角顶朝前。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具有特殊的鳃囊, 由特化的软骨鳃 篮—鳃笼支持。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口腔后部向腹面伸出1条盲 管,称为呼吸管(咽部)。 呼吸管左右各有7个内鳃孔, 各与1个鳃囊相通,再由外 鳃孔通体外。
• 鳃囊为1球形结构,壁上有 褶皱状鳃丝,来自内胚层, 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盲鳗
•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皮肤的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 发达的单胞腺,真皮为结缔组织。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支持结构为脊索,但已有雏形的脊 椎骨。(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 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 骨)。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 —圆口纲(Cyclostomata)
进化地位
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 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 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包 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生物学特征
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偶鳍); 具有裸露的皮肤,发达的粘液腺;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但脑的分 化程度较低; 有不完整的头骨,头部有集中的嗅、 视、听感觉器官;
无头无附肢
有头无成对附肢
表皮单层细胞,真皮不明显
表皮多层细胞,真皮多层细 胞
脊索终生存在,无骨骼 具雏形脊椎骨和不完整头骨
循环
无心脏,无血细胞
有心脏,有血细胞
神经感官 无明显脑,无集中感官
分化出脑和脊髓,脑分 5 部 分,有集中感官
排泄生殖
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无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无 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
• 幼体为沙隐虫,与成体差别大,有许多 近似文昌鱼的原始特征和脊椎动物的一 些基本特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原索动 物。幼虫阶段持续3-7年,变态为成体。
圆口纲的分类
• 盲鳗目Myxinniformes 低等的一类,30多种,海生,完全寄生。无
背鳍和口漏斗;眼退化,隐于皮下;鳃孔6-15 对,鳃笼不发达,内耳仅1个半规管。 • 七鳃鳗目 Pteromyzoniformes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背神经管分化为 脑和脊髓,脑分 化为大脑、间脑、 中脑、小脑和延 脑5部分(五部 脑),但依次排 列在一个平面上。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间脑背面有2个突起称 为松果体和松果旁体, 有感光作用。
• 松果体亦称松果眼, 有晶体和视网膜,视 网膜上有感光细胞
• 松果旁体亦称顶体, 紧挨在松果眼下方, 结构与松果眼相似。
• 中肾( mesonephros): 相当于背肾的前 部,在羊膜类胚胎时期出现。
• 后肾(metanephros): 相当于背肾的后部, 为羊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肾脏演化
A 前肾 B 全肾 C 原始背肾 D 典型背肾 E 后肾
七鳃鳗与文昌鱼的比较
文昌鱼
七鳃鳗
生活方式 海水
海水或淡水
外形 皮肤 骨骼
• 全肾(holonephros): 由沿体腔全长按体 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见于盲鳗幼体及 某些无足两栖类的幼体。
• 前肾(pronephros): 相当于全肾的前部。 多数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时期出现,迅即 消失。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类有残存的前 肾,在鱼类称为头肾。
肾脏的类型
• 背肾(opisthonephros): 相当于前肾之 后的全肾的其余部分。由位于体腔中部 和后部的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为无羊 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头骨原始,仅为脑下方的软骨基板。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有集中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听 觉器官、视觉器官。
• 单一鼻孔,开口于头部背面中央— 单鼻类。外鼻孔向内通到1个圆形的 嗅囊,其后壁分布有嗅觉细胞。
• 嗅囊的下面向后突出1个大的鼻垂体 囊,止于脊索的前下部。
• 眼睛已具有脊椎动物的基本构造。 只是角膜不发达,视网膜组织简单。
• 一、结构和功能 外形(七鳃鳗成体) 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皮 肤裸露无鳞,皮肤中单细胞粘液腺发达。 无偶鳍,只有奇鳍。1对眼,无眼睑;眼 后两侧各有7个鳃裂开孔,故名七鳃鳗。
无成对的附肢( 偶鳍),仅有奇鳍, 尾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原尾型。
盲鳗与七鳃鳗
外形(七鳃鳗成体)
• 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尾前部腹面有 肛门和泄殖孔。营寄生或半寄生, 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 内。
•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无主动捕食的可咬合的上下颌。具适应 寄生半寄生生活的可吸附的口漏斗和角 质齿的舌。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 无颌,不能以下颌闭口,只有用活塞式的舌司 口部的开关。
• 无胃,食道通入直管式的肠,肠中有纵走的螺 旋状垂膜,称为盲沟或螺旋瓣,其作用在于增 加肠道的消化面积。
• 有独立的肝脏,分为左右两叶,成体无胆管和 胆囊,幼体两者皆有。
40多种,分布淡水和海洋,半寄生。 有吸 附性口漏斗和角质齿,7对鳃囊,内耳2个半规 管。
• 圆口纲的起源和进化
–最早的脊椎动物的化石发现于寒武纪晚 期,约5.1亿年前,生活于淡水中,被称 为甲胄鱼类。
–基于甲胄鱼特征,推测甲胄鱼类是有一 定游泳能力的底栖动物,与圆口类有许多 共同特点。它们可能有共同祖先。甲胄鱼 类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时期, 繁盛了约1.5亿年,最终在泥盆纪绝灭。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已有心脏分化,由1心房、1心室、1 静脉窦组成,血液中已有红细胞。
–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方式均与文昌鱼 相似,单循环。
进步且不完善的结构
–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成体肾脏为 背肾,胚胎期为前肾,但盲鳗成体仍 保留前肾。雌雄异体,无生殖管道。
肾脏的类型
• 根据肾脏发生的位)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
门,与其他两个亚门动物具有共性,即 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 咽鳃裂,但它又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 高等的一个亚门。
1 主要特征
• 出现明显的头部。脊椎动物又称为有头 类(Craniata)。
• 脊柱代替了脊索, 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 结构。低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仍为主要支 持结构,但在较高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仅 留残余或完全退化。
• 除圆口类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地 捕捉食物,提高营养代谢的能力。
• 除圆口类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 动物的偶鳍和陆生动物的附肢。
• 鳃作为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 善,而陆生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阶 段用鳃呼吸,成体出现了肺呼吸。
•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 肌肉质的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 脉,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等动物(鸟 类和哺乳类)心脏中的缺氧血和多氧血进 一步分开,代谢率进一步提高。
生物学特征
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的脊椎骨; 原始肌节。 特化结构: 具有吸附性口吸盘(口漏
斗)和发达的角质齿;以及支持鳃 部的特殊鳃篮(笼)。
圆口纲动物又称无颌类,因有一 个圆形的口漏斗而得名为圆口类, 是无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 物,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外形像 鱼,但比鱼类低等。由于营寄生或 半寄生生活,是危害渔业的动物。
2.甲胄鱼的进化地位及与圆口类的关系。
• 2 脊椎动物的起源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
石出现在5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沉积 中。其中最早的种类是牙形石动物。现 在人们一致认为它属于脊索动物,并在 分支系统中将它与无颌类的现存的盲鳗 联系起来,为确立脊椎动物的起源提供 了极为有用的证据。
2 脊椎动物的起源
• 我国学者舒德干在Nature上发表文章 《我国出土的早寒武纪脊椎动物》,记 述了从约5.5亿年前早寒武纪出土的昆明 鱼和海口鱼,是最古老的脊索动物,1个 像七鳃鳗,1个像原始的盲鳗。
总结
圆口纲动物是最原始的无颌脊椎动物, 包括七鳃鳗和盲鳗。身体鳗形,无成对 附肢,具软骨(虽然其祖先甲胄鱼具有 硬骨骼),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脊椎 骨。具口吸盘以吮吸方式取食,营寄生 或半寄生生活。寒武纪晚期底栖的甲胄 鱼类与圆口类有共同的祖先。
思考题
1.以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最原始的 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