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实践
摘要:城市中央生态区,是钢铁城市中的世外桃源与精神核心。
近年来,在城
市中央生态区建设中,滨水空间的营造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水陆空间的综合开发
与利用极大提升了中央生态区的价值,甚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有益助力。
本文
旨在通过研究城市中央生态区成功案例中滨水空间的设计、建设、管理等相关经验,总结特点,发掘问题,并结合我国当下城市发展趋势,在规划设计方法及运
营管理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经济的和谐共赢。
关键词: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生态、文化、运营
一、中央生态区与滨水空间
中央生态区(Central Ecology District)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独特
形态,它是指在城市的核心区域自发或人为形成的生态特征明显的区域。
从世界
的城市发展历史和轨迹来看,几乎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其珍藏的中央生态区。
中央生态区多位于城市中心腹地,居于土地价值较高的地段,现代城市中央
生态区常与大型湖泊、湿地水域、或河湾区相结合,如纽约的“中央公园”、伦敦
的中央公园、新宿的中央公园,多以多样化的水岸空间为特色,更加强调水域的
生态价值与功能。
围绕水域以复合型公园游憩体系,打破密集高效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商业、经济、文娱相得益彰。
始建于 1856 年的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早中央生态区。
该公园位于曼哈顿中心,南北长 4 公里,东西宽 800 米,面积达 843 英亩。
公园沿着蜿蜒的水体纵
向展开,茂密的树林环绕着湖泊和草坪与牧场。
紧张繁忙的曼哈顿一个世外桃源。
庞大的绿地体量、多变的水域空间以及丰富的业态,平衡了城市的各种要素,人文、自然、艺术、财富、生机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凝聚了纽约的城
市灵魂。
二、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建设意义
城市中央生态区与滨水空间的融合产生了更多的积极效应,从整个城市的运
营来看,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建设不是一个内部水体的孤立问题,滨水区无论
对于公园游憩体系,甚至对于区域环境乃至整个城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其核心水域与外围城市水网联通,在大区域水体循环、水资源分配中
扮演着核心角色。
滨水区完善的绿地与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缓解内涝、改善
气候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绿肺心脏的功能。
其次,由于滨水环境的吸引力及
聚集力,也使中央生态区及其周边土地升值,成为城市财富阶层的聚居地。
加之
其中心区位优势突出,辐射范围广,滨水空间联动城市建设,有利于大城市病的
缓解,有利于城市生活的宜居与经济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旅游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更有利于城市地域品牌、滨水风景线的塑造。
三、目前我国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的公园设计还处在由“粗放式的园林设计”到“专业化的跨专业
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的过渡阶段,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在实际规划建设工作中仍会面临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或者求新求大,没有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定位、经济与消费能力。
滨水环境片面的追求大水面与高定位、追求当时效果最大化,没
有考虑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契合程度,缺少长久的生命力。
2、模式化严重,缺乏地域个性与城市内涵。
滨水区作为中央生态区的空间载
体,其传达的地域个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经济、科技,也包括特有的水文化
底蕴、水生环境、水岸风貌等。
其场所特质,既反映在有形的景观形象,也反映
在无形的城市心理和文化氛围。
当下一些作品,仍缺少对城市文化、居民生活、
水体资源的深度思考,与城市原生环境相脱离。
3、规划设计管理流程不完善,建设缺乏整体意识。
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囊括城市规划、生态、水利、景观、旅游运营等学科的综合性课题,这
就要求在横向学科和纵向时间两个维度上都应具备全局观。
一方面,由于规划设
计流程复杂,部分设计人员仍然延续着以自我学科为中心的理念和手法。
而另一
方面,少数政府建设者也多关注于眼前效益,忽视水体建设的生态周期与时间成本。
4、建设资金与后期运营维护跟不上,社会力量的参与薄弱。
目前城市中央生态区的建设中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实行传统公园的管理模式。
由于中央生态区
滨水区基础设施复杂,生态敏感度高,比如,水质净化、功能性湿地等,建设投
资大、起效慢,维护成本高,加之很多滨水区项目缺少市场灵活性,运营困难,
使得生态区滨水空间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1]。
四、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规划和实践要点
(一)将中央滨水区内核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
城市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水环境因子,是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及
水网系统的核心。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滨水绿地生态功能。
首先,设计要
尊重水域河岸原有的自然形态,在确保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工
建材的使用;其次,根据水体的净化总量、绿地空间功能,人流承载力,测算适
宜的建设体量,使生态、水利、景观三者建设需求相匹配;再次对后期管理制定
长期且合理的计划,易于操作,真正实现生态圈的稳定。
(二)科学统筹、多规合一
在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
首先要深刻研究城市的发展的轨迹,准确立意,其次,针对复合型滨水空间,应制定多学科的融合规划,不仅要重视公园内部的各专业交叉,特别是水利、生态、景观的三位合一;更应把滨水区的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环境或城市水网中考量,协调好水系、建筑、文化、交通、经济等之间的关系,发挥最大效益。
当然,由
于每个城市的定位与目标不同,各城市对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也应根据自身发展
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2]。
(三)提供多样化的复合型空间
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多样化,最根本应体现在保护原生环境与乡
土物种栖息地;保护湿地,低洼地,自然河道等脆弱的水域生境;在设计中考虑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原则,把自然地形、水体循环、绿地系统三者协调好。
此外,还应根据城市实际出发提供不同类型的休闲空间,比如湿地栈道、露天剧场、亲子沙滩等等,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
激发城市的活力。
[3]与此同时,在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层面上,既要尊重城市的传
统历史,也要遵从当代文明以及未来趋势,创造出一个兼具时代风味和地域风情
的活力核心。
(四)运营管理,顺应需求,与时俱进。
纽约中央公园 150 多年之所以历久弥新,源于不断完善滨水区基础设施与适
应时代的运营管理方法。
比如其对园中草坪与滨水空间的分时管理和使用,不仅
有效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与水域健康,也满足了人们的游憩需求。
而对滨水区草坪中游憩项目的引入更加与时俱进,从早期著名的绵羊草原(Sheep Meadow)。
到壮观的“日光草坪浴场”,以及后期露天音乐会。
都成为不同时代公园中的活力热点[4]。
目前,很多城市都将打造中央生态区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随着城市中心的土地经济价值及旅游价值愈加丰厚,通
过中央滨水区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和娱乐业态的注入,也将为城市旅游新增长点
创造机遇。
总结: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央生态区滨水空间的景观价值已经受到
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因此,在规划与实践工作中,合理运用景观经济价值,能够
有效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效益平衡[5]。
同时,凝聚城市精神,将符号价值转化为财富价值,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周雷. 城市滨水空间重构中的景观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董玥. 芜湖中央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3]李霞. 城市滨水休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4]靳晓雨. 谈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历史发展变化的启示 [D]. 黑龙江史志,2014.
[5]刘锐. 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