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是哪一联对仗?具体怎么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是哪一联对仗?具体怎么对?
所谓的格律诗一般来说是指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即,五言八句和七言八句)。

格律诗要求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两两相对,分为四联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即单数句为出句,双数句为对句。

一首诗中的第一、三、五、七句都是出句,二、四、六、八句都是对句。

所谓的对仗,在平仄上指出句的每个字和对句的每个字的音调相反,即是平仄相对。

平,指现代汉语拼音的阴平和阳平;仄,是指汉语拼音的上声和去声。

(古代,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把古代的入声字分散到了现代汉语的四声里,但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写格律诗用旧韵时,应该考虑。

)
格律诗在格律上除了要求平仄相对,相邻的两联还要求相粘,即粘对。

对: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类型相反)。

粘: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的出句平仄类型相同。

即:格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是对句,三、五、七句就是粘句。

以七言律诗为例,如下:
1、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2、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3、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4、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5、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句)
6、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7、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8、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以上就是七言律诗平起平收的基本格式。

去掉括号里的两个平仄,就是五言的仄起平收。

起,指首句第二个字发音的平仄类型;收,指首句最后一个字发音的平仄类型。

把第一句换成第五句,其余的不变,就是七言的平起仄收,五言的仄起仄收。

七言律诗的仄起平收,五言为平起平收。

1、出:(仄仄)平平仄仄平
2、对:(平平)仄仄仄平平(首)
3、出:(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4、对:(仄仄)平平仄仄平(颔)
5、出:(仄仄)平平平仄仄(粘)
6、对:(平平)仄仄仄平平(颈)
7、出:(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8、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尾)
同样,一、五句互换就是七言的仄起仄收,五言叫平起仄收。

上边的所谓的平仄格式,只是基本的类型,在格律诗写作中的平仄对仗还有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指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所对应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相对也可以相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则必须要相对。

但,一句诗中除了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格律上叫犯“孤平”(一般指颔联的出句,即第三句。

)是写诗的大忌。

就是说一三五不问,也不是完全不问。

在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中标识如下:
1、(X平)X仄仄平平:一三不论;
2、(X平)X仄平平仄:一三不论;
3、(X仄)平平X仄平:一五不论;
4、(X仄)X平平仄仄:一三不论。

括弧外面的即五言格式。

在律诗的平仄格律中除了对、粘,出现了“孤平”就要“拗救”。

“拗”就是在诗句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

出现了“拗”字,可以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把一个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以示挽救,叫做救。

以上述基本句式为例:
第一个句式不存在拗救。

第二个句式,在五言中三字拗,对句的
三字救;七言是五字拗,对句的五字救。

这个“拗救”可以“拗”而不“救”。

在这个句式里如果出现五言的四字“拗”,则对句的三字救;七言是六字“拗”,对句的五字“救”。

这种情况是必“救”。

如果五言中三四字同时“拗”,对句则是三字必“救”;七言五六字同“拗”,对句也是五字必“救”。

第三个句式是:五言,一字“拗”三字“救”;七言,三字“拗”五字“救”。

这是在本句中直接“救”“拗”字。

第四个句式也是在本句中“拗救”,即:五言三字“拗”四字“救”;七言五字“拗”六字“救”。

格律诗中平仄的相对、相粘,是对诗句韵律的要求,而对仗的基础是词性的相对。

即上下句所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一性质的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代词对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连绵词、重叠词等等,一一相对。

另外,句式结构、语法成分也要相互对应。

格律诗中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必须相对,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颔联可宽对,颈联则要求工对。

还有另外一种格式,首联对仗,颔联可以不对,叫做偷春格。

工对,即工整的对仗,同一性质的词,词类(指天文、地理、时令、建筑、物器服饰、饮食、方位、干支、专用名词,等等表示类别相同的名词。

)也要相同,平仄相反,字不重复,在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上都要工整相对。

词类不同,但两种事物经常相提并论,在上下句相对的,也算是工对。

句中同类与下句异类的相对,也是工对。

上下句相对的词义相反,也是工对。

工对忌合掌,所谓“合掌”是指上下句虽然字不重复但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近或相同。

这种情况不能算工对,也不算联语(写对联也要避免合掌)。

宽对,只要词性相同就可相对。

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或者
不对),一般用于首联。

这种情况要出于自然,佳句天成,有天然的好句子,虽然对仗不工,但有助于诗意、诗境的美,可以不考虑其它。

除了工对、宽对,还有正对、反对、邻对、借对、双对、连珠对、隔句对、流水对等等。

虽然细化出种种对仗的方法,但多是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运用,是在上下句对仗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比如江海湖河对春夏秋冬、狼虫虎豹对花草林木等,即是邻对;上下句在意思上是互相依存的因果关系,即为流水对等。

)应该重点指出的是隔句对和借对,隔句对是指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整体上是两联互相对仗,在句式上是隔句遥相对仗;借对是指多音、多义的字词,诗中使其一个读音或词义,却借用它另外的读音或词义来完成的对仗,这种对仗可能形成字面上的不对仗,但却不是错误。

绝句和排律,由作者写作的意图和内容而定,对仗上没有其它特别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