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伊春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酬郭给事①
王维
洞门高阁霭②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③。

强欲从君无那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

“给事”即“给事中”,官名。

给事中,隶属门下省,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

②霭:遮蔽。

③琐闱:宫门。

④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门户重叠,楼宇高耸,落日余晖,桃李成荫,柳絮轻扬,刻画出郭给事所在门下省壮丽幽雅的暮春晚景。

B.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啼鸟时鸣,颔联运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刻画出郭给事闲静恬淡的心境。

C.颈联一“晨”一“夕”、一“趋”一“拜”,对仗工整,既凸显出郭给事官职的显要,又刻画出其勤勉与恭谨。

D.古人酬酌唱和之作,往往都是在向对方表达了仰慕钦羡之后,再含蓄表明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

王维此诗亦然。

2.《唐诗援》评价此诗“结语多少蕴藉,令人一唱三叹”,请结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意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

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

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

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

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

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

但已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

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

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

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车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

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

摩洛哥在哪儿啊?”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

“北非,在北非。

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

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

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

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旦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

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

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

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

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2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

行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

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子”的夹克。

“他还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

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

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

他说,那个哥们啊,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

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就一个包。

打小广告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笔,以备不时之需。

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时候就盖戳,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

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

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有种虛弱的单薄。

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

果然,摩洛哥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

他在教那女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里当被面的花布做的。

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

“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

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

”跳过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

“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

”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

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

”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

”摩洛哥王子劝我们。

“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

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

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瞪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

不过得慢慢来。

还有吗?再来一根。


明白了。

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

但他的广告做得好,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2015年第9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欣赏王枫歌唱得不错、给他十块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还“心疼”,这样写既表现了“我”对工枫的欣赏,又写出了“我”的吝啬。

C.“我”回到平房跟行健说自己“见着摩洛哥王子了”,行健竟然说他“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表明他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D.小说描写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也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这群青年在北京所从事的职业状况,表现了北漂生活的不易。

2.小说在刻画王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写的是一个卖唱的北漂青年的平常事,却用了“摩洛哥王子”这样一个题目,请探究以此为题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请叫我麦子田洪波
麦子回村两天了。

麦子很郁闷,他看到一张张笑脸,却唯独听不到有人喊他麦子。

无论谁,都恭敬地称他麦总,
尽管麦子不时提醒,叫我麦子就行了。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麦子感觉到乡邻的一丝陌生。

当年,麦子还没铁锨高时,孤寂的爹去世,家里家徒四壁,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

当时的村支书徐原胜眼泪纵横,让人砍了村口的两棵老树,做成一副像样的寿材,又有乡邻凑米凑面,才算体面地帮麦子安葬了爹。

那时,麦子动过辍学打工的念头,乡邻不允许,硬是帮衬着把麦子供上了大学。

此情此义,麦子一生也报答不完啊!经过多年拼搏,麦子已摇身变为一家千万资产企业的总裁,老支书徐原胜儿子徐文广也接了班,慑于县里招商引资不力撤职的压力,打电话找到了麦子,也恰好与麦子回村看看的想法不谋而合。

回村当晚,麦子看到村委会给他腾出的房间放了两箱矿泉水,问徐文广何意,徐文广红着脸说,咱村的水你不是不知道,怕你喝不惯。

没有乡邻亲切地唤他麦子,又待客一样给他准备矿泉水,麦子胸口闷得慌。

麦子说,我是喝前进村的水长大的,你和我又是光腚娃娃,你不是不知道这些!我虽然现在打拼在城里,可还没娇惯到要喝矿泉水才行。

徐文广有些尴尬,下意识想摸兜里的中华烟给麦子抽,犹豫一下,从另一个兜里摸出莫合旱烟递给麦子,麦子难得地在脸上露出一丝笑。

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

麦子一边卷烟一边说,我回来的事,没让你惊动县里,你做得不错。

吃过早饭,麦子和徐文广一前一后走到村里最高的山坡上。

望着山下的村庄,麦子眼里含了泪。

十多年了,咱村变化不大,吃水还是那么紧张,还靠村里的那口老井……徐文广低下头,我能力不够。

麦子狠狠捶下徐文广的肩。

我早想过了,你看,如果把百里外的凤凰水库引水上山,在山上建一个容量五千立方米的大水池,再铺设十公里左右的管道到田里,就能实现自流灌溉。

会至少增产一倍粮食!
太好了!徐文广站起身,握住麦子的手,谢谢……麦……总!麦子愣怔,你怎么总是这么见外呢?我不是说过,请叫我麦子,咱俩是发小,还用得着这么虚伪地客套吗?徐文广的黑脸泛上红,是……麦……总!这句话脱口说出,两个人又愣怔了,然后是沉默,气氛多少有些尴尬。

除了上田间走动,麦子还会逐户串门,东家寒喧,西家问候,耳边响起的依然是一声声恭敬的麦总。

麦子就笑着责怪,叫我麦子吧?村里辈份大的高爷严肃着多皱的脸,那可不行,如今你的钱连村子都能买下呢。

麦子啼笑皆非,这跟钱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帮助,就没有我麦子的今天啊!你们也是看着我长大的!大家点头,有人插科打诨说,你给咱村挣了脸面呢!送麦子往外走,依然下意识说出,麦总走好。

麦子摇头了,麦子不能不摇头。

麦子感觉像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村落。

麦子围村转时,每个迎头撞见的乡亲,也都亲热地喊他麦总。

麦子干脆不瞎逛了,他让徐文广找来纸和笔,一个人闷在房间里写东西。

徐文广想偷瞄麦子写什么,麦子不让他看。

麦子又去看那口老井,在井旁呆了很久。

早晨,徐文广照例到村委会看麦子,却见麦子的轿车等在门口。

徐文广复杂着脸进屋,见麦子正收拾东西,迟疑着问,你这是……要回城里?麦子面无表情,肯定地点点头。

一切收拾停当,麦子拍拍徐文广的肩,想说点什么,又咽回去了,只在把脚迈上车时说,下次,我再回来看你们。

麦……麦子!徐文广搓着手,真的要走吗?
你叫我什么?麦子眼里突然涌上一丝泪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从老支书徐原胜帮忙安葬麦子爹,到儿子徐文广为了招商引资找麦子回乡,可以看出父子二人都是心里想着乡亲的好干部。

B.乡亲们见到成功后返乡的麦子称他“麦总”。

尽管麦子反复纠正,乡亲们依然不改口,这是因为乡亲们觉得麦子给村里挣了脸面,说明乡亲们懂礼数。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徐文广想偷瞄麦子写什么”“见麦子的轿车停在门口”,表现出徐文广对麦子的行为的关注。

D.文章在结尾处写道,徐文广看到麦子要走,情急之下终于叫出“麦子”,这表现出他在心里是把麦子当成原来的麦子的。

2.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麦子,这一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

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
..七年进士。

历南京
..。

父联枢,广西左参政。

文岐,崇祯
职方郎中。

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

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①而还。

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

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

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

巡抚宋一鹤上其功。

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

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

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

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

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

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

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

”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

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

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
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

时举人
..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

”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

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

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

今事不成,天也。

”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

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注)①大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
B.“崇祯”,是帝王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迁”,是古代官员职位升降时的专有词,可分为“左迁”和“右迁”,但一般都用在贬官上。

D.“举人”,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文歧作战勇武。

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

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

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

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②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③,朝来暮去弋阳④溪。

(注)①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途经战乱后的余干古县城时所作。

②女墙: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③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僭(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④弋阳: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扣题,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见到的一片荒凉之景。

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漂泊异乡之慨。

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

D.诗人笔下所绘“落日”景象,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本诗尾联是“以景结情”的名句,简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
(2)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3)今夜鄜州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
(4)太乙近天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8)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小吃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承载着你的经历、记忆或情感。

请你介绍一种北京小吃,与朋友共同分享。

②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

”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观点?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

③请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8、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

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

不超过15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会课上,高三(7)班班主任分享了《中学生》杂志刊登的文章。

这是一期探讨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题文章,其中引用了历史上三位学者的说法。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亚里士多德)
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胡适)
同学对个人问题应从主观客观各方面来审量一下,或偏治学,或偏治事,治学治何种学,治事治何种事,来得一决定,向前努力。

( 梁漱溟)
对于以上说法,同学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三位学者的说法对当今高中生生涯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也有人认为他们的观点已经过时,不再有借鉴价值;还有人认为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规划可能赶不上……为此,班主任布置了下列三个学习任务,请你任选一个,以高三(7) 班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学校“新时代高中生人生规划”演讲活动上的演讲稿。

②在《中学生》杂志社“中学生人生规划”论坛上的发言稿。

③在大学专业报考一事上与自已意见出现分歧时写给父母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诗歌尾联意为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己年老体衰,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一则表达了诗人对郭给事的仰慕,二则表达了诗人意欲辞官归隐之意,一反酬酌诗之窠臼,含蓄蕴藉,别开生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王维此诗亦然”,诗的末两句“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
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王维此诗一反陈套,没有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理解情感要抓住诗歌中所写的意象、景物,因为诗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服务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另外还要抓住能表达情感的关键词。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唱和诗,首联写郭给事的显达,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闲静,所以吏人稀少,讼事无多,时世清平,颈联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盛装朝拜、傍晚捧诏下达,不辞辛劳,尾联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

诗歌没有在陈述仰慕之情后直接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一反陈套,富含意蕴,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在作答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及其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然后借助诗歌中所写之景和所说之言来体会情感,还要抓住具体的情感词来分析。

2、1.B
2.①心地善良。

帮助乞讨的小女孩小花。

②做事理性。

对于“我们”都火了,打算哪天好好修理小花的父亲一顿,王枫让“我们”稍安勿躁。

③热爱音乐。

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并给乐队提前想好了名字。

3.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贯穿全文,结构严谨。

②突出了王枫内心的美好.反映了他的精神追求。

③肯定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又写出了‘我’的吝啬”错误,不是吝啬,是因为我只是帮助姑父打小广告的,也没有钱。

故选B。

2.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