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行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屠宰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一、行业概述 (2)
(一)屠宰行业定义 (2)
(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 (2)
(三)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趋势 (3)
二、市场角度分析 (4)
(一)市场规模分析 (4)
(二)行业效益分析 (5)
(三)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6)
(四)生猪屠宰行业产业链概况 (6)
(五)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7)
三、产业政策 (9)
四、屠宰行业企业 (9)
(一)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 (9)
(二)地方性知名屠宰企业: (9)
(三)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发展规划 (10)
(四)主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10)
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添加
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2.猪肉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
一、行业概述
(一)屠宰行业定义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BGB/T4754-2002)定义,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包括1)畜禽屠宰及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
前者是指对畜禽宰杀和鲜肉分割,还包括冷藏和冷冻加工。
后者指以畜禽肉以及畜禽副产品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
(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得到稳步提高,有效保障了我国居民对肉类的需求。
因此,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2003年至2011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由5.57亿头增长至6.41亿头,合计增长14.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
除2007年全国大部分产猪地区受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生猪出栏出现断层,导致2007年生猪出栏头数出现下降外,2003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每年均有所增长。
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禽肉较猪肉而言,是更为健康的肉类。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日趋重视,我国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禽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1998年至2010年,猪肉产量占比从67.9%降至63.97%,而同期禽肉产量占比从18.5%增长至20.92%。
1998年至2010年,我国猪肉产量由3,884万吨增长至5,070万吨,合计增长30.5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我国禽肉产量由1,058万吨增长至1,658万吨,合计增长56.71%,年均复合增长率3.81%。
2.猪肉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
低温肉制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因其加工技术先进,营养损失少,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
组织,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
西方国家的猪肉消费者已在半个世纪前形成主要食用低温肉制品的习惯,目前我国
消费者的猪肉消费结构正逐步接近西方国家的猪肉消费结构。
随着未来我国居民生活水
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技术先进、营养含量高的低温肉制品,将在我
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进一步占据猪肉制品的主导地位,升级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
结构。
3.屠宰行业国家的发展与规划
2009年,商务部制定了《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提出当前生猪屠宰行业面临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产品同质化、品牌建设薄弱等多个行业急需改进的问题。
规划同时指出未来5年要集中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冷链物流比例以及改善肉制品结构等。
冷鲜肉的发展目前受制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目前生产和运输成本较高。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率(指冷链物流各环节实行全程低温控制的商品流通量占需要冷链服务商品量的比率)已达到85%,而我国仅有15%,其中肉类为15%,对冷鲜肉发展极不利。
2010年,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2015年肉类冷链运输率从15%提高到30%的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仍有80%以上肉类加工企业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生猪屠宰等落后产能淘汰50%以上,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占行业内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50%。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来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
调整之后,我国的几家大型屠宰企业市场占有率1%的基础上,调整之后虽然有所上升,但相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还是偏低。
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行定点屠宰审核清理工作,削减企业数量,增强个体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覆盖范围。
(三)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趋势
1.生猪屠宰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趋势明显。
通过建立规模化养猪场向上游延伸;通过建立品牌专卖渠道,销售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中高端产品向下游延伸。
这类企业通过生猪源头质量控制,通过品牌宣传提高产品附加值,能够有效地消化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保持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增强盈利能力。
随着屠宰加工行业的整合,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将大力发展冷鲜猪肉和冷链配送,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利用猪头、猪骨、猪血、猪皮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2.业内企业的联合脚步
加快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一体化、规模化经营,行业内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依托的联合、收购、控股、参股等重组行为将越来越多。
3.生猪屠宰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较明显。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3,696家,比上年增加600家。
规模型屠宰加工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有所增长,规模型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主流,一些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新一轮竞争将围绕生猪资源、成本控制、产品开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
二、市场角度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
2012年生猪供给过剩,价格高位回落,全国生猪定点屠宰量小幅增长。
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部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3.55亿头,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达2.77亿头,同比增长7.4%。
全国屠宰量前50名企业(未按集团排名)中,30个企业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20个下降。
图表1:2009-2012年定点及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数据来源: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年报数据。
从规模以上企业月度走势看,季节性变化规律依然明显,1月份、9-12月份消费旺季屠宰量高于其他月份。
2012年1月份屠宰量为2014.2万头,较2010年1月份、2011年1月份分别下降5.4%、18.4%,原因是2012年春节在1月份,2010年和2011年春节均在2月份,一般春节前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大量备货,生猪屠宰量大幅增长,春节期间及春节后终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
2012年生猪供给显著增多,2-11月份各月屠宰量同比均增
加,累计同比增幅为7.7%;11月份以后,猪价止跌反弹,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12月份屠宰量2212.6万头,同比微降0.9%。
(二)行业效益分析
在生猪存栏持续高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国内生猪供过于求,价格高位回落。
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月报数据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15.73元/公斤,同比下跌8.1%;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20.68元/公斤,同比下跌7.2%。
从年内走势看,生猪收购价格与白条肉出厂价格走势一致,总体呈下降态势。
其中,1月份受春节需求增加拉动,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7%和2.9%;2
月份以后,猪肉需求下降,生猪存栏增多,生猪收购价格连跌六个月,7月份跌至年内最低点14.63元/公斤,累计下跌18.5%,白条肉出厂价格连跌五个月,6月份跌至年内最低点19.26元/公斤,累计下跌18.5%;8-12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震荡上行,12月份分别涨至16.38元/公斤、21.42元/公斤,环比涨幅达到年内最大,分别为6.2%、5.5%,较年内低点分别上涨12.0%、11.2%,但仍未超过1月份的价格水平。
从同比变化看,受翘尾因素影响,2012年1-3月份生猪收购均价和白条肉出厂均价同比涨幅分别为19.1%、19.7%;2月份以后,猪价环比连续下降,7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同比跌幅达到最大,分别为24.4%、23.1%。
分地区看,西藏、兵团、贵州、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云南、上海和北京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全年生猪收购均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河南、广西和山西价格较低,平均在15元/公斤以下。
从价格变化情况看,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生猪收购价格跌幅较为显著,广西和海南同比跌幅最大,分别为13.0%和12.0%,西北地区跌幅最小。
图表9:2012年分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生猪收购均价
数据来源: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月报数据。
(三)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猪肉加工的成本中,生猪的收购成本占猪肉生产成本的90%以上。
生猪价格周期性的波动使得猪肉加工企业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波动明显,对猪肉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影响。
生猪的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主要由于生猪的生产必须经过繁育母猪、产仔、育肥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一次循环,这个过程要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猪肉市场价格或者饲料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猪饲养者的决策,导致减少或增加生猪的饲养,并影响仔猪价格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母猪苗的价格和产量。
一轮生产过剩易引发下一轮的生产不足,此时,要恢复正常的养猪生产,往往需要两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四)生猪屠宰行业产业链概况
1.生猪产业链模式
生猪产业链包括种猪繁育,生猪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
其产业链条如下:
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猪(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
A、热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
B、冷冻肉、冷却肉(冷鲜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
C、肉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
D、猪肉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
2.我国猪肉供应产业链现状
(1)我国猪肉供应产业链不断整合
近几年,猪肉供应链的一体化趋势明显,生猪养殖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纷纷宣布投入巨资进入养殖领域,而生猪养殖行业也渐渐从生猪养殖拓展到上游的饲料生产和粮食购销,下游拓展到屠宰和终端零售。
进入生猪养殖和食品加工的上游企业主要是饲料生产企业,包括新希望、正邦集团、中粮集团、正虹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集团、正大集团、艾格菲、百世腾等。
进入生猪养殖的下游企业主要是屠宰和肉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金锣集团、河南众品、山东龙大、上海梅林等。
生猪养殖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其实行产业链式经营,从上游的饲料原材料采购、饲料及动物保健品的生产、农牧设备的生产到下游的食品加工、有机肥料生产等,基本上牵连到畜牧产业链的行业,企业都有涉及,且公司生产发展所需的饲料、药物、疫苗等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公司往下游的拓展力度还比较小,目前公司只有10
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基地,猪源来自完全受控的定点供港澳注册养殖猪场。
相对于超过800万头的年肥猪出栏量来说,温氏屠宰比例还很小。
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
双汇、雨润、金锣三大龙头企业的行业的市场份额不足10%。
而美国前三大龙头企业(Smithfield、Tyson和Swift)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其中Smithfield的占有率更是超过了30%。
中国肉制品行业正处于转型期,资源配置地域性突出,同时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
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先进的流通方式与落后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市场并存。
行业竞争并不是太激烈,行业整合高峰还没有来到,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发展空间巨大。
(五)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我国猪肉产业的市场前景
猪肉是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必需消费品,猪肉产业具有恒久的稳定成长性。
未来我国猪肉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其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98年的5,425.10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10.00元,累计增长302.02%,年复合增长8.87%。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力地带动了猪肉消费量的上升,同时也持续提升了猪肉制品的消费比例,对我国猪肉产业的发展是一次良机。
2.猪肉产品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2012年2月发布的《猪肉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冷鲜肉加工和肉制品生产。
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热鲜肉销售
比例降到50%以下,冷鲜肉占比提高到30%。
肉制品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
目前,我国生猪肉产品主要有热鲜猪肉、冷冻猪肉和冷鲜猪肉。
热鲜猪肉以其肉品新鲜、膘白肉红、味道鲜美的优点在城乡消费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因其没有经过冷却排酸处理,易污染、易腐化变质、露天销售不卫生,这使热鲜猪肉的销量呈下降趋势,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冷冻猪肉以其肉品安全卫生、便于冷藏运输的优势,受到消费者及肉类加工企业的青睐,但在食用前需要解冻,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冷鲜猪肉既保持了肉品新鲜、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又能有效避免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适温细菌污染肉类。
而且对猪肉进行精细化分割,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被誉为集安全、卫生、美味、营养、方便于一体的优质“鲜肉”。
冷鲜猪肉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流。
高温猪肉制品是指经过121℃高温、高压蒸煮的包装猪肉制品。
此类产品消毒彻底,在常温下有较长的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或更长,但营养成分缺失较多,且口味较差。
低温猪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使猪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2℃-85℃,并通过杀菌处理加工,在包装、贮存、流通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的猪肉制品。
此类产品具有:①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②营养损失少,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组织。
低温猪肉制品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传统风味猪肉制品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制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其产品主要包括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干肉制品、油炸肉制品、肠制品等。
过去,中式风味猪肉制品的加工设备一般比较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包装落后以及产品货架期较短,导致生产厂商只能小批量生产,小范围内销售,缺乏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此类产品正由旧时的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化生产转变,不仅保持了独特的色泽、香气、味道和造型,而且在标准化、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越来越受到我国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增长明显。
3.食品安全体系的健全
随着我国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对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上供应的肉类及肉制品的质量将越来越高,消费者信心增强,将增加对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
4.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使得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餐饮业是肉类消耗大户,目前城市人口在餐厅消费的猪肉占城市猪肉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这对餐厅猪肉消费将起到拉动作用。
三、产业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健康养殖业。
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场项目投资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畜禽从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养殖场,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同时,中央一号文件还多次提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务院各部委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促进生猪养殖、屠宰及加工行业发展。
四、屠宰行业企业
(一)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
1.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双汇发展
(二)地方性知名屠宰企业:
1.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3.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4.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三)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发展规划
雨润发展重心向上游冷鲜肉倾斜,屠宰产能扩张最快,2015年屠宰份额将达10%。
虽然雨润2010年产能利用率约为50%,但仍是行业中扩张计划最激进的公司,已公布计划到2015年将其现有的约3000万头屠宰产能扩张到7000万头。
以2010年生猪出栏量6.67亿头,按每年增长2%计算,届时雨润的屠宰规模有望占比达到10%。
但是,与公司大规模扩张屠宰产能相比,公司并未有大规模的上游猪源建设,几乎没有自有猪源,公司未来如何保证产能利用率有待观察,也存在为获得政府补贴过度扩张的风险。
根据双汇集团官网介绍,其生猪年屠宰能力也已达到3000万头,屠宰的产能利用率也仅在50%左右。
目前双汇仅有两个自有养殖场,且其中一家生产种猪,而另一家则同时出产种猪和商品猪,但合计产量也仅12万头,与公司大庞大产能规模相比微乎其微。
(四)主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屠宰及冷鲜肉加工:将屠宰业务拆分来看,上游的屠宰业毛利平均仅为4%,属于非常低的水平,但考虑到很多企业都是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较低的毛利有可能是自用猪肉导致。
龙头企业双汇发展的平均毛利在5%,但由于关联企业也借用其销售网络销售产品,如剔除这个影响,毛利水平会略高。
雨润的平均毛利约为9%,这也和公司高毛利的冷鲜肉比重较高有关。
此外,得利斯和高金食品尽管产品线不完全相同,但毛利均值均为7%,显示虽然得利斯的具有较高的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占比,但并未给其带来较高的盈利能力。
由于前期的数据较少,在2004年猪价大涨的周期,从顺鑫和双汇的数据来看,毛利确实有所下降,而2007-08年初的大涨,也可以看到包括双汇、得利斯、雨润、高金食品的毛利率出现了1-2个百分点的下滑,验证了在猪价上涨的周期,对屠宰业的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
肉制品加工:肉制品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更高,毛利均值可达18%。
其中双汇的高温肉制品毛利率平均14%,低温肉制品10%,雨润平均毛利率为16%,得利斯为25%,众品15%,唐人神的中式肉制品毛利较高,达到25%,西式肉制品为14%。
同样地,双汇的毛利水平失真。
雨润是均值导致略低,但实际在低温肉制品毛利估计约28%,高于得利斯,
在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上都略优于得利斯。
此外,由于产品特殊性,金字火腿的毛利显著高于一般肉制品。
同样地,在生猪推升猪价上涨的周期,可以看到大众食品和双汇的高温肉制品毛利有所下滑,2007年,雨润、得利斯,双汇发展的高温和低温产品都出现了较大幅的下降,显示肉制品企业面对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成本较难转嫁。
肉禽罐头加工:可比数据有限,两家公司的毛利差距较大,但在2007年,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毛利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