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第5课 应用体验之旅课下作业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第5课应用体验之旅课下作
业苏教版必修1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iànɡ)藐.视(miǎo)
商榷.(què) 忐忑
..不安(tǎn tè)
B.妩媚.(méi) 扼.住(è)
偌.大(nuò) 不屈不挠.(náo)
C.思忖.(cǔn) 掣肘.(zhǒu)
屏.窒(pínɡ) 不露.声色(lù)
D.啮噬.(shì) 眷.恋(juàn)
悄.然(qiǎo) 四肢百骸.(hài)
解析:B项,“媚”读mèi,“偌”读ruò;C项,“屏”读bǐnɡ;D项,“骸”读hái。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斓刍形冥思苦想面面相觑
B.斑驳甄别潮涨潮消清丽绝纶
C.妥帖斟酌肝肠寸断攀援绝壁
D.焦枯执著苟延惭喘四肢百骸
解析:A项,刍—雏;B项,纶—伦;D项,惭—残。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而我的答案,抽象粗放,大而化之,缺乏________和实用性。

(2)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的镇定从容,________地排出轻重缓急。

(3)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________的断然压力。

A.甄别妥帖商榷B.鉴别妥帖商量
C.甄别贴切商榷D.鉴别贴切商量
解析: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

鉴别:一般用来指辨别事物的好坏。

妥帖:(事情)妥当,十分合适。

贴切:(措辞)恰当,确切。

商榷:商讨。

商量:交换意见。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世上的美好事物林林总总
....,可老师只让选择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这就如同进了超市却只拿了一个小小的货筐。

B.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
是使他无可非议
....、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C.人生会面对很多种选择,有选择就有遗憾,有选择就有痛苦。

著名作家毕淑敏将人
们的这种心态在《我的五样》一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

D.读一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照马克思崇高而又伟大的人生追求,自私
自利、患得患失的人足以斯文扫地
....。

解析:“斯文扫地”指文人脸面尽失,与该语境不合,应改为“无地自容”。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B.今年,北京将新增20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态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我国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解析:A项结构残缺,应将“直接探测到的”中的“的”改为“了”。

B项“林地”“种植”主谓搭配不当,将“种植”改为“分布”;成分赘余,“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中,将“路边”改为“旁边”;成分残缺,“扬尘”后应加“抑制”。

C项不合逻辑,应为“再次发生”。

答案:D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分)
池莉
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里,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

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

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

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

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十几年熬过去了,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

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

一连好些日子,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

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

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

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

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

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

怎么回事呢?
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

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

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

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

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

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

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

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

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

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

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

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
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

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

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

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

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

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

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

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

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之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

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6.结合前三段,简要概括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过程。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时候对花草十分着迷,渴望养花种草,在有了公寓如愿后高兴、欣赏,结果不理想后疑虑、苦恼,读了《花经》后淡然放弃。

(4分)
7.作者查看《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

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作了铺垫。

8.“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是就什么事而言的?作者要表达什
么意思?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就文人经商、养花弄草、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作家在写作之外做的事情而言的。

(2)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作家一生做好写作这一件事就行了,应该对这之外的事情减淡兴趣。

9.池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而世界上的确又有很多人是多才多艺的。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认为要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池莉的观点。

当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普遍浮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多才多艺容易成为不安守本职工作的借口。

池莉说“一生只做一件事”,强调的是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自有其针对性,和发展多才多艺并不矛盾。

三、表达交流(15分)
10.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3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xx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通过精炼而朦胧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2分)②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通过精炼而朦胧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

(2分)③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获得xx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分) 1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4分)
示例:我若是那林间的飞鸟,我要穿越森林,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若是那天上的云朵,我要徜徉天空,擦拭出天际的第一抹蔚蓝;我若是那旷野的山风,我要翻过山岭,吹响秋天的第一声号角。

(仿写时要注意3点,①结构要相同;②要表达“美好追求”这一主题;③所写句子要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 12.看下面一幅漫画,为这幅漫画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超过80字),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5分)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画面说明(不超过8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标题:利令视昏(法“盲”、高度近视)(1分。

意思相近,能揭示主题或有讽刺意味皆可)
(2)画面说明:一个医生在为一个戴着铜钱状眼镜、标着贪贿标志的人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表上写满了大大小小的“法”字。

医生指着第一行最大的“法”字,受检的人表示还
是看不清。

My26026 65AA 斪 32277 7E15 縕|24240 5EB0 庰+38166 9516 锖22454 57B6 垶C28705 7021 瀡33616 8350 荐20668 50BC 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