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
析
摘要:BIM技术是现阶段一种有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技术,这种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有利,在设计过程中,可将建筑工程从二维
模型向三维模型转化,从而建筑工程设计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建筑过程中,应
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模型的信息化,将建筑的内部结构清晰展现出来,设计人员
可在设计过程中将不合理处进行改进和优化。
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不仅
可优化设计过程,同时可提高建筑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现阶段,BIM技
术在装配式建筑的价值优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价值;
引言
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可以被视作一个共享知识资源体系、健全的
信息库以及虚拟的过程,其具有可视化、信息关联性等特征,能够为所有的施工
管理工作提供直观、详尽、准确的信息服务,优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管理中对于改善装配式施工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BIM技术内涵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中对BIM技术进行定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
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过程
和结果的总称,又简称模型”。
BIM技术是模拟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参与工程建设施工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采购供
应等相关单位间工作协调一致以及工程信息资料共享。
在当代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应用越充分,发挥的作用越明显。
在整个建筑施
工过程中,必须全面搜集相关信息,使施工企业很好地开展相关工程管理工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技术起步较晚,其应用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未针
对性地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施工企业应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有效改善施工质量。
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的价值
(一)BIM实现了与物联网平台的建设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确保各环节施
工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所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BIM技术
和信息化交流平台。
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对全过程的信息处理过
程利用云数据处理技术和BIM技术进行监督和管控,能有效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
效率,保障数据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施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还
利用二维码技术优化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操作。
为提高资料信
息上传的效率和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加快各环节工作的进行,需要设计
专门的资料上传二维码。
利用BIM平台,构建各构件所对应的二维码,使施工人
员快速找到BIM模型中构件安装部位并进行准确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
整体构件安装的质量。
另外,为确保各环节施工操作的准确衔接,还需要施工人
员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传递方案,确保通过相关施工数据信息在BIM平台上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保障不同生产单位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交
接工作。
根据BIM平台上相关构件的资料信息,确定安装的部位和节点等,使各
节施工操作有序进行。
1.
提高管理效益,控制工程成本
BIM技术的优势性明显,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通过BIM技术的
辅助作用,实时共享施工进度现状。
在市政工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非常重要,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IM技术可以优化施工组织进度,对施工情
况进行简单判断;可视化施工进程,辅助施工团队进行施工;查阅相关数据,选
择合适的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可视化施工流程,安排施工时间,最大程度
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施工的性价比,提升利益空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1.
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的准确性
在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中,由于设计方式的约束,无法准确全面地呈现相关
构件信息,给后续装配式施工造成很大不便,如在墙板开孔或开槽时,一旦预制
构件的信息存在偏差,将直接影响后续预制构件的安装进度与质量。
为有效提升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应当合理引进BIM技术,建构保温墙板的BIM
模型,对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布设、机电管线预埋、门窗洞口预埋等工作进行合
理优化,提高设计的整体精度,保证后续预制构件加工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在实
际预制构件生产加工时,生产厂家可基于装配式建筑BIM模型,获取预制构件的
具体加工信息,按需开展加工生产,保证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1.
现场施工环节的合理应用
借助BIM技术,按不同构件质量特点/类型情况等明确摆放位置、存储区域,以防止出现摆放不合理引发的工程质量受损或工期延后问题;借助BIM技术增强
现场区域管控工作和协调工作,对各预制件安装进行质量风险及安全风险预测,
然后制定完善的现场安装方案,对各安装节点进行统一协调,防止出现二次处理
问题,有效增强安装精确度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RFID技术与BIM系统的良好
融合,在对现场安装模式进行实时性优化的同时,利用自动化调度措施,协调各
施工操作有序进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双重目标的达成。
1.
施工工艺管理
目前,虽然装配式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但其依然属于新兴的施工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大部分施工人员并未熟练地掌握装配式施工技术,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操作错误、操作不当等情况的发生概率,影响了装配
式建筑施工质量。
而在BIM技术下,管理者可以在施工之前,运用BIM技术的施
工模拟功能,对当前的施工工艺方案进行模拟,由此识别和优化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工艺操作的合理性,达到施工工艺管理的效果。
此后,待施工工艺方案检查无问题,正式开工之前,施工方还可以将施工方的模拟动画作为培训资料,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培训内容更加直观,帮助其迅速理解施工方案内容,减少工艺操作失误、错误问题的出现,提高工艺操作的准确性,实现施工工艺管理。
在此过程中,针对复杂的节点,BIM的三维模拟功能也可以直观地向施工人员展现设计要求、施工方案,让施工交底更加充分,深入优化各项装配式施工工艺的实施效果。
(四)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碰撞检测
在以往的建筑项目开发建造时,为事前检测建造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依靠平面施工图纸会审的方式,对建造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由于信息交互、专业差异等因素,平面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效果较差。
为此,在装配式建筑碰撞检测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合理应用BIM技术,发挥出该技术的可视化功能优势,将各个专业进行联合,如结构、给排水、机电、消防、地基、设备、电气等,对建筑模型进行全面深度的碰撞检测分析。
开展实际碰撞检测分析工作时,若发现建造方案存在隐患,则需要对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及时优化调整,有效规避施工中的管道拆卸问题,为工程建设进度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推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得以现代化发展而言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这促使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业中所占据的比重得到了逐年提升,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冰.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精细化施工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6):19-21.
2.
桑盛川.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
产,2021(7):152-153.
[3]西崇峰.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26-27.
[4]唐芳.BIM技术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2020(7):109-113.
[5]王茹,廖文涛,刘清楠.装配式建筑质量信息模型构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