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磨练意志,激发协作竞争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信,磨练意志,激发协作竞争意识
培养⾃信,磨练意志,激发协作竞争意识
湖北仙桃⽑嘴⼆中:邓艳艳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的⼼理状态和⼼理变化,因⼈施教,通过适当的形式进⾏改善学⽣的⼼理障碍,满⾜学⽣的⽣理、⼼理需求,培养他们的⾃信⼼,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的⼼理素质得以提⾼。

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参与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进⽽培养学⽣的⾃信⼼、坚强的意志和协作竞争精神呢?我的看法如下:
⾸先要引导学⽣主动参与,培养学⽣⾃信⼼。

体育教学是师⽣共同的活动,只有发挥学⽣的主体作⽤,才能使学⽣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体育⽔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害怕做出的动作难看,往往不敢参与练习,或者敷衍了事。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案激起学⽣潜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的⾃信⼼,使之把紧张胆怯转化为⾃我锻炼成长的⾃觉⾏为。

1.因⼈施教,让学⽣发现⾃⾝的闪光点。

⾸先,教师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氛,师⽣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学⽣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理定势。

然后,教师要深⼊学⽣之中,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平以及⾝体素质状况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在体育活动中展⽰⾃⼰的特长,发挥⾃⼰的闪光点,从⽽有信⼼让同伴接纳⾃⼰,获得相互认同和⿎励。

对缺乏信⼼的学⽣应选择⼀些简单、易做的项⽬,如跳绳、俯卧撑、⼴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赛,特别是⾜篮排项⽬;对基础好的学⽣可选择⼀些难度较⼤、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如健美操、技巧、跳⾼等项⽬;对基础差的学⽣应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这样逐渐培养学⽣的⾃信⼼,使其敢于尝试挑战⾃我。

2.恰当评价,提⾼学⽣⾃我认识能⼒。

教师善⽤评价⼿段,能有效克服学⽣⼼理障碍,极⼤地增强学⽣的⾃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富有激情和感染⼒强的⿎励性语⾔去激发学⽣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对学⽣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的⾃信⼼。

另⼀⽅⾯,要改⾰评价体系,实施多元的评价⽅案,⽤“富有内容”的评价代替“抽象的分数”评价。

应根据本校学⽣的⾝体状况等具体情况,重视学⽣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幅度等的评价。

教师在对学⽣进⾏考核时应把检查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根据学⽣的运动⽔平,适当地降低体育技术的要求,使每位学⽣都能发挥出⾃⼰的优势与潜⼒,以增强学⽣的⾃信与⾃尊,促进学⽣⾝⼼的健康发展。

其次可以进⾏挫折教育,抗挫教育的⽬的在于教育学⽣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素质,磨练意志,增强⼼理免疫⼒,提⾼学⽣对社会⽣活与环境的适应能⼒。

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以⾝体练习为主,为了熟练掌握⼀个运动项⽬的技术、技能动作,需要练习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在这⼀过程中练习者必然会遭受多⽅⾯的失败与挫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学⽣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式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获得应对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1.利⽤恶劣天⽓,锻炼学⽣意志。

体育课户外活动较多,避免不了要碰上恶劣天⽓。

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天⽓影响,经常要改变教学计划,进⾏室内授课,其实天⽓不好恰恰为我们创造了挫折教育的适宜环境,如果不加以利⽤就错失了教育的⼤好机会。

例如,下雪天操场有不少积雪,天⽓⼜很寒冷,教师为了锻炼学⽣抵御严寒、战胜困难的能⼒,可以组织打雪仗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的抗挫折能⼒。

2.创设⽐赛情境,磨炼学⽣意志。

体育⽐赛中常常会出现⼀些激动⼈⼼的关键时刻,如短跑、中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场篮球⽐赛的最后⼏秒钟、双⽅⽐分只差⼀分等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领先的⼀⽅如何将优势变为胜势,落后的⼀⽅如何扭转
乾坤反败为胜,都是对运动员双⽅⼼理素质的考验,运动员必须具备⼀定⼼理素质才能坚持到底。

为此,体育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创设类似的情境,让更多的学⽣投⾝于其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他们的⼼理素质。

同时,教师在利⽤运动负荷增强学⽣抗挫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的⾝体素质差异,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设置适度的项⽬强度,才能实现预期的⽬标。

此外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学⽣的合作精神,激发学⽣⽆⾼不可攀、⽆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通过体育课中的集体性活动,使学⽣学会理解他⼈、与⼈共处、协调他⼈关系,从⽽培养学⽣与他⼈合作,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

同时,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可使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体会到集体的⼒量,有助于学⽣从消极、焦虑、苦闷等不健康的⼼理中⾛出来,克服⾃我的狭隘的思想意识,把⾃⼰融⼊到集体中去,培养学⽣良好的个性品质。

另⼀⽅⾯,组织合作学习,为学⽣提供更多的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健康第⼀,以⼈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和⼈之间发⽣着频繁的横向联系。

这种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很利于培养学⽣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进⾏接⼒赛时,在赛前做好动员⿎动⼯作,使学⽣树⽴敢拼的决⼼和信⼼。

⽐赛中把学⽣分成若⼲⼩组⽐赛,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的成绩,⼒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加强团结协作配合,互相⽀持和⿎励。

还要在赛后进⾏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

在成绩的考核中也要建⽴激励机制,使成绩好的学⽣能更进⼀步。

这样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集体观念,⼜有效地提⾼了学⽣的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以上各种⽅式与活动,学⽣的⾃信⼼、意志和协作竞争精神都有了很⼤的提⾼,也建⽴健全了学⽣的⼈格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