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建筑与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 另外,除了防空任务之外,由于高射炮塔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外壁厚度达到了2.5米以上,顶部厚度通常为3米以上,异常坚固, 足以抵挡一般的空袭,因此其内部通常作为一般市民避难场所或 者其他公共设施的临时场所。当然,这些高射炮塔存在的第一目 的还是对空防御。按照设计者的构想,即便无法击落来袭敌机, 高射炮塔本身对敌机来说就是个威胁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 空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
• 施佩尔搞的柏林城市模型设计,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长 170米、高117米、进深119米的凯旋门,能容15万人的圆顶大会 堂,能容40万人的运动场,有1.5万个床位的大宾馆以及各类巨型 建筑。他的设计,经常使希特勒激动不已,并把完成这一规划当 成他活着的惟一愿望。希特勒还经常带领他的亲信来参观,向客 人做详细讲解。而施佩尔的父亲看过模型后,只是耸耸肩说:"你 们完全疯了。"1937年1月,施佩尔被希特勒授予国务秘书级振兴 德国首都总监头衔。
加入纳粹党
• 1931年1月,26岁的施佩尔在听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说,希特勒对 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遂申请参加纳粹党。1932年,施佩尔由 于主持装修了戈培尔的官邸和制定了纳粹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 设计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此后,凡 是希特勒要去的地方,施佩尔都是首席装饰师。
纳粹德国的建筑与城市建设
目录
施佩尔
• 阿尔伯特· 施佩尔于1905年出生 在曼海姆一个富有的建筑师之 家,从小就希望成为他父亲那 样的建筑师。 1923年施佩尔受 父辈之命,在卡尔斯鲁厄、慕 尼黑和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建筑 学。毕业后,他先后进入卡尔 斯鲁赫高等专科学校和柏林-夏 洛腾堡高等专科学校。 1928年 毕业,成为学校最年轻的助教。
经过
• 高射炮塔的建造方案是以德国建筑界权威—埃尔马.维德曼博士在 战前的设想为基础改进的。依据其设想,在德国南部重镇慕尼黑 的火车站附近建造8座高30米的防空塔,以便应付未来战争中, 敌国对德国重要目标的空袭。不过,当时第三帝国的官僚们还未 充分认识到轰炸机的真正威胁,这一计划没有被批准。后人在其 构想上加以改进,从而演变成后来的高射炮塔。从其发挥的功能 来分类的话,实际建造的高射炮塔分为两种:G塔和L塔。
G塔
• G塔(Geschützturm=炮塔或者战斗塔、射击塔),一般为长70米, 宽70米,高35米,属于大型塔。其顶部通常装备了4门128mm高 射炮8门,以及37mm机关炮和作为防御用的20mm机关枪若干。 人员方面通常为驻扎6名军官和160名士兵
L塔
• L塔(Leitturm=指挥塔),长宽高分别为50、25、40(米),相 对属于小型塔。主要装备雷达以及各种射击瞄准计算仪器等,同 时配备防御用20mm机关枪。人员配置基本同上,士兵数略少于G 塔。因此,通常是两种塔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实际作战单位。战斗 塔负责防空,不远处的指挥塔则为其提供数据。(即1座G塔+1座 L塔=1座高射炮塔)
纳粹德国的独特建筑-高射炮塔
建造背景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发激烈化,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大战的后半阶段,美英的战略轰炸机群对德国构成了极 大威胁。1940年8月25日,法国战役刚刚结束不久,英国皇家空 军就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虽然损失不大,但是首次感受到空袭威 胁后,除了对英国实施报复性轰炸之外,希特勒立即命令在帝国 首都柏林、U潜艇造船厂汉堡和古都维也纳建造具有防空功能的 要塞炮塔—这就是所谓的“高射炮塔”。(德语:Flakturm,英 文:FlakTow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