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
发表时间:2010-10-21T09:25:08.53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孙艳萍
[导读]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孙艳萍(中平能化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笔者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理论演变、经济后果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政策经济后果
一、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对会计政策的表述有多种形式,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

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

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政策则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即指企业利害集团(包括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当局等)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衡与妥协的产物。

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所以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

从上述企业会计政策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从企业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对其投资决策行为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各利益相关者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对其经济影响的后果是指企业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工会等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换言之,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失。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

因此,从本质上讲,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往往是借助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的,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

企业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契约安排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

(1)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管理者实施红利方案的企业,其管理者更有可能把会计报告利润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如果企业发生亏损,管理者就会试图把未来所有可能的亏损提前至本期确认,以减轻未来扭亏的压力,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未来的报酬;(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越高,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会计利润从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的会计政策;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紧密相关,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增加本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以降低违反债务契约的成本并增大从债权人手中转移财富的可能性;(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将本期会计利润递延到未来期间的会计政策,以降低或递延税负等;(4)为避免政府和市场管制机构的关注,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平滑收益的会计政策,以使各期收益保持相对均衡;
(5)对于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部门来说,其收费是受政府管制的,而政府在制订收费标准时常常会借助于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数据,这些部门可能会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其收费标准的会计政策。

由于存在可以产生不同结果的代用方法,所以,人们不断尝试不通过实实在在地改善业绩就能获得盈利和增长的办法。

以上五点即是著名的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假设:分红计划假设、负债与权益比率假设和企业规模假设。

实证会计理论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的实证研究也部分地验证了上述结论。

譬如,有研究表明(孙锋等,1999),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1)配股现象。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格线,不惜代价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力保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

(2)微利现象。

前1年或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本年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哪怕0.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

(3)重亏现象。

对于无法做成盈利或是首次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为给下年扭亏留一手,有意做成重亏,以免第二年连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对于无法摆脱被特别处理命运的公司,则做大亏损清洗以前年度累积的包袱。

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

以上种种行为,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市场监管实现于已有利的经济后果,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博弈斗争的表现。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必将日益显现,并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启示及其发展趋势
(一)由于会计政策制订者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会计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完善。

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中的有限理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若有了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便会完善旧准则或制订新准则规范和加以防范和堵塞,政府和市场主体随即便展开新一轮的博弈。

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会计准则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

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是一个会计政策的帕累托优化过程,也是一个会计政策得到日益公认的过程,更是一个会计政策日益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企业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相关利益者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博弈斗争过程,从
会计准则的制订到实施,自始至终贯穿着会计选择,各相关利益集团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参与会计选择过程,会计选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

在每一会计政策选择中,各个利益集团都企图利用诸如促使或阻碍某项会计政策的通过或实施,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等手段进行博弈斗争,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动态博弈竞争中,会计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会计实务日臻完善。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核心即会计准则的制订尚未经过“充分程序”,没能体现出企业会计政策各相关利益集团参与制订过程的决策民主性。

譬如,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从整体上看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但目前我国已出台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似乎没有体现出银行的参与,对银行作为债权人的利益保障也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逃避技术上违反贷款合同约束,从而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现代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和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发挥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杠杆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职能,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必将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也将继续下去。

因此,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我们都应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应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加以充分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以确保相关利益人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赵瑞.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2]潘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黄志阳.转轨时期会计政策选择的策略行为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张巍.论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