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最新】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HCO3D.NH3
2.在化学反应A(g)+3B(g)2C(g)+D(g)中,各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v A=v B B.v A=2v C C.3v B=v C D.v B=3v D
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3.2 mol C.2.8 mol D.1.2 mol
4.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对于X+Y 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液态,Z为气态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D.无法确定
7.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A.X+3Y2ZΔH>0B.X+3Y2ZΔH<0
C.X+2Y3ZΔH<0D.5X+3Y4ZΔH<0
8.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2NO 2(g)N2O4(g) ΔH<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①颜色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
A.①和③B.③和⑤
C.④和⑤D.②和④
9.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改变
10.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使用催化剂D.多充入O2 11.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g)+n B(g)p 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提高D.C的体积分数增加
13.已知某温度下,K(HCN)=6.2×10-10、K(HF)=6.8×10-4、K(CH3COOH)=1.8×10-5、K(HNO2)=6.4×10-6。

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c(H+)浓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
A.HCN>HNO2>CH3COOH>HF B.HF>CH3COOH>HNO2>HCN C.HCN>CH3COOH>HF>HNO2D.CH3COOH>HCN>HF>HNO2
14.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1 mol/L的醋酸溶液中c(H+)=0.01 mol/L②醋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③10 mL 1mol/L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④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A.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④1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6.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m+n<p吸热反应
B.T1<T2P1<P2m+n>p放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17.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
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
C.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D.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18.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22c ?c H c ?c H O CO CO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g )+H 2O (g )CO 2(g )+H 2(g )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若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
H 2各1mol ,5min 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 2为0.4mol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
()()
222c c H O 3c 5c H CO CO =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1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S(s) H 2S(g),K 1;S(s)+O 2(g)
SO 2(g),K 2。

则反应H 2(g)+SO 2(g) O 2(g)+H 2S(g)的平衡常数为( )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1
2
K K
2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B(g)2C(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 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 .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22.反应 C(s)+ H 2O (g)
CO (g)+H 2 (g) △H >0 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
程的曲线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5-t6
B.t2-t3和t3-t4时间段H2的体积分数相等
C.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D.t4-t5时间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3.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第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速率的值逐渐减小,用C表示的速率的值逐渐增大24.如图所示是关于反应A 2(g)+B2(g) 2C(g)+D(g)ΔH<0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压强不变,降低温度
C.压强、温度不变,充入一些与之不反应的惰性气体
D.温度、压强不变,充入一些A2(g)
25.α1和α2,c1和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2NO2(g)和3O2(g)
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c1、c2均增大
B.α1、α2均增大,c1、c2均减小
C.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
D.α1减小,α2增大,c1增大,c2减小
二、填空题
26.现有物质①硫酸铜晶体②碳酸钙固体③纯磷酸④硫化氢⑤三氧化硫⑥金属镁⑦石墨⑧固态苛性钾⑨氨水⑩熟石灰固体⑪液态HCl⑫液态
CH3COOH,按下列要求填空。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5)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且m+n________p(填“>”、“=”或“<”)。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维持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

28.二氧化氮是重要的氧化剂,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

(1)已知:2NO 2(g)N2O4(g) △H=﹣57.20kJ·mol﹣1。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B.降低温度C.增加NO2的浓度D.升高温度
(2)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
c(NO 2)=0.0300mol·L﹣1、c(N2O4)=0.0120mol·L﹣1,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29.工业上通常采用N 2(g)和H2(g)催化成NH3(g):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1)在一定温度下,若将10amol N2和30amol H2放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6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amol N2、20amol H2和20amol NH3,判断平衡移动的
方向是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2)若反应起始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1 mol·L﹣1,则NH3达到平衡时浓度的范围为_____;若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0.1 mol·L﹣1,则NH3起始时浓度的范围为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则Q1+Q2=___kJ;a1+a2___l(填“<”“>”或“=”,下同),2p2___p3。

30.工业上可由水煤气合成甲醇。

(1)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CH3OH(g),下图是反应时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O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

(2)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20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的2倍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体系中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
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P A_P B(填“>、<、=”).
③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20 L,如果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 mol CO 和20 mol 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__L。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 CH3COOH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错误;
B. Cl2水溶液能导电,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 NH4HCO3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错误;
D. NH3水溶液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D
【详解】
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对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正确的答案选D。

3.C
【详解】
前10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B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1
2
=0.06 mol/(L⋅s),所以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L⋅s)×10 s×2 L=1.2 mol,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2.8 mol,C 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除了依据定义直接计算以外,也可依据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表示各物质速率之间的关系。

利用好三段式思想进行可使解题思路清晰明确,快速得出结论。

4.A
【详解】
A. 通入大量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 增大容器的容积,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C. 移去部分SO3,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D. 降低体系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综上所述,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5.C
【详解】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错误;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含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
③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发生变化,故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Z、Y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故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Y,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错误;
答案选C。

6.C
【详解】
A. 如果X为液态,Z为气态,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不会增大,故A错;
B. X为固态,Z为气态,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不会增大,故B错;
C 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则X、Y、Z可能都为气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符合, D选项不合题意,故D错;
答案C正确。

【点睛】
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由于已知Y为固体,根据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可判断X、Z的状态。

7.B
【详解】
图1中X、Y浓度降低,则X、Y为反应物,Z浓度增大,Z为生成物,X、Y、Z浓度变化量之比为:1:3:2,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方程式为:X+3Y2Z;图2中T2时,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T2>T1,温度高时,Z%较小,即温度升高,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0,故表示的反应为:X+3Y2Z,△H<0,故选B。

8.B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深,故错误;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解析,故错误;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故正确;
④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压强变大,故错误;
⑤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不变,故正确;
③和⑤正确,答案选B。

9.C
【详解】
A.如果反应前后体积相等,减小体积、加大压强后浓度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故C正确;
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将增大,故A错误;
B、因该反应为气体等体积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Z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体
积缩小,因此Z的浓度将增大,故B错误;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与原平衡互为等效平衡,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B
【详解】
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
2
,压强增大,如果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
为原来的2倍,但此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有:m+n<p,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生成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只有B正确,答案选B。

【点晴】
解答时注意利用好放大缩小思想,该方法适用于起始投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

它指的是将反应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定的倍数,使起始物质的浓度相同,则在一定条件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态。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使其还原为原来的浓度。

分析在压缩过程中,平衡如何移动,再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相关量的变化情况。

13.B
【详解】
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等浓度时电离的c(H+)浓度越大,则根据题意易知,K 值比较:HF>CH3COOH>HNO2>HCN,故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c(H+)浓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HF>CH3COOH>HNO2>HCN,B项正确;
答案选B。

14.C
【详解】
①氢离子浓度小于醋酸浓度,说明醋酸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所以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①项正确;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水溶性无关,②项错误;
③物质的量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③项错误;
④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说明氢离子浓度比盐酸的少,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15.D
【详解】
假设X和Y物质的量为1mol,达到平衡时消耗X物质的量为amol,则:
X+2Y2Z
起始量(mol)1 1 0
转化量(mol)a 2a 2a
平衡量(mol)1-a 1-2a 2a
根据题意有:(1-a+1-2a):2a =3:2 ,a=1
3
,Y的转化率=
1
2
3
1
mol
mol

×100%=67%,最接近
65%,
答案选D。

16.A
【详解】
由T1P2、T2P2图像可知,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故T1>T2,选项B、C错误;升高温度,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越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T1P1、T1P2图像可知,当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则P1<P2;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而根据图象可知:增大压强,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m+n <p,选项D错误,选项A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

17.C
【解析】
A、铅为固体,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平衡不移动,即c(Pb2+)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c(Pb2+)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
原理,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即△H<0,故B错误;C、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
2 () () c Sn
c Pb
+
+
=0.22/0.10=2.2,故C正确;D、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液中c(Sn2+)增大,反应向逆反
应方向进行,即c(Pb 2+)增大,故D 错误。

18.C 【详解】
A.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22(CO )(H )(CO)(H O)
c c c c ,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
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故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CO 2(g)+H 2(g),故A 正确; B.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 正确;
C.
()
()()()()()()222CO g +H O g CO g +H g mol 0
011mol 0.60.60.60.65min mol 0.6
0.6
0.4
0.4
起始量变化量后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故Q c =
0.40.4
0.60.6
⨯⨯=0.44<1,830°C 时Q c 不等于K ,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故C 错误; D. 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关系式
()()()
222CO H O =3(CO)5H c c c c ,则K =
222(CO )(H )
(CO)(H O)c c c c =0.6,对照平衡常数可知温度是1000℃,故D 正确; 答案选C 。

19.D 【详解】
由题给方程式可知K 1=22c(H S)c(H )
、K 2=22c(SO )
c(O ),反应H 2(g)+SO 2(g)
O 2(g)+H 2S(g)的平衡
常数K =2222c()c()c()c H S H (O SO )=22c(H S)c(H )×221
c()O c(S O )
=1
2
K K ,故选D 。

20.D 【解析】 【详解】
①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若混合气体的密度
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②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③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④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若B物质的量不变,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

故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全部,选项D正确。

21.C
【详解】
A.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错误;
B.自发进行的反应反映速率可能快,也可能慢。

故不一定能迅速发生,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的自由能小于0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正确;
D.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依据有熵判据和焓判据,吸热反应有时也能自发进行,如NH4Cl
与BaCl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可以自发进行,错误。

答案选C。

22.B
【分析】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为放热反应,由图象可知,t1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平衡逆向移动;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t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外因对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影响效果分析作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t3时平衡不移动,t1、t4时改变条件反应均逆向移动,氨气的含量减少,则氨气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0-t1,A项错误;
B.t2-t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体积分数不变,t3-t4时间段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B项正确;
C.t1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为降低压强,而降低温度平衡会向正向移动,不符合图示信息,C项错误;
D.t4-t5时间段,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
速率-时间图像是平衡的基本图像分析,常见含“断点”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可总结如下:
本题的易错点是C选项,需分析温度与压强分别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最终影响效果,做出准确地判断。

23.B
【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实际上都是不相同的。

【详解】
A项、A物质为固体,浓度为定值,不能利用固体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项、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故B正确;
C项、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是0.3 mol·L-1·min -1,不是2min末的瞬时速率,故C错误;
D项、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min 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24.D
【详解】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错误;
B、压强不变,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错误;
C、压强、温度不变,充入一些与之不反应的惰性气体,体积变大,浓度减小,所以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错误;
D、温度、压强不变,充入一些A2(g),正反应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小,正确。

答案选D。

25.C
【详解】
恒容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对于N2O4(g) 2NO 2(g)而言,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α1减小;对于3O2(g)2O3(g)而言,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α2增大。

因都直接加入了反应物,则反应物的平衡浓度c1、c2均增大,故选C。

26.①②⑧⑩⑪③④⑫⑤⑥⑦⑨⑥⑦⑨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强电解质是溶于水全部电离的电解质,①②⑧⑩⑪是强电解质,故答案为:①②⑧⑩⑪;;(2)③④⑫是溶于水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属弱电解质,故答案为:③④⑫;
(3)⑤属于化合物,它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并不是它自身电离使溶液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⑤;
(4)⑥⑦都是单质,⑨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⑥⑦⑨;(5)⑥⑦中均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⑨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其他物质都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所以不导电,故答案为:⑥⑦⑨。

【点睛】
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是解此题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
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判断该物质在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

值得注意的是,常见的非电解质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气以及蔗糖和酒精大多数有机物等,常见的电解质为酸、碱、盐和或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学生需要理解并谨记。

27.放热> 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解析】
【详解】
(1)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减小压强,C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m+n>p;
(2)减压容器的体积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
(3)加入B,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
(4)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大,则两者浓度之比减小;
(5)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因此总物质的量不变。

28.BC 13.3
【分析】
(1)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要提高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只要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可;
(2)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24
2
2
c N O
c NO
来计算;
【详解】
(1)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要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体系的压强、温度等。

A. 减小NO2的浓度,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降低,A 项错误;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提高,B项正确;
C. 增加N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体系压强增大,也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