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优质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含义
“中学为体” :强调以封 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 :指学习西 方先进的技术,为封建制度 服务。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
—— 李鸿章
3、具体实践: 开展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 中央: 奕欣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材料三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 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 的发展。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 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 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 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 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 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2)魏源——“放眼世界先行者”
是当时介 绍西方历 史地理最 详实的专 著
魏源
《海国图志》
探究2:《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 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序言》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
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禽兽
材料:“天处乎上,地

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
禽兽 戎
华夏
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
夷 禽兽
曰四夷。

——(宋)石介《中国论》
禽兽
状况: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的“天下观” 。
探究 1:依据图文中的信息,你认为林、魏开眼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 《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 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 西洋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
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2)梁启超: 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
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
①思想变化: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新观点 ②原 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认识 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 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洋务派的措施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李)、福州船政局(左)等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湖北织布局(张)等
近代海防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基地
近代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派( 留学生出国
结果: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 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 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 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 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②著书:
《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
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 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探究3 康有为维新思想,结合材料回答
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 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上是比较这两个派别的异同点。注意从阶级属性、主张及其目 的、实践情况等角度分析。注意史论结合,自圆其说。)
态度:有道理。
理由:
区别: 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自强”,对内镇压农 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制夷”,对外抵御 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 实践较少。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 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
造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跪着:借助儒家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 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2)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 结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原因:①主观上康有为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客观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
——德国首相俾斯麦
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评价
积极性(客观)
(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 (2)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3)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局限性(主观)
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P69【学思之窗】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 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区别是什么?(实际
(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思考: • 1、早期维新变法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2、代表人物有谁?主要主张有哪些?结果
如何?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①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2)代表: 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 (3)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什么是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西方 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 初的排拒到逐渐的接受。
利玛窦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则徐实、魏质源 】向西方学习
不 断
地主 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器物 层面



国 之 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 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 醒,开始睁眼看世界。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9世纪40--50年代)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4)评价:
(只是对洋务运动初步反思,未能突破封建伦理道德,缺 乏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思考:
• 1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 什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 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戴逸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
思考:
(地主阶级洋务派)
1、分析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社会背景。
2、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实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社会实践 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有谁?结果如何?
革封建制度。(未认识到落后的根源)。
思考题1:
• 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
答: P68历史纵横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 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 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 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直到咸丰末年 ,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才有少数人觉悟了 ,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 光阴。
(抵抗派)怎样的目的? ①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目的:抵御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2)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抵抗派“开眼 看世界”有怎样的局限性?
①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②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历史现场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惊醒志士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 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 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 加以仿制(师夷长技)。
民族英雄 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 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
近代中国第 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贡 献: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
• 2、代表人物是谁?其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 3、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
(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 (1)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西方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 基础。
3.“开眼看世界”的评价
鸦闭鸦积极片目片战塞战争 听 争①解、引之之放夜导前后有郎着::着自人重大们要,关的视注启西世迪方界作事形用物势。为,奇对技当淫时巧的思想 开性始研究②与迈介开绍了世近界代知中识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局 限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对西方的 性 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
1、背景(内忧外患)
(1)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3)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洋 (4)洋务派形成。
金田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结合漫画和材料一概括“中体西用”的含义
嫁接

西方先进技术
建 制

小农经济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 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 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 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
被“大量师翻夷尤印长其,技是一—以共清—制印政《夷刷府大了”,国1思5更崛版想起没,未.有日价能本钱具得》一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制度 层面
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思想 层面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樊惠兰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40--50年代)
思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 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李鸿章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 ?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谁阻挠李鸿 章“放手办理”?
①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②洋务派
③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顽固派的阻挠
史料研读
材料: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 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 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 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想一想
你认为只学“西用”不学 “西体”能否 真正让中国走出困境?
问题过渡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
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
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
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 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
(1)康有为
强,计日可待”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抨会击,了建坚立持君“主天立不宪变制,道
亦不变”的顽固势力,
宣传方式:
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
①办万木草堂讲学; 风”、“火山大喷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