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三角角色搅拌缴械投降
B . 泥淖拘泥呢喃风光旖旎
C . 书籍荆棘极度岌岌可危
D . 模样模范临摹厉兵秣马
2. (2分)选出语段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A . 逆旅:旅店
B . 被:同“披”,穿
C . 腰:在腰间
D .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3. (2分)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 (2分)选出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 . 谨庠序之教。
B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 (2分) (2020高二下·宁波期中)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奇怪啊!
B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击赵国,李牧接连使秦国退却。
C .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水互相缭绕,外部与天边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D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客人有时吹起了洞箫,循着歌声伴奏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合称为“前四史”。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B . 《雷雨》让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情人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手法,揭露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赚取昧心钱的发家史。
C .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
《醉花阴》《声声慢》分别创作于前后两个时期。
D . 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7. (6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________,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
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
那些靠________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
把________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
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
得的,本着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理应________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崇洋媚外骇人听闻方兴未艾当仁不让
B . 数典忘祖耸人听闻方兴未艾义不容辞
C . 数典忘祖骇人听闻如火如荼义不容辞
D . 崇洋媚外耸人听闻如火如荼当仁不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审慎地鉴别史实、科学地阐发经典、历史地评价古人
B . 历史地评价古人、审慎地鉴别史实、科学地阐发经典
C . 科学地阐发经典、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
D . 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以钓名谋利的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B . 本着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C . 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D . 更应刹车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8. (6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
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 .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 .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 .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 . 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 .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 .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 . 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 . 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 . 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9. (9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
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
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
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
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
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
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
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
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
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
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
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 .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 . 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 . 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恐怕哪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B . 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 . 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 . 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3)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10. (12分) (2019高一下·安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
鲁迅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踞在他脑里了。
他自从发现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安慰。
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地,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
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
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
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
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居然倒也发了一点薪水,方玄绰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
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
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
阴历五月初四午前,他一回来,方太太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
“一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方太太说。
“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又说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
“我想,还不如去亲领罢,这算什么呢。
”方太太看着他的脸说,“孩子们说那学费,学校里催过好几次了,说是倘若再不缴……”
“胡说!做老子的办事教书都不给钱,儿子去念几句书倒要钱?”他想了一会,又懊恼地出照旧例,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递给方太太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
谁知道初四这一天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
“怎么了?……这样早?……”方太太看了他说。
“发不及了,大约到初八就准有钱……我午后去寻金永生,待到知道我想要向他通融五十元。
即刻将我支使出来了。
”
“这样紧急的节根,谁还肯借出钱去呢。
”方太太说。
方玄绰低下头来了,接着就记起去年年关的事来,那时有一个同乡来借十块钱,他其时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了。
因为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说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
然而不多久,他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
莲花白竟赊来了,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①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他又要看《尝试集》了。
方太太怕失了机会。
连忙吞吞吐吐地说: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出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
那时他惘惘地看见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走远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节)
【注】①《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
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第一段语言简洁,“盘踞”一词点明了“差不多”心态在方玄绰心中根深蒂固。
B . 方玄绰在“索薪”事件中,一直不积极参与,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
C . 方玄绰向金永生借钱以及同乡年关向方玄绰借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与人情关系。
D . 小说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了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其表现令读者发笑沉思。
(2)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 (11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斗鸡
周去非
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
余还自西广,道番禺,乃得见之。
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
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
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数。
注以黄金,观如堵墙也。
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尝定而不倾。
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
割截冠緌,使敌无所施其嘴。
剪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
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
而掬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
胜负一分,死生即异。
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食矣。
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滨死也。
斗鸡之法,约为三间。
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
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
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
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
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
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
番人之斗鸡又乃甚焉,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
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
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柄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
盖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歹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注】[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用芥肩金距之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余还自西广,道番禺道:取道
B . 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数:方法
C . 以其每斗屡滨死也滨:接近
D . 斗鸡之法,约为三间间:疏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鸡之产番禺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 注以黄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 头欲竖而小/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 盖金距取胜于其始/教以慎于接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利用读者急于破解古书难题的心理,开篇就具体介绍了“芥肩金距”之技,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表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
B . 作者叙番禺人酷好斗鸡,表现有四:其一,鸡“特鸷劲善斗”,以见鸡训练有素。
其二,饲养有法。
其三,热衷观斗。
其四,斗打有术。
C . 番禺人斗鸡时会在鸡距上装上金属的薄刃,鸡奋击之时,有时能断敌之头。
D . 《斗鸡》一文深刻地指出了鸡之斗实是人之斗,包含了作者对斗鸡这一现象的深沉的思考,其中有对鸡的怜悯,对斗鸡的厌恶,也有对小人的怨愤,对历史的反思。
(4)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②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
(5)用“/”给下面文句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