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语文中考专题精练《古诗词鉴赏》【真题链接】
1.(zo17 广东广州 )阅读下边这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情怀?请简要剖析。
2.(2017 湖北咸宁 )阅读下边的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岳甫
望杜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向来为人称道。
请赏析“割”字的好
处。
(2)以下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
句句写向岳而望,热忱歌颂泰山的秀美
风景和宏伟气概。
B.首联以设问统率下文,以无边无际的翠绿之色衬托泰山的高耸入云,连绵不尽。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包含着诗人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爬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要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俯
视全部的壮心随和概。
3.( 2017 四川广元 )阅读下边的宋词,回答以下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合内容简要剖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
4.(2017贵州黔东南州)阅读下边这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1)上阕一个“”字写出了词人思绪不宁,没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阕经过“” “”和“只恐”六个字突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思绪,层层
虐心,这样的构想与表现手法可谓新鲜奇异。
(2)这首词的要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被公以为写“愁”名句,请作
简要赏析。
5. ( 2017 江苏徐州 )对下边这首诗剖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黄鹤楼
崔颢
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A.前四句抒写室迩人遐、世事沧桑的感触。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
的邈远。
B.颈联描绘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眺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凉。
C.尾联借景抒怀,以斜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乡、羁旅他乡的凄凉
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激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单空寂之情。
D.全诗视线广阔,写景自然,抒怀诚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向来为人传诵。
6.( 2017 贵州遵义 )阅读下边这首词,回答以下问
题。
水调
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成效。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人生态度?
7.( 2017 云南)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景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剖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如何的感情?
8.( 2017 四川南充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以下对这首诗的讲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及他乡游子踪迹的骤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
折伸向山外 ;沿水道奔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方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升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
感觉江面特别广阔,江风劲吹,船行迅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
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哪处达 ?归雁洛阳边” ,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顾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光景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E.全诗经过对江南艳丽风景和自己处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政界生活的厌烦和对家乡
的想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包含的真理。
9.( 2017 江西 )阅读下边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山行
[唐]项斯
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天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草屋出,缲丝声隔篱笆闻。
【注】①枥 :同“栎”,落叶乔木。
(1)以下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描绘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表现了一幅恬美、和睦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农村。
C.颔联描述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情形。
D.颈联描绘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显现出农事忙碌的情形。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语言清爽、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令人着迷。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衬着,使所描述的两幅画面富裕动向之美。
C.诗歌构想奇异,所写光景极不平常。
D.诗歌结尾表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语重心长。
10.( 2017 山东滨州 )阅读下边宋词,回答以下问题。
烷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往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料,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睁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所显现的画
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11.(2017 四川广安 )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显现的
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12. ( 2017 辽宁沈阳 )对以下两首诗理解和剖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
别夔州官吏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②③④
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
唯有《九歌》⑤ 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
【注】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 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 :指当地年迈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
⑥蛮神 :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被贬谪挚友的关
切和怜悯,写得深切感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经过写人们送别的场面,表现他们对
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
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季节。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别夔州官吏》则表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神往。
【中考操练】
1.阅读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喝酒 (其五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其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指的是和。
(2)以下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首句的朗诵节奏应当是: 结庐 / 在人 / 境,而无 / 车马 / 喧。
B.“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高洁志趣。
C.全诗中间四句写景状物,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村、采菊观鸟的田园生活。
D.本诗作者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3)把“悠闲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何 ?
2.阅读下边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颈联的原意是什么?此刻人们给予它什么新的哲学内涵?
(2)诗歌额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3.阅读下边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朴实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敲门。
(1)诗歌主假如从哪几方面来写山西村的?
(2)赏析“峰回路转又一村”中“暗”“明”两个词语的表达成效。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敲门”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4.阅读下边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分别简要归纳该词上下阕的内容。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表达了词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3)以下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迈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报效
国家的激情壮志。
B.“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详细生动地写出了大量人马吼叫席卷
而过的热忱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
C.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示了词人本次狩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相同射杀猛
虎。
D.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应出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
敌报国的远大理想。
5.阅读下边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
道在心头。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2)睁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所显现的画面。
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达成后边题目。
参军行
王昌龄
①②
琵琶起舞换新声,老是关山旧别情。
③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新声:新的乐曲。
②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③撩乱 :指思绪烦乱。
(1)诗人经过乐曲声和月色两个意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诗的第一句说“换新声”,后边又说“边愁” ,前后能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7.阅读下边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溪上遇雨 (其二 )
崔道融①
②
坐看黑云街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③
忽惊云雨在头上,倒是山前晚照明。
【注】①崔道融:晚唐诗人。
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县)人。
②街猛雨 :这是形象的比喻,把猛雨比作在黑云嘴里街着。
③晚照: 夜晚的太阳斜照。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裕生活情味。
B.全诗描述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以“坐看”冷静起,而用“忽惊”“倒是”作跌荡转折,直接描绘出夏雨的疾骤。
D.在构造上,诗歌分别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笔,让光景既有时间上的变化,
又有空间上的对照,使得全诗有条有理。
(2)试剖析“坐看黑云衔猛雨”中“衔”字的表达成效。
8.阅读下边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①②③④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⑤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⑥⑦⑧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⑨⑩
鲈鱼正美不回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拂曙:破晓。
②流 :指挪动。
③汉家宫阙耸,仿佛触动高高的秋空。
⑤横:渡、超出。
⑥紫艳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⑧诸:水中小块陆地。
⑨鲈鱼正美
:指唐代的宫殿。
④动高秋:形容宫殿高
:明媚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彩。
⑦红衣:西晋张翰,吴(今江苏苏州 )人。
⑩南
:
冠: 楚冠。
由于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
1)以下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凄清”既指秋意的冷清,也指作者心境的悲凉。
B.零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声声长笛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点的情形。
C.“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中的“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D.全诗寄望了诗人孤单难过、思乡、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中“雁横塞”是静景,“人倚楼”是动景,动静联合,创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B.“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从听觉、视觉角度来显现情形,富裕画面感,且点出了诗题“秋望”之意。
C.诗中的光景不单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并且表现了天气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D.尾联典故“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9.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后边题目。
一曲危弦① 断客肠。
津桥捩②柂转牙樯鹧鸪天
严仁③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乐器。
②捩(liè):扭转。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假如给这首词另取一个题目,最适合的是()
“A.惜别 B.离恨 C.分别 D.道别
(2)“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将绵绵别意比作悠悠江水,从李煜《虞佳人》
,”一句中化出。
10.阅读下边的诗词,回答以下问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1)甲的体裁是,乙的体裁是。
(2)甲乙两首作品中画线句子各抒发了如何的感情?
(3)相同是写塞外风景,两篇作品给读者的感觉有何不一样?
11.阅读下边的诗词,回答以下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朴
孤农村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描述了一幅暮秋暮景图,请选择其中一句描述其
显现的画面。
(2)白朴的《天净沙·秋》里有“孤村、夕阳、残霞、老树、寒鸦”等光景,但它读来
却不及《天净沙·秋思》更感人,这是为何?请略作剖析。
12.阅读下边的作品,回答以下问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清江引①·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②?雁啼红叶天③,人醉黄花地④,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①清江引 :曲牌名。
②未 :什么时候。
③红叶天 :秋季。
红叶,枫叶。
④黄花地 :菊花满地。
(1)甲诗和乙曲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好,试剖析其妙处。
参照答案
【真题链接】
1.(1)宦游 :出门当官。
无为:不必,不用。
(2)四海以内只需有知音朋友,即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街坊相同近。
这是诗人对朋友
的劝勉,即便身在天涯,只需情意相通,仍像在对方身旁相同,表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2.(1)一个“割”字描述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一样的自然
景观,突出了泰山铺天盖地的形象。
(2)A(“从朝至暮”诗中并未表现,“由近及远”说法错误,应为“由远及近”)
3.(1)示例 :虚实联合。
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
景。
(2)表达了作者盼望立功立业的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忿。
4.(1)倦闻说也拟
(2)运用形象的比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详细的重量,形
象地写出了作者心里愁思之浓厚。
(或:作者化虚为实、化抽象为详细,形象地写出了愁思之浓
厚 )
5.B“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实不是说“连天的衰草凄清荒凉”,而是说草长势旺盛)
6.(1)“清影”意为冷清的影子,创造孤单、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寂、苦
闷。
(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7.(1)示例一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狠,“黑”字突出仇敌猖狂、军情邪恶,“城欲摧”表现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和紧急局势。
示例二: 一个“压” 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狠,以及开战两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困难等,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衬着了敌军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和紧急形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 字突出仇敌猖狂、军情邪恶;“金鳞”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对比,表现出战争局势的紧急。
(2)颂扬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激情。
8.(1)BE(B项,应当是“江风和暖,船行安稳而迅速”。
E项,诗中没有表现“对政界生
活的厌烦” )
(2)新惹祸物都一定从陈腐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或 :日月流转、光阴更替。
或 :往事物中孕
育着新的活力 )
9.(1)D(D 项,颈联描绘了草屋飘出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篱笆传来的缲丝声,并未直接
描绘烘茶的过程)
(2)C(诗人描绘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用了“山当天午”“草带泥痕”两种寻
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点的物事—烘茶与缲丝,来开辟诗歌的境界。
C 项中说“所写光景极
不平常”不正确 )
10.(1)示例 :燕子回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仿佛有情但却又静静无语 ; 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2)对家乡的想念之情。
11.(1)示例 :鸡鸣之声从模糊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踪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
上。
(2)抒发了游子羁旅他乡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12.D(“《别夔州官吏》则表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神往”的说法属于惹是生非。
《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经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诗人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
朋友们告其他诗歌,主要表现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他对隐居生活的神往)【中考操练】
1.(1)自然之趣人生真理
(2)A(应当是 :结庐 / 在从境,而无 / 车马喧 )
(3)不好。
“见”字详细正确地写出了诗人偶见南山的随性、自然,表现了诗人心里的自
由和舒适。
“望”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成效。
2.(1)原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
新的哲学内涵: 新事物势必代替旧
事物。
(2)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以及对光阴变迁、人事全非的叹息与难过。
3.(1)村民的热忱好客;优美的风景 ;朴实的风土人情。
(2)“暗”和“明”是反义词,“柳暗”是柳色浓,“花明”是鲜花明媚。
这一“暗”一“明”拥有对照成效,描述了农村一片春光明媚的风光。
(3)抒发了诗人对朴实、安逸的田园生活的神往。
4.(1)上阕 :描绘出猎盛况;下阕 :抒发报国激情。
(2)表达了词人盼望从头获得朝廷重用的激烈梦想。
(3)C(词人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示自己也有像孙权相同的少年英气)
5.(1)运用比喻修辞,把抽象无形的“愁”这一感情详细化、有形化,生动形象。
(2)示例 :我静静无语,一个人登上西楼,仰望天空,只见一弯新月如钩。
冷清的秋季里,
幽静的庭院紧锁,只有我与孤独的梧桐两相厮守。
6.(1)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
(2)不矛盾。
这样的比较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喜的新曲都
没法排解的。
7.(1)C(不是直接描绘,而是侧面衬托)
(2)“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显现出雨从云生的情形。
8.(1)B(诗人的注意力正被残星、雁阵这情形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闲传来,寻名誉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隐约可见有人背倚栏杆演奏横笛。
这“声声长笛”并不是是“秋夜将
晓时天空中最具特点的情形” )
(2)A(A 项中剖析动静联合手法,重点是划分哪些是“动”,哪些是“静” 。
“雁横塞”的
意思是“大雁向南飞越关塞” ,“人倚楼”是人倚楼中之意,很显然,前者是“动” ,后者是“静” )
9.A(依据词的内容进行判断)
(2)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1)五言律诗词
(2)甲中画线句抒发了诗人心里的孤寂和抑郁;乙中画线句抒发了边塞将士想念家乡,功
业未建而又回乡无计的矛盾感情。
(3)甲诗读来壮观瑰丽、雄奇凄凉;乙词读来萧索悲凉,大方悲壮。
11.(1)前三句画面 :秋风中枯藤环绕着老树,傍晚时乌鸦飞往光溜溜的树枝。
小桥之下贱
淌着清清的溪水,旁边只有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肃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内行走。
(选择其中一句描述画面即可)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所写的光景近似,但境界不一样。
在马致远的笔下,这些光景组合在一同组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衬着了萧瑟悲凉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一个长远流浪、疲倦孤单的游子出此刻画面里,更增加了悲凉之感,也使词句更
加感人。
12.(1)甲诗中,诗人于巴山雨夜想念老婆,表达了深深的之情。
乙曲则表现了作者浓浓
的思乡之情。
(2)“涨”字既写出了巴山川注秋池的夜雨情形,又表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
托诗人浓厚的愁思用词正确,富于动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