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微课教学设计
阜康市第三中学马建军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
所属章节:
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画等腰三角形、会通过剪纸得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工具】
长方形的纸片、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
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及推论,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
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首先我通过作等腰三角形、剪切等腰三角形、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
紧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剪纸,找出相等的线段与角,然后让学生猜测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它还具有哪些性质?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问题,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像数学家那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发现规律,证实结论。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使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设计反思: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是出现在教育中的新模式,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要想录制一个微课,首先应该构建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
抓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把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
这里没有废话,直击问题的要害,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小这个特征是微课必备特征,小就容易接受,就使问题集中,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而不宜疲劳。
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用录屏软件,一种是运用相机实际拍摄。
我上交的两个微课,分别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就我个人的制作经历,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录屏软件在运用之前,要单独制作课件,配合每一步课件的出示,整理自己的语言逻辑,撰写成文,最后才开始录屏。
二运用相机拍摄需要较为安静环境,大量的白纸,大量的前期准备。
一边讲解一边书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细致的细节,更适用于某一道题目的具体分析过程。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
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
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