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梅里美是一名出色的特工。

一次他接受了一项任务——潜入某使馆获取一份间谍名单。

这是一个艰巨而棘手的任务,因为此名单放在一个密码保险箱内,梅里美只有想方设法获知密码,才能打开保险箱安全返回,否则任务完不成还将暴露自己。

据情报透露,保险箱的密码只有老奸巨猾的格力高里知道,于是梅里美在所在机构的安排下进入使馆成为格力高里的秘书,他凭着自己的才智逐步获得了格力高里的信任。

可是,尽管这样格力高里始终没提过保险箱密码一事。

梅里美多次试探打听也毫无结果,这时上级已经下达命令,限三天时间让梅里美交出间谍名单。

梅里美焦急万分,到了最后一天的晚上他决定挺而走险。

梅里美进入格力高里的办公室,试图用自己掌握的解密码技术打开保险箱,可是一阵忙碌之后他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看表发现离警卫巡查的时间仅剩十分钟了。

怎么办?突然,他的目光盯在了墙上高挂着的一部旧式挂钟,挂钟的指针都分别指向一个数字,而且从来没有走过。

梅里美猛然想起自己曾经问过格力高里是否需要修钟,格力高里摇头说自己年龄大了,记性不好,这样设置挂钟是为了纪念一个特殊时刻的。

想到这,梅里美热血沸腾,他立即按照钟面上的指针指定的数字在关键的几分钟内打开保险箱拿到了名单。

梅里美的“急智”天才在同行中传为佳话。

科学家把这种“急智”称为“直觉”或“直感”,这种思维方式是与逻辑思维相对应的。

梅里美对当时自己的想法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他的话说就是“这部挂钟肯定与密码有关,它一定能告诉我密码”。

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梅里美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特工,他具备丰富的反间谍知识;其次,鉴于格力高里的特点——年纪较大,老奸巨猾,像密码这类重要文件应该是随身携带或放于一隐密处,但是格力高里的阅历使他更高一筹,他用一部普通的挂钟就锁住了机密;另外,梅里美脑际中梦寐以求的问题就是密码,所以在紧要关头他能从挂钟上领会到玄机,得到直觉的灵感。

一、直觉思维
⒈定义:直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不依靠明确的分析活动,不按事先规定好的步骤前进,而是从整体出发,用猜想、跳跃、压缩思维过程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常常是突然来临,又突然逝去,而且又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在无意识之时涌上心头。

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

”我们在创造发明等活动中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闪光点”,直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有一名学生在栽培辣椒苗时,他用细铁丝捆住弯曲的辣椒茎杆,意外地发现这棵被细铁丝缚住的辣椒结果率高于未缚茎杆的辣椒植株。

他凭直觉感到这一现象绝非偶然,一定有它的科学性。

他抓住这一直感,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进行了实验,以两排辣椒植株作为实验对象,一排辣椒均用细铁丝缚住茎杆,另一排则不缚;实验结果证实了这名同学的直觉是正确的。

原来,用细铁丝缚住植株茎杆,有效地控制了光合产物的向下运输,使果实生长所需的营养得到进一步保证,从而提高产果率,增加产量。

这一发现受到有关人土的赞同和认可。

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确实能获知一些创造发明的灵感,而这一灵感的获取是与直觉密切相关的。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不按常规思路突发奇想,从而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和结果,有时也会作出种种猜想和设想,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

众所周知的阿基米德定律就是凭直觉解决疑问的例证。

阿基米德在面临“结构复杂的金冠是否用同等重量的白银掺假”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

他知道金与银的比重不同,同重的金与银体积也不同,要想知道金冠中是否含有同等重量的白银时,阿基米德很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测知金冠的体积。

用怎样的办法才能测出结构复杂的金冠体积呢?当他带着问题跨入浴缸时,看到浸入水中的身体与浴缸溢出的水就想到两者体积相同,即刻得出了测量金冠体积的办法:把金冠置入水中,被金冠排开的水的体积就是金冠的体积。

阿基米德运用的是一种跳跃性的直觉思维,凭直觉使困扰他的疑问迎刃而解。

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

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

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⒉直觉思维训练:我们要发展直觉思维,首先需要扩大知识面,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是产生直觉前提条件。

其次,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思维,大胆地设想和猜测。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通过直觉得到的结论,一定要经过逻辑论证或试验之后方可行动,绝对不能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截然分开。

一个正确的直觉在创造发明中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经常做做“头脑体操”,锻炼自己的直觉思维。

如看到“七”字图,我们凭直觉能构思出各自的“实物”——南方竹楼顶、一块布刚缝第一针、镜中一字、撑竿跳、人像素描、蝴蝶等。

再如,指出与图形“un”相近似的东西,我们可能会想到山峰、指尖、牙齿、试管。

门洞、兔耳、鸡蛋、土豆、手套、弹头、波浪、彩虹、云朵等等。

只要坚持锻炼,思维就会越发敏锐起来。

再次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直觉的反应可靠吗?有时候可靠;而有时候是不可靠的。

因为直觉的反应往往只是自己习惯性的认识、判断,不一定是当时接触到的事实,是头脑里先入为主的。

例如,闻惯了某一种味道,当有类似的味道进了鼻孔,即会脱口而说出已闻惯的的味道,但这不一定是对了。

又如头脑里对某一个人印象非常深刻,当有另外一个人从你面前晃过,你直觉的反应或马上会想到,这可能是什么人这也是不一定正确的。

因为加上了自我中心的习惯性判断,有一种自我的意识在内,不是客观的,故直觉是不足取的。

所以,许多人会说:「我直觉地感觉到......我直觉地发现到......我直觉地以为是......」,这些都不一定可靠、正确,所以是不可信赖。

另:
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现集国内外一些专家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松弛
把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鼻翼右侧,产生一种正在舒服地洗温水澡的感觉;或仰面躺在碧野上凝视晴空的感觉;以此进行自我松弛。

这有利于右脑机能的改善。

回想
尽量形象地回想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这对促进大脑中负责贮存记忆的海马的功能有积极效果。

训练时间以2—3分钟为宜。

想象
根据自己的心愿去想象所希望的未来前景。

接着生动活泼地浮想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得以成功。

开头闭眼做,习惯之后可睁眼做。

以上三种方法应一日一次地坚持三个月左右。

听古典音乐
听莫扎特的曲子,直接接触他的感情,会使直感力变得敏锐。

我国的“梁祝协奏曲”、“平湖秋月”等乐曲,最适合于镇定暴躁的心情和作为思考问题时的伴音。

使用指尖
打弹子等,最需要速断力,可培养“秒的直觉力”。

进行自由联想
将空中飘浮不定的朵朵白云,想像成各种形象,这能提高进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记忆贮藏库海马的功能,进而提高思维的集中能力。

用左手拿筷子
不妨先试两天,然后中间休息一天,再继续两天,为此坚持一个月左右。

在书店立读
即使忙得不可开交,也要抽空逛逛书店。

牢牢地盯着书目来推想书中写着什么。

向似乎办不到的事情挑战
有时,灵感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突然产生的,简直是绝路逢生,不要惧怕艰难的工作,要勇敢地去挑战。

回到童心
回想幼儿时期唱过的歌,玩过的游戏,并历历在目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增强记忆源泉——海马功能。

二、灵感思维
⒈灵感思维定义
灵感,也称顿悟,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常常具有瞬时突发性与偶然巧合性的特征。

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发明家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这一特点。

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问题却一下子解决的思维方法。

“十月怀胎,一
朝分娩”,就是这种方法的形象化的描写。

灵感来自于信息的诱导、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事业心的催化。

1764年,英国木工哈格里沃斯,为了发明新的纺纱机,有一次,他苦苦的思索了一整天,茫无头绪;但在他随便走动时,不小心把女儿珍妮的手工纺车碰翻了,将水平放置的纺绽倒过来变成了垂直的纺绽,在地上同样转动,这时他忽然顿悟,经过试验,他在纺纱机上并排垂直地装上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纱绽,同时纺出若干根纱来,新研制的垂直纱绽,比横纱绽提高工效8倍,并取名“珍妮纺纱机”。

灵感是对科学家、艺术家长期辛勤劳动的一种报偿和奖励。

柴可夫斯基说:“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正道出了灵感发生规律的本质。

灵感来去勿勿,稍纵即逝,必须及时记录。

一生写了462首乐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斯特劳斯,有一次灵感突然出现,但他忘记带纸,便脱下衬衫,把它记在衣袖上。

正是:“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

”笔记是攀登者手中的拐杖,及时记录已成为捕捉灵感思维火花的一个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

灵感降临不能“预约”,什么时间来,创作者自己也无法预料;灵感的突发性和瞬时性,是它最明显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

故必须即时捕捉。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朋友家交谈,突然灵感闪现,他急忙找纸,一时没找到,竟迫不及待在朋友家的新桌布上写了起来。

灵感的出现意味着创乍者追求的目标得到了基本解决或部分解决,往往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人们都十分珍视灵感的出现。

据美国学者对1000多名著名学者的调查,有80%的人回答曾借助于灵感取得成功。

⒉灵感思维训练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灵感的类型
灵感尽管是很玄妙的东西,然而,概而述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1)思想点化型
指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的灵感。

例如,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寥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

”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相传我国著名书法家郑板桥,未成名时,成天琢磨前辈书法大家的体势,总想写得与前辈大家一模一样。

一天晚上睡觉,手指先在自己身上练字,朦陇之中手指写到妻子身上,妻子被惊醒,生气地说:“我有我体,你有你体,你为何写我体。

”他从妻子的话中马上得到启示:应该写自己的一体,不能一味学人。

在这个思想作用下,他刻苦用功,朝夕揣摩,终于成了自成一家的一代名书法家。

(2)原型启示型
即通过某种事件或现象原型的启示,激发创造性灵感。

如科研人员从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描绘的“机器岛”原形得到启示,产生了研制潜水艇的设想,并获得成功。

(3)创造性梦幻型
即是从梦中情景获得有益的“答案”,推动创造的进程。

睡眠之时,常常也有灵感出现。

格拉茨大学药物学教授洛伊在一天夜里醒来,想到一个极好的设想,他马上拿过纸笔简单地记录下来。

翌晨醒来他知道昨夜里产生了灵感。

但使他惊愕不已的是: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笔记。

他在实验室里整整坐了一天,面对熟悉的仪器,总是回想不起那个设想,到晚上睡觉之时,仍然一无所得,但是到了夜间,他又一次从梦中醒来,还是同样的顿悟,他高兴极了,做了细致的记录后,才回去睡觉。

次日,他走进实验室,以生物史上少有的利落、简单、肯定的实验方法,证明了神经搏动的化学媒介作用。

(4)无意识遐想型
即是紧张工作之余,大脑处于无意识的宽松休闲情况下而产生灵感。

有人曾对821名发明家作过调查,发现在休闲场合,产生灵感的比例比较高。

从科学史看,在乘车,坐船,钓鱼,散步,或睡梦中都可能会涌现灵感,给人提供新的设想。

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说: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以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

”他发现这些思想,就不是在精神疲惫或是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就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之时。

达尔文在有了进化论的基本概念之后的一天,正在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作为休息,这时,他突然想到:在生存竞争的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可能被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则被淘汰。

他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末得解释,即由同一原种繁衍的机体在变异的过程中有趋异的倾向。

而这个问题还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的:“我能记得路上那个地方。

当时我坐在马车里,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高兴极了。


灵感的产生
1、愉快的精神状态
心情愉快,情绪轻松的精神状态是捕捉灵感的有利条件。

而在心情沮丧、精神萎顿的情形下往往不产生灵感。

对于文学家和科学家,适当的“业余爱好”,有利于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创造性灵感的出现。

比如,许多科学家都喜欢音乐,有些人甚至还是音乐迷。

爱因斯坦擅长拉小提琴,而且技艺不凡;富兰克林喜欢洋
琴;居里夫人、达尔文、玻恩都喜欢音乐;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都对音乐很有研究。

2、兴趣和知识的准备
兴趣是促使人们去刻苦获取知识的动力之一。

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工作、学习和日常中与之有关联的事物。

因而说,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若有广泛的兴趣,便会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正如E·I·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
的联想和独到见解。


3、随时做好记录的准备
爱因斯坦有一次和朋友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问题,忽然获得灵感,他一时找不到纸,就把公式写在崭新的桌布上。

爱迪生经常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新鲜想法,不管这种想法初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正在餐馆吃饭,忽然一段音乐灵感袭来,他由于一时找不到现成的纸,便在自己的衬衣袖子上写起来。

灵感的催动,使他似有神助,在衬衣上写下了一首后来流传世界的名曲:《蓝色
多瑙河》。

灵感虽然行踪难觅,但并不是可遇而不可求。

只要你不畏劳苦地学习和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求,灵感就会来叩你的心扉,成功就会属于你。

三、思考题
先看看用密度判断物体的沉浮: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

木块浸没在水中,当然上浮;铁块浸没在水中,当然下沉,没学物理时就已经知道,用已经知道的常识去理解知识、去分析问题,当然就觉得简单,直觉思维能力就能逐渐提高。

5 直觉思维(等闲识得春风面)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的思维形式。

它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的知觉印象,跳过循序渐进的思维进程,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他是一种浓缩和省略的思维形式。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往往是凭借"感觉"来完成的。

这种无意识的思维就是直觉。

不过,这种来源于直觉的思维感受能力和与普遍的感觉仍是有区别的。

普遍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直觉思维却能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直觉思维有其突然性和倾向性的特点,它往往是在研究问题时突然领悟问题的真谛,它的产生受到一个人研究意向和信念的制约,故而它的突然性和倾向性不是盲目的和侥幸的,而是高度集中的理智性的结晶。

例如在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一种叫葡萄球菌的病菌,这种病菌每年都要夺走千万人的生命。

英国医生弗莱明决心找到一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方法。

他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天,当他又开始进行试验分析时,一个现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在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器皿中,有一种绿色霉菌在繁殖生长,在它们的周围所培养的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

弗莱明又把这种绿色霉菌放在它的培养器皿中,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经证实,这种新的霉菌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这种绿色霉菌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克敌作用。

"凭借这种直觉,弗莱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绿色霉菌的培养、观察、研究上,终于提取了这种霉菌的过滤液体,经试验,它对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杀伤作用。

1929年弗莱明向社会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青霉素"从此诞生,为无数的伤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新的生命。

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解释;展开合理想象,即兴回答问题;进行直觉思维示范,提高直觉的敏感性等等。

6 灵感思维(心有灵犀一点通)
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

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进入死胡同,虽然绞尽脑汁,百般研究了很长时间,但仍一无所获,沮丧之余,不得不暂时放弃这种研究。

忽一日,或在吃饭,或在散步,或在交谈,或在干什么别的事时,头脑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眼前豁然一亮,一个念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倏忽之间,闭塞许久的思路顿时贯通,缠绕多日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这种突然降临的良策就是灵感。

灵感发生有其特点。

灵感产生不能脱离实践,灵感具有瞬时性;灵感和前面所讲的直觉在表现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具有突发性特点。

我记得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经常在琢磨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形象的,而代数方程则是理性的、抽象的。

能否将这两种学科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表示代数方程,或用代数方程解决几何问题呢?他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与方程的"数"相联结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笛卡尔整日苦思冥想,寝食不安,但总也想不出一个解决的方法。

一天,他躺在床上休息,无意中,他看见一只蜘蛛在天花板上爬上爬下地忙着结网。

笛卡尔的视线随着蜘蛛上下移动,忽然一个奇想闪现在他的脑际:这个悬在空中来回移动的蜘蛛不正是一个能够移动的点吗!这墙,天花板以及它们的相接处不正是所要求的面和线吗?蜘蛛与这些线、面之间的距离不是可以用数学进行计算吗?笛卡尔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迅速找来纸和笔,画出3条相互垂直的线,代表两堵墙之间及与天花板相接之处,又在空间点出一个点代表来回移动的蜘蛛。

从蜘蛛到两面墙的距离用X、Y表示,到天花板的距离用Z表示。

笛卡尔开始对这张形象性的图进行研究,他把三条线做好数轴,空中的任一点都可以与这三条数轴发生联系。

这样,只要在图上找到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表示它与这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而且,只要有任一组3个数据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

于是,数和形的联系稳定地建立起来,在蜘蛛的启发下,笛卡尔创立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

以后,人们就把这样用3条互相垂直的线所组成的坐标,称做"笛卡尔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