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带传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准则和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主要失效形式: 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 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
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由:
Fe m ax
F1 (1
1 e fv
)
1 A(1
1 e fv
)
max c 1 b1 [ ]
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
P0
分目录音乐欣上赏一页 下一页
退结 出 束
本章目录
§1. 带传动概述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 V带轮设计 §5. 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教学要求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 带传动概述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特点: 1、结构简单、
带
z
Pca
10
(P0 P0 )K K L
的 根
K——包角系数。
考虑包角不同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数 的 确
KL——长度系数。
考虑带的长度不同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定
P0——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P0——单根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
考虑实际传动比大于1时,由于带在从 动轮上弯曲应力的减小使其传动能力的提高。
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原处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带必须以一定的拉力张紧在带轮上此时传动带两边的拉力相等都等于f带绕上主动轮的一边被拉紧该边拉力紧边拉力f动力的一边被放松该边拉力松边拉力f之一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带传动中的力分析带与带轮间的总摩擦力f之二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kw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fdfdnfdnfddnsindffdndffddn带在轮上的包角
结构:
顶胶、抗拉体、 底胶、包布。
分目录
型号:
Y、Z、A、B、C、D、E
参数…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
退出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普通V带的参数
返回原处
节面——当V带受弯曲时,
长度不变的中性层。
节宽——节面的宽度bp。 相对高度——V带高度h与
节宽bp之比。约为0.7
带轮基准直径——V带轮上与所配V带节宽bp
§5. V带传动的张紧及维护
三、卸荷装置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讨论题
1、右图所示三个带传动方案,其中: aa=ab, D1a<D1b, D2a=D2b, ab<ac, , D1b=D1c, D2b=D2c,
试分析哪个方案传动能力最强?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讨论题
2、分析下图所示带传动张紧轮合理的布置方案。
都等于F0。
带绕上主动轮的一边被拉紧,
该边拉力——紧边拉力F1;带绕上从
动力的一边被放松,该边拉力——松
边拉力F2。
F1-F0=F0-F2 F1+F2=2F0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一、带传动中的力分析
之二
F2
带与带轮间的总摩擦力Ff
F1
F1
F0
Fe 2
F2
F0
Fe 2
Ff
D1 2
F1
D1 2
F2
D1 2
0
得:Ff =F1-F2
带传动的有效拉力Fe Fe=Ff =F1-F2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θ
一、带传动中的力分析
之三
dN F sin d (F dF) sin d
2
2
F dN fdN
dN Fd
F2
作 (包括外圆径向跳动、键槽侧面对称度等)
图 5.对所有加工表面提出表面精度要求;
(键各槽面工R作a数面值及:轴轮孔槽端工面作6.面3;1.其6;余轴1孔2.表5)面3.2、
6.带轮技术要求(当v>5m/s时进行静平衡,当 v>25m/s时进行动平衡)、标题栏、边框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V带轮圆跳动要求(摘自GB/T13575.1—1992)(mm)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二、带的应力分析
1、离心应力
c
qv2 A
2、拉应力 3、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
1
F1 A
2
F2 A
b1
E
h D1
b2
E
h D2
max c 1 b1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
a. v1=v2=v
b.v1>v>v2
6、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c.v1<v<v2
。
a.带的预紧力不够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b.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7、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
。
a.进入主动轮 b.进入从动轮 c.退出主动轮 d.退出从动轮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四 、
基准直径da
≥20~100
径向圆跳动或斜向圆跳动t
0.2
带
≥106~160
0.3
轮
≥170~250
0.4
工 作
≥265~400
0.5
图
≥425~630
0.6
≥670~1000
0.8
≥1060~1600
1.0
≥1800~2500
1.2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4. V带轮设计
四 、 带 轮 工 作 图
带绕入主 动轮时,带中
所受拉力由F1 逐渐降低到F2,
带的弹性变形 随之逐渐减小, 因而沿带轮的 运动逐渐低于 主动轮的圆周 速度。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带绕入从 动轮时,带中
所受拉力由F2 逐渐增大到F1,
带的弹性变形 随之逐渐增大, 因而沿带轮的 运动逐渐高于 从动轮的圆周 速度。
心 距 及 带
初算带长L’d
L'd
2a0
2
(D2
D1)
(D2 D1)2 4a0
查标准选取与L’d相近的基准带长Ld
长 的
重算实际中心距a
a
a0
Ld
L'd 2
确
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1
定
1
1800
D2
a
D1
600
1200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5. V带传动的张紧及维护
一、安装
1、两轮轴线应平行,轮槽应对正。 2、带在轮槽中位置正确。
3、安装时,带不能硬撬。 4、新旧带不得混用。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5. V带传动的张紧及维护
二、张紧 定 期 张 紧
自 动 张 紧
加 张 紧 轮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 ] c
b1)(1
1000
1 e fv
)Av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准则和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特
包角=180;
定
实
i=D2/D1=1;
验
条
特定带长;
件
工作条件平稳;
基本额定功率P0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多楔带及多楔带轮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同步带及同步带轮
应用…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一、带传动中的力分析
之一
不
F0
工
作1 时
F0
工
F2
作
时 n1
F1
F0
2
F0 F2
n2
F1
带必须以一定的拉力张紧在带轮 上,此时,传动带两边的拉力相等,
验算带速v
v D1n1
601000
m/s
直
5 m/s < v < 25~30m/s
径 的
计算从动轮基准直径D2 D2=iD1
确 定
* D1、D2均应符合带轮基准直径系列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中
初定中心距a0 0.7(D1+D2)<a0<2(D1+D2)
退出
§4. V带轮设计
三、带轮轮槽尺寸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4. V带轮设计
1.表达清楚带轮所有结构形状;
四 、
2.标注带轮全部几何尺寸;(包括轮槽、键槽) 3.对重要的几何尺寸提出公差要求;
带 轮
工
(包括带轮孔径H7、外圆直径h7、槽间距、槽 角、键槽深、键槽宽等) 4.对重要的表面提出形位公差要求;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间的滑
弹 动——弹性滑动。这是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可避
性 免的现象。
滑
弹性滑动将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低于主动
动
轮的圆周速度v1,其降低量——带传动的滑动率。
v1 v2 100%
计
Pca=KAP
P——传递的额定功率。 KA——工作情况系数。
算
功
率
的
确
定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根据计算功率Pca及小带轮转速n1由下图选定带型
带 截 型 的 选 择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带
初选小带轮基准直径D1;
轮 基 准
滑动——打滑。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课堂小结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V带传动:
V 带的型号、参数、V带轮的参数;
3、带传动受力分析:
最大有效拉力及其影响因素;
4、带传动应力分析:
影响带中应力的因素;
5、弹性滑动与打滑:
概念、原因、产生的影响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带 的
计算带的预紧力F0
预 紧 力
F0
500
Pca zv
2.5 ( K
1)
qv2
及
压
轴 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力Q
力 的 确
Q
2zF0
cos
2
2zF0
cos(
2
1 )
2
2zF0
sin 1
2
定
返回原处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讨论题
8、同一V带传动中,若主动轮转速不变,用于减速
(小轮主动)时比用于增速(大轮主动)时所传递
功率
。
a. 大
b.相等
c.小
9、在下列提高带传动功率的措施中, 不合适。
a. 适当增大预紧力 b.增大轴间距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
退出
§4. V带轮设计
一、带轮结构型式
实
腹
孔
心
板
板
式
式
式
D≤(2.5~3)d
D≤300 mm
分目录 上一页
D1-d1≥100 mm
下一页
退出
§4. V带轮设计
一、带轮结构型式
轮 辐 式
D>300 mm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4. V带轮设计
二 、 带 轮 结 构 尺 寸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讨论题
3、分析下图所示带传动合理的转动方向。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讨论题
4、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传
递功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强度高 b.没有接头 c.有楔形增压作用 d.尺寸小
5、带传动中,v1、v2分别为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圆
周速度,v为带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相对应的带轮直径dd。
带的基准长度——V带在带轮上张紧后,位于
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Ld 。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窄V带及窄V带轮
分目录
返回原处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平带及平带轮
分目录
传动形式… 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原处 开 口 传 动
交
半
叉
交
传
叉
动
传
动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原处
造价低廉。
2、传动平稳, 清洁。
3、吸振缓冲、 过载保护。
4、传动比不准 确、寿命低。
单击…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 带传动概述
普通V带传动 窄V带传动
宽V带传动
二
、
带
传
单
单击…
动 的
击…
单击…
单击…
单击…
类 单击…
型
平带传动
继续…
多楔带传动
分目录 上一页
同步带传动
下一页
退出
普通V带及V带轮
v1
v2 (1 )v1 D2n2 (1 )D1n1
i n1 D2
n2 D1(1 ) 1% ~ 2%
i n1 D2 n2 D1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当弹性滑 动区段扩大到整 个接触弧时,带 传动的有效拉力 即达到最大值, 此时若工作载荷 再进一步增大, 则带与带轮间将 发生显著的相对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确定计算功率Pca
二 、
2、选择带型 由n1和Pca 查图选取
带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1和D2
传 动
4、确定中心距a和带长Ld
设
5、确定带的根数z
计 步
6、确定带的预紧力F0及压轴力Q
骤
7、设计带轮
继续…
8、设置张紧装置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带传动中的力分析
之四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Femax
影
e f 1 11/ e f Femax 2F0 e f 1 2F0 11/ e f
响 最 大
预紧力F0: Femax与预紧力F0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