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历史阅读材料题精华(川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历史阅读材料题精华(川教版)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P45---47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①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②这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商鞅是哪个时期哪国人?他得到哪个国君支持?开始于何时?
旧贵族势力;战国;秦国;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3、商鞅变法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经济)(2)重农抑商(经济)(3)奖励军功(军事)(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政治)(5)严明法令(政治)
4、商鞅变法内容经济措施是什么?具体内容有什么规定?
(1)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2)具体内容是:
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②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因弃农经
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

5、商鞅变法中军事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不法其古”?
奖励军功。

因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4、商鞅变法起到“强国”“便民”、“便国”作用了吗?为什么?(商鞅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1)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军队战斗力加强,(3)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改革实质?
战国时期封建主义性质改革的重大政治和社会改革。

6、商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C)
A、不墨守成规、探索创新精神B百折不挠、不畏艰难C、为国为民社会责任感
7、今天改革成功需要那些关键因素?(B)
A、重视人才
B、探索创新C百折不挠D顺应历史潮流
(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1、“秦王”指谁?(1分)“六合”指什么?(1分)完成“扫六合”时间是何时?简要分析秦王能“扫六合”原因?(4
答:嬴政;天下;前221年;(1)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2)长平之战后使六国无力抗秦。

2、“诸侯尽西来”中“诸侯”指战国哪些诸侯国?(3分)“尽西来”是因为秦朝都城在中国西部,写出秦都城名称。

(1分)
答:齐、楚、燕、赵、韩、魏;咸阳
3、“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2分)
答: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秦王后来采取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
答: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帝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①上述所说的是何时何事?
②只有哪些书不烧?
③秦始皇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答案:①指秦朝时的“焚书”之事。

②只有医药、占卜和种树的书不烧。

③A束缚了人才B钳制了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C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哪一位君主推行的
统治措施?
(秦朝秦始皇)
2.其中的第一项措施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3、其中的第二项措施中“筑长城”目的是什么?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你如何评价它?
4、其中的第5项措施推行的危害是什么?
答:A束缚了人才B钳制了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
C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5.该君主建立的王朝仅15年就灭亡了,其原因何在?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由于秦朝施行暴政:A焚书坑儒B赋税繁重C兵役和徭役沉重
D刑法残酷E秦二世统治昏庸残暴)
(五)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伐无道,诛暴秦。

材料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1材料1中记载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在秦朝后期,秦朝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材料2中的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陈胜)
③材料2所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难道那些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4起义地点、建立的政权、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大泽乡;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田都护。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匈奴敛税重剑,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造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

……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因以超为都护……。

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①材料中“武帝”、“北虏”各指谁?(“武帝”指汉武帝。

“北虏”指北匈奴。


2西域指哪些地区?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广义的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地区)
③为了加强同这一地区联系,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A、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P68-69
B、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P64
C、设置西域都护P70
4、“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
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开始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5、加强西域和内地联系最大贡献的人是谁?他为东西一条什么重要的商路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商路从哪里出发?路线怎样?汉朝从这条商路输出主要商品是什么?
答:张骞;丝绸之路;长安;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西亚---欧洲;丝绸
(七)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之为目盛矣。

……地广野丰,民勒本业,一岁或稔,则敷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韧八方,丝绵布帛之浇,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水经注〉描述成都平原“土地特美,蚕桑鱼盐,家家有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何时、何地的何种情况?
答案:反映的是南朝时南方的富庶情况。

②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C、南方社会相对安定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E各族人民辛勤劳动
(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首)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指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民族人?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
2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改革?
(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要求鲜卑贵族改姓的诏书。


3他把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他的目的是什么?
平城迁到洛阳;目的:A、解决粮食供应B、加强对南部区域控制C更好吸收汉族文化
4他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表现?
让鲜卑族A、改用汉姓B、改穿汉服C、与汉族通婚D、学说汉语E、完善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5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6你怎样看待今天民族关系?
A、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B平等互助C相互学习、取长补短D、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习俗习惯、宗教信仰E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九)(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P126
(2)鲁迅评价一本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127
1、材料一出自谁的话?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写成一部什么史书?
答:司马迁;西汉;〈史记〉
2、这部史书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体例)?
答: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它是否成“成一家之言”?为什么?
答:确实是自成一家的著作;因为他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
4、为什么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影响)?
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5、司马迁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A不耻下问、求真务实B探索创新C勤奋刻苦、忍辱负重D实事求是、不畏强权
(十)造纸术P111-112、练习册P63-64、2004-2005试卷
1、纸发明时间?答:西汉
2、谁在何时改进了造纸术?改进造纸术前书写材料缺点?改进的造纸术有什么优点?答:蔡伦,东汉;笨重、昂贵、产量小;轻便、便宜、产量大
3、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4纸今天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方便?如何正确使用纸?
答:A就餐使用B包装物品C使用纸杯D读书写字E画画等;
(1)应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使用再生纸等,节约资源,(2)不乱扔纸张、保护环境。

(十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以上言论出自哪本书谁的话?他是哪个时期人?创立了什么学派?(4分)
《论语》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
2、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3、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地位和影响?(4分)
他提出“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4、他在教育上贡献?(6分)
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达到了有教无类的境地
5、根据他的教学思想为老师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或建议(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