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教育人生格言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的教育人生格言大全
1、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2、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3、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4、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6、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7、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8、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

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

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9、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
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法)卢梭《爱弥儿》
10、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

——凯兴斯泰纳
1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12、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14、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英)罗素《教育目的》
15、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1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17、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

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
—《陶行知全集》卷一
18、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
19、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20、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

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21、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22、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

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2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24、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
25、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26、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27、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
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2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30、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31、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32、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

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