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切技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审图:
1.看正反面---
2.对有胶区域的分辨---
3.尺寸极限---
4.耳朵添加及其位置。
1.看正反面:这里的正反面并不是非要给产品定一个正
面或是反面,我们在此要区分的是,客户使用产品时,
首先使用的是哪一面?我们的产品是根据客户提供的设
计图纸,来设计生产的工艺顺序的,这一点是首先要弄
明白的。
通常客户需要首先使用的胶面是覆盖较轻的离
型纸,这样方便客户取用。
在双面胶产品中遇到有耳朵
或是有定位孔的,“正反面”的观念就会很容易混淆不
清,简单的来解释说:所谓正面就是一个完整的产成品
摆在你面前你看到的这个面,能够清楚看出产品的形状
的这个面就是所谓的正面,而看不到的另一个面我们称
为反面或是胶面。
带耳朵的产品其反面是客户首先要用
的面,它是正面朝上冲型出来的。
而有定位孔的,客户
用时是拉去正面的较轻离型纸黏贴物件的,此时我们产
品的正面是胶面,也有人称之为反面的。
总之我们要根
据客户的图纸上所传递的信息来确定出,客户首先使用
的那一个面。
后继的设计工作才好开展。
2.对产品有胶区域的分辨。
这一步是要我们分清产品每
个区域的特性,来决定我们的产品哪些地方要全断去除
或是不去除,哪些地方半断去除。
全断区域通常是去除
的,但也有为了客户操作时方便而不取出废料,起到支
撑的作用,半断去除废料,所留下的离型纸可以起到保
护客户产品的作用,或是可保持产品的洁净。
如非如此
,本着制程方便节省人工,可同客户沟通后改成全断。
3.尺寸极限,这里的尺寸极限是我们生产时遇到这类的
尺寸无法用技术弥补或有很大的困难程度造成产能过大
损失的尺寸,如:1.5mm以下的圆孔,1MM以内的框距,该类尺寸刀模要有很高的精度,才能完成,小圆孔冲型
时很容易塞进产品废料,造成报废。
间距很小时垫刀的
泡棉容易压死而变得没有弹性,造成产品变形,移位,
或是溢胶,容易脱落等不良报废。
目前因为技术关系圆
孔刀模1mm以内的尚无法完成制作,内外框间距要求最小
0.8mm才能开出高低刀来,小于这个数值的须内外框跳开
制作,这样就影响了其产品的精度。
但还能保证生产,
最小间距跳开制作我们可以做到0.4mm左右,公差正负
0.05---0.1mm。
4.耳朵的添加及其位置。
一般来说耳朵是否添加或是加
在哪个位置,是要客户指定的。
如果要我们自己来添加,根据使用方便的原理我们说耳朵是加在产品右边靠上的
区域。
小产品加在中间位置即可。
为了便于生产,耳朵
应添加在边线的至高处,耳朵下的线要是直线,方向宜
直不宜斜,太小不利于操作,太大浪费材料。
耳朵是无
胶的,小小的耳朵可以影响产品的整个制程设计,特别
是我们公司利用微分技术来处理耳朵上的废胶,可以节
省大量的手工,这样就需要我们要特别注意“耳朵”这
个环节。
二,认识材料:
1.
双面胶-----2.离型膜&离型纸-----3.保护膜------4.泡棉------5.防尘网;
由于小弟学识有限,在此只能进行一些浅显的论道以求抛砖引玉,望有识之士能各抒己见。
凡是跟我一起学习的新人,我必要求其在仓库里待上几天,不为别的就是要其认识材料,要熟悉材料的各种特性,这是一个工程技术员必备的常识。
只有熟练应用材料的工程师,才能不费事的把客户传递过来的产品信息和设计理念转换成自己的生产工艺,做出合格的样品。
往往客户只会指定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生产时的辅助材料是要根据主要材料的属性自行选择的,使用什么辅材既能保证生产又能符合经济价值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设计人员对各种材料都要有相当的熟悉。
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个的重要性,一般都会敷衍了事草草熟悉,认为只要接触久了就会认识更多的材料。
这种思想和态度会给他在后面的工作中,带来很多麻烦,主要便显示在对产品生产时的工艺配方无法理解上,经常是摸不着头脑讨论时也不知云云。
我认识材料有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本自己的标本集,就是采集各种材料逐一认识、记录。
用眼,用手,用鼻子来了解你所采集的各种样本。
看外观,颜色,实际动手测一下产品的厚度、粘性、弹性,硬度。
用鼻子闻一下产品的气味,大厂生产的产品其配方是稳定的,同一款产品是能保证这些特性的。
下面我对我认识的材料进行一些浅显的介绍,更希望各位给与更多的指点,以正视听。
1双面胶,双面胶的基本外观是一样的就是双面都具备粘性。
(嘿,这不废话么!)从存在形态上讲能分为二种,一为无基材、一为有基材。
无基材的是将胶水直接涂布在离型纸上,一般很薄,有很大的延伸、柔韧性,模切加工时易回粘、变形。
如3M 468、467 。
有基材的就是在一层PET膜、棉纸或不织布上双面涂布胶水。
PET基材的产品要容易加工一些,棉纸和不织布的基材加工难度要高一些,边缘容易见到毛丝,易变形,弹性较差。
胶系分类我目前接触的有两种,一种是亚克力胶,应用比较普遍能黏合五金、塑胶、玻璃等物体表面强度高的材料。
一种是硅橡胶,该类胶纸可直接和橡胶、硅胶材料黏合,而无需另外处理。
胶系不同应用的对象亦不同,目前市场应用时把胶纸做成一面亚克力胶另一面是硅橡胶,这样就可以一面粘PC一面粘硅胶键。
如:3M 9731 永佑的YT156 四维的HDTTDS15\RHTTDS25等。
而如果用亚克力胶去粘硅胶键时就需要用特殊的药水处理硅胶键材料,改变其表面强度再黏贴。
各个公司生产的材料也有自己的分类方式,如3M公司就有:300LE、200MP等,这应是他们公司自己来区分胶系的,别的公司不见得和之相同。
2离型膜&离型纸,在PET、PE薄膜上涂布一层硅油(离型剂)就是离型膜,离型膜一般是单面的,其配方不同离型的力度不同,经过仪器测试可可测出其离型的度数,如15G、25G至80G不等,数值越小离型力越小,反之则大(或曰:重)。
手工测试轻重的方法是:取一款相同的胶纸,分成几份大小相同,取几份不同的离型膜和胶各互相贴合,施加相同的压力,用手去进行剥离试验,仔细感觉拉力的大小轻重。
剥离用的力度大的就是离型重,反之则轻。
原厂双面胶上的离型纸多是双面离型的,作为辅材使用的离型纸多数是单面离型的,如同离型膜一样,离型纸也是有轻重之分的,一般是靠材质证明材料来确认其离型力的,也可凭经验去测试轻重,再进行选择。
有的工厂生产的如“80G格拉辛”,其品名中的80G可不一定是其离型力,而可能是纸张的规格称谓。
要注意辨别掌握。
还有一种离型纸,除了涂布离型剂外,表面还有淋膜的,该类离型纸多用于和保护膜贴合,密度小材质疏松,不如格拉辛纸挺括,作为辅材冲切全断时边缘容易毛边,不利于排废。
而保护膜冲型一般是半断,刀痕也不可太深。
前面提到的硅橡胶胶纸,使用的离型膜是不同于上面说的离型膜的,称为氟素离型膜。
也有轻重之分,价格较贵,硅橡胶系的胶纸若和涂硅油的离型膜贴合时,是不会离型的,时间久了就会剥离不开了。
关于如何选择离型膜或离型纸作为产品辅材,首先考虑双面胶的粘性,来与之配合。
较粘的胶配轻点儿的离型纸,低粘的胶配较重的离型纸,有胶面积较小的产品要配合较重的离型纸,避免模切去边时产品轻易脱落浪费。
大面积的产品,易用少轻点儿的离型纸。
是选膜还是选纸,要根据实际的工艺需要,或者客户需求来决定。
3保护膜,本人经手过的保护膜其材质多是PET、 PE、PVC的,PET的保护膜经常是双层的,这种自带离型膜的保护膜,品质较好,胶层涂布均匀,胶层清洁度高,便于加工,冲切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加工环境要求有较高的清洁度。
如:3M76991、3M 2T01 、NITTO RP301等保护膜。
PE材质的保护膜也有如PET保护膜双层的,但多数是单层,冲切前必须同辅材贴合后再加工。
如:NITTO RP6030 、R100等,贴合时要避免有内缩、外延的现象。
为减少此种现象在产品冲型时造成的损害,建议在排版时把小尺寸定为出标方向。
生产保护膜一怕脏污,二怕伸缩且都是致命伤,前者是生产环境条件造成是可以改善的。
后者则是和材质有很大的关系,就如PVC材质的静电保护膜,其伸缩尺寸可达0.4-1mm,模切好的产品,拉起就会发现产品一个方向缩,一个方向伸,且不是成正比的,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本人暂时还未找到一个很合适的方法。
只好按其特性伸缩把刀模尺寸也进行一些缩放了。
关于泡棉和防尘网,小弟所知有限,希望熟悉的大侠,不妨另贴详述,我就不再献丑。
下一篇将要和大家讨论刀模的设计和制作,请大家多多指教。
本来在朋友的一个博客上面发现一篇值得大家学习的模切资料
没有想一发表出来,就有人说是之前模切网上发表过的,原来朋友
是转载的,郁闷呀,害我还说要申精
没有办法,今天晚上正好没有事情,自己来写吧,
希望能加入技术团 ....
相信对于刚进入模切行业的工程新兵,对于在模具的选用上面肯定比较模糊
那么我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各位新兵介绍下如何对自己的产品选择合
适的模具生产,说的不好不要见外!!
平压平模切模具类型:
1.木模
2.胶板模
3.腐蚀模
4.雕刻模
5.五金模/QDC模
根椐产品的特性来选择模具,依次为:产品的精度产品材料的材质产品的生产量
首先,产品的精度,刚刚介绍的模具他们本身的误差就在正负0.05~0.2MM之间
如果产品精度在正负0.05之内,那么请使用:3,4,5三种型号模具
如果产品精度在正负0.1之内, 那么请使用:1,2两种型号模具(当然也可以用3,4,5.但成本高) 客户不能将产品公差放宽,那么就不要想用成本低的模具
其次,产品材料的材质,目前模切类的材料众多
最为普通的就是双面胶,PET,泡棉等等,
以双面胶为例,材质较软,精度不高那么使用胶板模最好,胶板模便宜,
精度高的话用腐蚀模,模具成本费不算高,又能满足产品公差,也可以使用雕刻模,但成本较高,腐蚀模只是没有雕刻模的稳定性和寿命使用长好.(正好提一下这几种模具成本费用高
低:2<1<3<4<5)
以PET为例, 材质偏硬,特别是厚度达到0.188以上后,对于0.188MM以上PET我建议多使用木模,底板厚刀不易胀开
如果达到0.8MM以上那么请使用五金模吧,金属冲头不易坏
以各种材料贴合后,根椐产品的厚度和软硬度,复杂度来实现用什么模,象木模和胶板膜的刀
锋高比较高易调整.高锋高一般在2MM~6MM
腐蚀模一般是1MM~1.5MM 雕刻模一般是1MM~2MM 五金模就是用冲头冲了
再次,产品的生产量,以根椐模具的寿命的来选择
一般来说模具寿命按冲压次数排列为:5>4>3>2>1
如果产品批量大,易于冲压的产品尽量使用木模和胶板模,
如果产品精度高,易于冲压的产品尽量使用腐蚀模
如果产品精度高,不能一次排废,可以采用雕刻模或五金模加以利用实现一体排废(因为它们
可以根椐你们想象的角度去做模)
如果产品复杂,多工序可以用QDC模,排定位孔方便,产品尺寸精度也可以保证在正负5个丝以内
写的也差不多了,相信对工程新兵会有所了解,想在加深自己慢慢去体会和摸索!由于模切行
业的竞争激烈化,产品的精度日益在提高,各种各样的加工方法百出不层,相信慢慢你就发现
原来模具的运用与设计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好的产品加工就看你的模具应用,谢谢~~
关于圆刀模切的发展
在国内,平压平模切发展时间比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大批模切行业人才。
以至于模切领域纵深大江南北,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模切加工厂及配套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平压平模切设备和刀模在质量和精度上基本达到一个颠峰状态。
对于单模压模,控制精度可达±0.05mm;对于套模压模,控制精度可达±0.1mm。
正是由于平压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模切厂家越来越多,导致整个模切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模切厂家需立足于高产、高效、高精、高质的理念,才能在模切行业得到长远发展。
平压平模切技术现已达到颠峰,也是一个新的瓶径期的到来,按照现在的发展规律,很难有新的突破。
因此,新兴的圆压圆模切技术,是模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圆压圆模切设备由简单的三工位发展到五工位、七工位到现在的九工位,辅助轴越来越多,
设备运用也越来越灵活。
圆压圆模切设备采用伺服马达驱动、张力控制,控制精度比较高。
现在,比较出名的设备厂家主要有SYSCO、瑞虎自动化、中鼎高科、哈德等,从模切厂家使用情况和口碑看,SYSCO和中鼎高科的圆压圆模切设备更胜一筹。
圆辊刀模属于雕刻模,但加工难度比平板雕刻模要高,同时其发展时间不长,所以现在还不能和平板刀模媲美。
现在圆辊刀模的主要弊端是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手工磨刃,从而影响了刀锋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因为刀锋经过修刮而变形。
据刀模厂的说法,是刀模雕刻成型后在经过热处理时变形。
曾看了一篇报道,说全球只有5%的厂家是用机器磨刃,在中国几乎都是手工磨刃,值得欣慰的是最近看到一家国产刀模厂给我们的圆辊样品模是全是机器雕的,不存在手工磨刃,压模出来的产品效果就是不一样。
另外,加工出来的直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角,都带有一定R角,一般R角都在0.25以上。
在中国大陆,有能力做圆辊刀模的厂家很少,主要就以下这几家:坂崎雕刻、中航盛世、哈德等。
现在,模具加工精度都能达到±0.03mm(机器加工部分)。
如果存在手工磨刃,则模具最终精度很难说。
针对不同产品,圆辊刀模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普通式、吹气式、吸气式(镶块式)、吸附式(在圆辊上包覆软性模)、弹簧孔式,等等。
圆压圆模切,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控制材料张力和如何更有效地选择排废方式。
其实,就是在考验我们的模切工艺,同样也是在考验我们的模切经验。
在控制材料张力和选择排废方式上,因为圆压圆设备有充足的辅助张力轴,运用灵活多变(换句话说,就是能玩多少花样,同样在检验你的发散思维),所以这方面比平压平有优势。
简单说,就是在圆压圆设备上能够做到完全排废并在机器上完成反贴,平压平需要人工反贴。
由于机械精度、电气精度、装配精度、传动精度、模具精度和加工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等影响,导致当前圆压圆精度不及平压平。
如果以产品尺寸百分百良品为参考,圆压圆可控精度:单模能达到±0.1mm,套模能达到±0.2mm。
所以,现在圆压圆模切主要用于泡棉、标签等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产品,并不太适合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背光源类产品。
另外,圆压圆模切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足,如刀模成本高、维修费用高、周期长、材料损耗大等,以至于现在的模切工厂使用圆压圆模切都很小心,局限于用来压大批量、高利润的产品。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模切厂家在尝试用圆压圆模切设备压模背光源类产品中加工难度系数相当高的两面胶和遮光胶。
两面胶一般是两面背胶、三面背胶,而遮光胶一般是四面背胶,且胶边尺寸比较小、精度要求高(±0.1mm)。
这类产品基本都是用平压平模切。
按现在的圆压圆模切发展状况,如果想分得一杯美羹,暂时还比较困难,需要设备、刀模、工艺不断提升和完善,需要经验不断积累。
另外,由于圆压圆模切设备多工位和多辅助轴的发展,可以加工有多种材料的复合品,也可以组合加工多个产品。
我没有做过复合品,不过其比较典型的就是喇叭网(材料依次:两面胶、网布、两面胶、泡棉、两面胶);而组合加工品,自己做过几个这样的产品,其中一个产品是四面背胶的遮光胶和扩散片的组合加工,外围结构不一样。
这里想说的是,以前很多模切产品比较单一,都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一个一个地组装;而现在可以在机器上边模切边“组装”,一步到位,为后续工作缩减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式可能会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残胶---溢胶在模切的产品中是我们经常遇到此问题,现就此问题发表本人浅见,
状况:模切后切口边缘不平滑,有不规则胶状物.
发生原因:
1.模切深度未将胶面完全切穿,致废料以撕扯方式完成脱取.
2.模切过深;刀刃在切下时将胶切入台纸.此现象在不做转写时无法发现.
3.刃部角度过大(刃部磨损)或过小;因胶带均有伸缩性,所以切入宽度越大,则刀刃受胶带挤压越大,经久模切后有胶粘在刃部,再次模切时刃部胶与材料胶相互作用以致, 若角度过小,则在模切开后在易伸缩的特性和改变平直状态的前提下,容易再次粘结.
4.有在刀模加垫泡棉做法的地方,若泡棉加垫过厚也可能导致此状况,因刀刃在抬起后,依然有泡棉作用于材料上,将其重新挤压粘结.
改善对策:
1.在模切后查看台纸上切口是否按要求深度切下且连续,
2.此现象一般出现在新手作业时,调模时须由浅入深,只要将需要部位刚好切下且切口连续就好了,切得再深也不能证明你的力气大呀,你说对不对?
3.对胶带来说,厚度在0.1MM以下的模切角度在60度的情况下即能保证刀模寿命又能保证精度.而对0.1MM以上则建议在65~70度,须注意其模切后尺寸对照是否正确,刃高也要相对60度刀模要高一些.
4.加垫泡棉对做胶带类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使用厚度,原则上泡棉比刃高大0.2~0.3MM为最佳选择.
重剥离与剥离不良
很多胶带厂与模切厂,都存在一些知识上的误区。
以至于被无德商人利用。
重剥离与剥离不良就是误区之一。
重剥离,顾名思义剥离力重的离型纸。
重剥离离型纸,需要通过调整有机硅的配方实现剥离力的变重。
重剥离离型纸中每平方米有机硅固含量胶带厂需较模切厂更大一些。
故胶带厂的采购价会比模切厂的采购价贵一些。
有些技术力量薄弱的有机硅涂布厂,通过减少有机硅固含量,剥离力就变重了,实现重剥离。
因为重剥离力有机硅的采购价格较普通剥离力的采购价格要高将近23%。
所以大多数有机硅涂布厂均是采用这一方法。
其被后的隐患就是剥离不良。
剥离不良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固化不完全;
第二,有机硅涂布不均匀;
第三,离型原纸纸面存在渗透点;
第四,有机硅涂布量偏低;
第五,胶带与离型纸不匹配。
剥离不良是可以避免的。
选择与胶带相匹配的离型纸。
例如:3M 467/468胶带,一般都需要选择超轻剥离力(6±2克)的离型纸(您要是选择了中重剥离力、重剥离
力、超重剥离力的离型纸,那就肯定是会有剥离力偏重的现象发生了)。
选择有机硅涂布量合适的离型纸,有机硅涂布量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即使存在极少的涂布不均匀的现象,也是能够避免出现剥离不良的。
选择可靠的有机涂布厂,一家稳定的供应商其产品是稳定、按计划生产的,极少会随意改变生产技术工艺。
对于产品质量是能够提供保证的。
加强检测。
测试方法,使用孔雀绿水溶液(1:100)及品红乙醇溶液(1:100)。
前者测试有机硅涂布是否有渗透点及均匀性。
后者测试淋膜纸渗透点。
淋膜纸若是存在渗透点,有机硅即使有再好的遮蔽性,该渗透点,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测试方法是将溶液均匀涂布在测试纸张表面,停留30秒~1分钟,用干净抹布擦拭,孔雀绿能够被擦拭干净,表面存在极少的溶液痕迹可认为有机硅涂布合格;若是有很深色的孔雀绿溶液痕迹,则判定有机硅涂布不合格,即离型纸不良。
品红溶液能够被擦拭干净,表面完全没有溶液痕迹可认为淋膜纸没有涂布没有渗透点;若是有少许痕迹则表面有略微洼点即微孔,对离型纸是有安全隐患的;若是纸张背面出现品红渗透点,则判定淋膜涂塑完全不合格,离型纸原纸不良。
误区,剥离力重=剥离不良
模切厂工程需向有机硅涂布厂明确表示需要多少剥离力的离型纸,若是提供了错误的剥离力的离型纸,则只能说是不合适。
不应该被判定为不良。
只有有机硅固含量不足,涂布不均匀,渗透点以及剥离力不均匀(一段轻一段重)等现象才能够被判定为剥离不良。
这种问题一般胶带厂的工
程人员不太会犯。
模切厂采购因为一直致力于降低采购成本,其极限就是采购国外的乱码离型纸。
国外乱码离型纸其乱码原因有好多种,需要区分。
若是因为纸张定量不准确,纸张整幅定量不准确,纸张门幅过宽或过窄这几个原因被划为乱码纸的离型纸,都是可以使用的。
只要掌握好技术数据,就完全可以适用。
若是因为被使用了一遍以后离型纸,那采购是完全不会发现的。
乱码纸经过重新挑选、复卷、分切、包装后,完全可以以正品纸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
长三角的乱码纸采购源头主要在天津,珠三角的乱码纸采购源头在汕头。
使用国外乱码离型纸是极有风险的,但是模切厂采购的采购价仅比正规厂商的价格便宜了几毛钱。
真正的利润,完全被哪些只有分切机、复卷机的乱码纸供应商赚取了。
更要提防的就是那些有完整生产设备的有机硅涂布工厂从事国外乱码离型纸的供应,那其隐患程度是最高级的。
模切厂的采购和工程们,根本无法区分哪些是乱码纸,哪些是正品纸。
若是需要知道上海地区,哪些厂是乱码厂,哪些是高级乱码厂,请单独咨询。
请管理员置顶一段时间。
需要提醒各位,上述讲到的孔雀绿与品红溶液的检测方法,仅能检测涂硅与淋膜渗透点。
对于剥离力的大小等数据的测试是需要专业仪器设备才能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