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美眉 2023.04下
教研与美育
观点交流
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探讨
齐文萍
(北京龙腾昕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摘 要:不同文化所涉及的非言语交际规则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更好地排除非语言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干扰,确保各类交际活动平等顺利。
文章主要结合非语言交际的功能特性展开讨论,从手势语及体态语等层面,具体论述了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可供参考。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内在联系
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以语言交际进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非语言交际。
其实非语言交际在很多情况下,能够真实传递语言交际无法传递的信息,更为准确地发挥感情表达功能。
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常会涉及有形(无形)的成分,亦包括环境因素等。
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加之传统风俗习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亦不尽相同,如此一来,不同民族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差异亦十分明显。
尤其是在体态语言与空间语言受到文化差异影响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的各项功能立竿见影。
一、非语言交际的相关功能及特点
不管是有意无意,人们都会根据别人的内心想法做出一些相对重要的决定,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来判断人际交往质量的优劣,进而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说话语调与彼此之间接触次数等,充分获悉自身与同伴之间的亲密程度。
非语言交际能通过细微的身体区域动作传达某种信息,就像见面握手表示问候一样,若你的触碰得到应有的回应,就说明你所传递的信息比较重要。
因此,人们在进行非语言交际时,可通过分析对方行为来了解其情感特征。
若我们发现一个人神情严肃且紧握拳头,则第一时间能够感知对方的不开心。
若一个人身体或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则可推测对方可能是害怕或紧张等。
人类的情感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姿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等得到精准反映(如开心、难过、伤心等)。
当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时,人们对非语言信息的认可度更高,因为人类互动交流首先会考虑第一印象,然后根据对方肤色及穿戴方式等来进行判断。
非言语文化交际具有重复、补充、替代、调整、否定以及强调等功能。
众所周知,人们一般会通过非语言信息的重复功能来表达个人观点。
比如,老师想让学生安静,可以用手指贴近嘴唇多示意几次即可。
也可以是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之间的重复。
比如买两个东西,可以在开口说买两个的同时用两根手指表示等。
非语言交际的重复功能通常与补充功能密切相关,可以在表达某种信息的同时能让对方获取更多信息。
比如你对某人的书法很满意,可以直接竖起大拇指,也可以通过肢体接触如手搭在对方肩膀上,即可表达出另外一层意思:我想跟你做朋友。
在非语言交际中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替代功能,比如见
221美眉 2023.04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
到特别好的朋友,除了用微笑表达自己的感情之外,还可以用拥抱来代替。
其实人们的非语言行为是可控的,在进行非语言交流时,可通过调整自身动作或姿势等,精准表达个人想法及意愿。
比如可以用点头表示认同,示意对方可以继续说下去,也可以通过眼神交流等类非语言方式帮助我们控制某种情形。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利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和语言信息意思相反的信息,比如你打碎玻璃之后,不敢与家长对视,但嘴里却说不是你弄的。
这就说明非语言信息跟语言信息存在一定冲突,该类非语言行为即为否定意义,因为嘴唇说谎的秘密可通过非语言行为予以体现。
除此之外,非语言信息在交际过程中的强调作用也比较突出,比如说话间必要的停顿,能充分强调接下来所说内容的重要性。
若一个人平时语速较快或声音较低,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谈话内容不重要,并快速忘记。
总的来说,非语言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相同的行为,比如美国人通常会出于尊重,不会与人直接进行眼神交流。
因此,我们应充分感知不同文化、信仰下,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非语言信号,才能精准把握语言信息促进交流。
二、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非语言交际以文化差异为重点
众所周知,即使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共性。
以中国人与美国人为例,人们在听别人演讲时都会习惯性地靠在椅背上;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可能会用打哈欠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厌烦。
而这类身势语也是一种文化,在进行非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其中的不同之处,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因为不同文化所赋予非语言交际的含义,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点头在中国表示认可,在外民族文化背景下则表示否定(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
因此,非语言交际若想沟通顺利,更应聚焦于文化差异与冲突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文化中,相同行为所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中国人抚摸小孩子表示与对方亲近或喜爱。
而西方国家的女性却认为这是一种令人反感的不礼貌行为。
而且同性男女之间的身体接触,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意义也不同,中国人觉得朋友间的关系要好才发生身体接触,而美国人则认为成年的同性男女不应该勾肩搭背地走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同性恋才有的行为,他们对此很抗拒。
不同文化中,含义相同所体现的行为却不一样。
比如中国人通常会用摇头或摆手等方式表示不知道、不会,而美国人则是耸肩或摊手。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表示欢迎的方式也有一定差异,如俄国、法国多以拥抱或亲吻双颊等方式,而且男女不限,而日本则是鞠躬,中国人多半会握手。
有些动作仅存在于某一种文化,比如在美国收拢其他四根手指,仅晃动食指,则表示对方做错了或警告对方别做某事。
在中国双手递东西给别人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时,手放在杯子旁边则表示感谢。
由此可见,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及表达方式明显不同。
非语言交际的本质意义是,在不同文化交际中有效传达各类信息,辅助对方能快速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内容及其含义。
只有把目光聚焦在文化差异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层面,才能确保各类沟通问题迎刃而解。
最大限度避免文化冲突导致非语言交际不畅,或在交际过程中产生各种误解致使矛盾升级。
(二)了解文化才能促进非语言交际,二者关系密不可分步入非语言交际领域,文化所起到支配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同一个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表达的含义截然不同。
也就是说,离开了文化,非语言交际便会失去自身应有的实际意义。
若单纯地了解非语言交际,而不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极有可能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沟通障碍,严重时很有可能中止跨文化交际。
其中的冲突要比用错语法规则引起的过失严重多了。
因此,非语言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一定的文化环境。
只有深刻认识非语言交际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才能确保交际顺利。
绝大多数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由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得来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可通过代代相承或后天学习等方式,精准掌握非语言交际行为,并使其在长期文化积累过程中形成某一社会群体的共同习惯。
只有尽可能多地积累非语言行为方面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充分了解每个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可通过了解点头、摇头以及抚摸等常见身势语在一些文化中的真实含义,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具体准备,便可以在实际交际中游刃有余。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深层次了解其非语言交际情况。
比如根据文化信息丰富的电影,或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等,充分分析其他国家非语言行为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不同文化,找出非语言行为存在的异同,高度重视不同之处的实践,使较复杂而又不容易掌握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以此促进非语言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
(一)体态语层面
所谓体态语就是人们常说的肢体语言,这类语言是无声的,主要以眼神、动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其中手势语就
222美眉 2023.04下
教研与美育
观点交流
是利用手臂、手指及手掌等做出的动作来进行信息传递。
其中部分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基本相似(如交通指挥动作等)。
但我们应聚焦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背景下,不同规则的非语言交际。
比如你对中国人竖起大拇,他们一定会认为你对他比较满意,而澳大利亚人有这个手势时,便会认为你的行为极不礼貌,而且异常粗鲁,这也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忌讳。
非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眼睛接触,在情意表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比如恋人之间的情愫在中国就可以用含情脉脉的眼神来诠释。
在进行非语言交际时读懂眼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可滥用眼语。
比如,在女性相对比较保守的澳大利亚,若你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个女士,一定会触碰对方的忌讳,即使你没有恶意,澳大利亚的女生也会讨厌陌生人的目光。
为避免各种不必要的误解,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不同国家眼语表达亦不尽相同,比如交际圈中全是日本人时,对方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会将目光停留在对方颈部或颈部以下的位置,而非美式交谈中的直视对方。
(二)空间语言层面
非语言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常会结合空间距离来表达个人思想信息。
可以根据两个人之间身体距离的远近来判断不同民族文化下,人们的性格属性及其亲疏关系等,因为不同文化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言行举止。
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大,各类公共场所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人挤人的现象颇为常见,但我们也没有“被侵犯”的感觉。
但很多英语国家的人却非常重视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为了不受侵犯,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会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即使排队也会避免过度与人接触。
而阿拉伯国家的人在排队时,通常会理直气壮地挤到人群当中,他们很乐意挤在一起,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本就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在中国不难看到女性朋友三五成群地手拉手走在路上,男性之间也时常会搭臂同行,但该类行为在西方国家则被视为同性恋。
非语言交际中的Privacy,是引起文化冲突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如,很多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庭成员之间都会非常随意地进行交流,而且孩子进出房间基本上无需敲门,所以中国人的个人空间意识不如外国人来的强烈。
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且独立的空间,因此外国人在与人接触时通常会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们对待 Privacy 的态度尤为明显。
因为国外的很多家庭中,父母进出孩子的房间应征得对方同意才可以,而且他们也不能随意动用孩子的私人物品。
他们的个人物权维护意识要比中国人强得多,毕竟在他们看来,衣服等类私人物品就像自己的皮肤一样,别人无权随意碰触。
也许他们会欣赏或评论对方的私人物品,但却不会轻易地触碰。
即使是亲密朋友之间,他们也会保持严谨的态度去触碰。
而中国人则会动手去摸衣服质地或询问衣物价格等。
因此,在两种不同空间行为体系中交流的双方,极有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毕竟各自的文化内涵差异很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下的沟通交际,人们在提升非语言交际能力之前,应充分学习并掌握自身民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学习其他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规则,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文化冲突,才能进一步瓦解各类文化障碍,大幅度提高自身非语言交际能力。
与此同时,还应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精准识别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通过持续提高自身观察、判断能力,恰到好处地进行非语言交际。
力求在践行个人非语言交际的同时,能正确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及非语言交际习惯等,确保在交际环节能充分适应不同场合的具体文化。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多渠道强化个人见识,使自身对非语言交际的敏感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从各大网站阅读更多国外书籍、杂志或通过外国电影等方式,深度了解更多非语言交际的相关文化规则。
此外,还可以直接通过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或通过参加各类涉外活动等方式,促进自身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非言语交际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为了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之人进行有效交流,首先应充分分析非语言交际的实际作用及功能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通过非言语手段的合理运用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力求在中国对外开放之际,能全方位提高国人对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各类非语言的交际行为,让全世界都能深层次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江涛.跨文化交际教程[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 (9):248-249.
[2]包莎莎.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1(1):1198-1200.
[3]任智巍.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2):91-92.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J].汉语学习,2021(3):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