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166[1].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GDW212 —2008
ICS29.240
CEC96-2008
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66.3—2010
代替Q/GDW166.3—200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 dity for prelim inary desig n for tran smissi 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
Part3:overhead power Tran smissi on line
2011-01-04发布2011-01-04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166.3—2010
目次

-_:言
........... I I 1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1
4总的部分(2
5电缆线路路径(4
6环境条件(4
7污秽条件(4
8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
9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
10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5
11电缆支持与固定(5
12通讯干扰(5
13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5
14充油电缆供油设计(6
15 土建部分(6
16电缆通道附属设施(7
17电缆通道防火(7
18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7 19在线监测(7
20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7
21附件(8
22专题报告(8
23图纸部分(8
24计算项目要求(9
25施工组织设计大纲(9
2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10
27概算部分(10
编制说明(13
I
Q/GDW166.3—2010
II
.、八、-
刖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规范工程设计工作,
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Q/GDW166.3—2007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
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公司各部门、网省公司、建设管理、设计、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

增加500kV电缆线路工程及充油电缆线路工程的相应内容,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单独列出电缆土建部分内容,并增加直埋电缆、电缆排管等相应内容,深化、细化走廊清理设计等。

简化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内容,对于在可行性研
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

本标准共分27章,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总的部分、电缆线路路径、环境条件、污秽条件、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电缆支持与固定、通讯干扰、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充油电缆供油设计、土建部分、电缆通道附属设施、电缆通道防火、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在线监测、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附件、专题报告、图纸部分、计算项目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以及概算部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孙竹森张强李晋李显鑫朱占巍韩晓鹏郭庆宇欧阳晓梅陈凯方浩鲁斌亢晓峰王贤灿郭咏华
Q/GDW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5kV~500kV电缆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

35kV以下电缆新建工程以及改建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GDW248 —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3总则
3.1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3.1.1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3.1.2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3.1.3三通一标”和两型三新”建设原则。

3.1.4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初步设计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
a说明书;
b图纸;
c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d概算书;
e勘测报告(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资料f专题报告(必要时;
g附件。

3.3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包括下列部分:a概述;
b接入系统概况;
c电力电缆线路路径;
d环境及污秽条件;
e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f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
g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
1
Q/GDW166.3—2010
2h电缆的支持与固定;
i通讯干扰;
j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k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l 土建部分;
m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n电缆通道防火设计;
o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p在线监测;
q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r其他说明;
s附件。

3.7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a对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b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

c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d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

e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4总的部分
4.1概述
4.1.1设计依据
a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b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c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d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1.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a电缆线路起迄点、额定电压、输送容量、路径长度、回路数、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

b电缆夹层、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长度、工作井的型式与数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出线通道情况。

a电缆终端站或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和数量。

b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外部协作项目、设计的分工界限,以及编制工程概算情况。

4.1.3接入系统概况
a说明工程建设必要性。

b简述批复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含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

c论述同路径其他电缆线路的规划。

d论述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划。

4.1.4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
a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地面、地下建、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

b说明拆、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及数量
c说明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积、结构类型、数量
3
d说明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及园林、绿地的恢复补偿数量。

e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协议内容。

4.1.5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a主要技术指标
1电缆型号和长度,回路数。

2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

3电缆通道长度(含通道类型、结构型式、施工方式等。

4电缆井的结构型式、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5电缆终端站(塔的规模。

b主要造价表




可研(万元
初设(万元
初设-可研(万元
初设单位造价(万元/km
电缆电气部分投资电缆土建部分投资辅助设施部分投资场地征用及清理费
其它费用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电缆电气部分指:电缆及附件的设备、紧固件及其安装;电缆土建部分指: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预埋件、构支架等;电缆辅助设施指:通风、排水、防火、报警、供电、照明、综合监控等;电缆场地征用及清理费明确为4.1.4款内容。

4.1.6造价分析
a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

b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

4.1.7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电缆工程通用设计应用情况按下表要求填写,如未采用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及设计原则。

电压


110kV敷设回路数
2线路长度(km
4.0
电缆型号YJLW03
64/110
1 >800
电气
接地方式
2组交叉互联
工程概况
土建
主要敷设方式2.0m X1m电力隧道
……土建设施长度(km 3.8 ••…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D1……长度(km
3.8
主要敷设方式
其它
附注: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进行选取。

4.1.8两型三新”应用情况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工程设计建设的原则,说明应用情况:
a路径选择;
b电缆电气部分;
c电缆通道部分;
d电缆通道附属设施部分
e其他。

5电缆线路路径
5.1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a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市政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
b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c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长度较短;
d便于敷设和维护;
e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段。

5.2说明变电站、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出线位置、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等。

5.3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各路径方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主要河流、铁路、地铁、二级以上公路、园林、城镇规划、环境特点、特殊障碍物等。

b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协议情况。

c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d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

e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

6环境条件
6.1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基本风速、日照及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等。

6.2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地震设防烈度。

7污秽条件
7.1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

7.2污区划分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各地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

8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8.1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负荷需求、电缆类型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8.2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

4
8.3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通道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8.4根据电缆通道空间、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
9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9.1电缆选型
a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求、敷
设环境和以往工程运行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

b充油电缆选型还应考虑电缆最高、最低工作油压及供油设计等因素。

9.2附件选型
a电缆附件包括终端头(户外终端、GIS终端、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接地箱、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护层保护器等。

b根据电压等级、电缆绝缘类型、安置环境、污秽等级、海拔高度、作业条件、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说明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

c根据系统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
(必
要时含回流线截面以及护层保护器特性。

9.3必要时根据电压等级、安置环境、污秽等级、工程特点等说明避雷器型号。

10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
10.1论述电缆线路雷电、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

10.2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电缆芯数、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

10.3提出沿电缆通道设置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

11电缆支持与固定
11.1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通道坡度、电缆敷设类型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

11.2根据电缆的荷重、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

11.3根据电缆及其附件数量、荷重、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结构和强度。

11.4根据通道空间容量、电缆电压等级、电缆回路数量确定电缆支架的层数、支架层间垂直距离、电缆支架间距,电缆支架的层架长度、支架的防腐处理方式等。

11.5说明电缆支架的接地处理方式。

12通讯干扰
12.1设计原则和依据
特殊情况下,考虑电缆线路对邻近通信电缆、微电子设备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12.2计算分析及推荐意见
a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进行危险和干扰影响计算,并对有关参数如屏蔽系数、互感系数等进行分析。

b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采用的防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13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13.1根据电网规划、电缆线路进出线情况确定电缆终端站的规模。

5
13.2提出电缆终端站布置方案及电气设备选型。

13.3根据电网规划确定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布置方案及选型。

14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14.1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注:按电缆线路的环境条件确定电缆稳态油压;
注:按电缆负荷变化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确定电缆需油量、暂态油压;
注:按电缆需油量选定供油设备容量和油箱数量;
注:根据电缆最大、最小容量压力确定供油设备油压、油吞吐量和供油长度。

14.2充油电缆油压报警设计。

14.3根据电缆线路路径情况和油箱数量确定压力箱房或工作井设置地点和占地面积。

15 土建部分
15.1工程概况
a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建筑场地类别、地基液化判别;地基土冻胀性和融陷情况,着重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予以说明。

b说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分类、防水等级等主要原则。

c说明新建、改建电缆通道的起止点、长度、结构形式、电缆井的结构形式及数量。

d电缆终端站占地面积,站区地坪设计高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数量及材料。

e说明通道本体、通道与通道的接口处、通道与电缆井接口处的防水设计。

15.2横断面及纵断面设计
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进行说明。

新设计断面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意义。

b论述电缆通道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沟道、沟槽的净宽、净高、结构形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数量、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

c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情况,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电缆通道的纵断面设计,明确通道的覆土厚度和坡度;重要交叉、高落差等特殊地形处,应提供纵断面设计。

15.3通道施工方式
a通道的施工方式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b应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要求及现场地质勘察情况,明确降水方案及需特殊处理地段的技术措施。

15.4重要交叉穿越
a论述穿越铁路、地铁、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河流等的处理方案。

b与其他重要市政管线有交叉穿越时,说明与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越处理方案。

15.5电缆井
根据电缆的电压等级、转弯半径、进出线规划、通道分支情况,综合考虑经济性,确定电缆井的结构尺寸,对特殊井型应明确围护结构方式。

15.6电缆终端站
a确定电缆终端站的站址位置及基础平面布置,基础形式及埋深(包括软弱或特殊地基时的处理方案
b确定电缆终端站接地设计。

15.7电缆登杆(塔
说明电缆登杆(塔主要材料及用量,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保护管等。

15.8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
a应说明拟拆迁的房屋情况,包括建筑物的属性、规模、结构分类、价格。

b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说明。

c拟拆除或迁移、改造地下管线的所属单位、类型、等级、数量、费用。

d树木砍伐数量,园林、绿地等恢复补偿数量等。

e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

f其它。

16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16.1供电及照明
16.1.1说明工作/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用电接线方案。

根据负荷情况明确配电变压器选择结果。

16.1.2简要说明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选型。

16.1.3说明隧道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16.2排水
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集水或机械排水方式。

应明确集水坑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

b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时,明确接入市政排水方案及设备选型。

16.3通风
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

应明确通风亭的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

b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明确隧道通风设计布置方案及设备选型。

17电缆通道防火
17.1电缆通道防火设计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重要程度考虑防火设置方案;如采用电缆防火槽盒、防火墙、固定灭火装置等阻燃防护措施。

17.2电缆通道火灾报警系统(必要时
说明报警装置设置和应急通讯方案。

18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18.1说明电缆线路路径中特殊环境段(如高落差、过桥和水下等情况,及其可能对电力电缆造成的不良影响。

18.2说明解决特殊环境段对电缆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9在线监测
19.1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按照分区域、有重点”的原则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19.2对未列入规划的新建重要电缆线路,论述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类型及其必要性。

19.3结合工程实际,针对监测装置的工作环境、布点方式、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实施费用等进行说明。

20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20.1环境保护
7
Q/GDW166.3—2010
20.1.1说明电磁环境影响和区域环境影响程度,有影响时明确减小对环境影响所米取的措施。

20.1.2明确通风及排水设施的控制噪音措施,提出施工和运行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治污染措施。

20.1.3根据环评报告的结论,说明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

20.2劳动安全
20.2.1说明电缆线路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要求。

20.2.2说明电缆线路投运后感应电压情况,在运行和维修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1附件
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21.1与本工程有关的上级部门文件和批文,工程设计委托文件
21.2电缆线路建设所涉及到有关单位的协议和会议纪要产、军事设施、航空、航道、河道、通信、公路、铁路、管〕水、林业等。

21.3其他重要文件。

22专题报告
22.1试验研究项目
22.1.1概述
a目的和意义
b工程应用及预期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
22.1.2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
a实施方案
b依据的理论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方法
c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
d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表格、甘特图等形式表示
e项目经费预算情况
22.1.3研究成果
a成果内容及形式
b研究成果在本工程的应用及效益
22.1.4相关文件,包括:规划、国土、矿
a业主单位对项目的意见
b主管单位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22.2其它专题
对于其它专题项目,专题报告中应详细论证设计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达到概算深度。

23图纸部分
23.1必备的图纸
a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图;
b电缆线路路径平面图;
c进出线平面布置图;
d夹层电缆敷设平、断面图;
e电缆接地方式示意图;
f电缆通道内敷设位置图(需标识本期与规划;
g电缆通道断面图;
8
Q/GDW166.3—2010
h电缆终端站平面布置图,终端塔型式一览图;
i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3.2必要时需补充的图纸
a电力系统接线图;
b电缆通道平面图(包含电缆工作井的井位布置图;
c重要交叉穿越地段纵断面图;
d电缆蛇形敷设示意图(电缆通道内敷设时;
e电缆接头间平、断面布置图;
f电缆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的断面图;
g电缆支架设计图;
h线路T接点或n接点平断面图;
i电缆T接箱电气接线图;
j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曲线图;
k充油电缆线路沿途最高与最低油压分布图;
l塞止接头井布置图;
m压力箱房或压力井布置图(其中包括压力箱房或压力井接地、照明、排水图纸;n供油系统信号原理图;
o电缆通道供电(照明系统图;
p电缆终端站电缆进出线间隔断面图;
q电缆终端站竖向布置与场地平整图;
r电缆与电信线路接近位置平面图
24计算项目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可参考下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增减。

计算书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

计算项目
序号计算项目名称备注
1载流量计算多回同路径敷设时应考虑相互影响2感应电压计算
3工频过电压计算
4雷电过电压计算必要时
5护层保护器选择必要时
6油压系统计算(包括压力箱数量、暂态油压、供油长度的计算必要时
7热稳定校核计算
8通讯影响计算必要时
9电缆通道及附属设施、支架等相关结构计算
10电缆隧道通风、照明、排水、防火计算必要时
25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一般电缆工程不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土建、电气施工方案应进行经济技
9
Q/GDW166.3—2010
术比较,列出推荐方案,在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2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6.1主要设备材料表
主要设备材料表应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等栏目,并应说明是否计入设备材料损耗等。

26.2设备材料内容
a电缆电气部分
电缆及附件的设备、紧固件及其安装材料等。

b电缆土建部分
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预埋件、构支架等。

c电缆通道辅助设施部分
通风、排水、防火、报警、供电、照明、综合监控等。

d备品备件、专用仪器、工具(必要时。

27概算部分
27.1概述
27.1.1工程概况:应说明本工程建设的起点和终点、路径和地理位置、地下水位、额定电压、电缆相数、长度、电缆终端特征及接地方式、电缆隧道情况、电缆井型及数量、征地、拆迁、赔偿内容、赔偿标准、运距、降水等情况。

27.1.2工程资金来源:应说明融资方式、融资利率、资本金比例。

(必要时
27.1.3主要技术特征:
a说明路径长度、电缆型号、电缆敷设方式、电缆支(桥架设置、隧道施工方式、隧道断面尺寸、覆土厚度。

b说明沿线交通运输情况、运输地形、运输方式、运输距离。

27.1.4施工条件:应说明施工水源、电源、通讯、道路、材料仓库等情况。

27.1.5说明项目业主、项目建设工期、可行性研究核准或批复的总投资,本期设计概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份,电缆工程概算工程本体投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和单位公里造价。

27.2编制原则和依据
27.2.1说明采用的工程量、指标、定额、人工费调整及材机费调整、装置性材料价格、地方材料价格、材料运输、编制年价差、取费标准、特殊项目等各种费用的取用原则和调整方法、计算依据。

a工程量:依据初设图纸或设计提资单。

b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所采用的定额名称、版本、年份,采用补充定额、定额换算及调整应有说明,定额人工费、材机调整应说明所执行的文件。

c人工工资:应说明建筑、安装人工工资编制依据,人工工资调整系数及计算公式。

d材料价格:应说明装置性材料价格采用的依据及价格水平年份、电缆工程材料价格采用的依据,以及信息价格采用的时间和地区,国外进口材料价格的计算依据。

e材料运输:应说明材料运输的计算依据,超距离运输的计算方法。

f编制年价差:应说明材料价差的调整和计算方法。

g取费标准:应说明其它直接费、间接费的编制依据。

其它费用应着重说明超出行业标准规定的费用编制依据
h特殊项目:应有技术方案、相关文件、合作协议书的支持,按概算要求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