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切复内固定治疗 Lisfrance 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分析切复内固定治疗Lisfrance 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并探讨切复内固定术在Lisfrance关节损伤临床治疗方面的效果。
方法:2011 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Lisfranc 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回顾性分析该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AOFAS评分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结果:50例患者中,好、较好、差分别为32例、15例、3例;其中,继发感染为4例,并发关节炎为2例,不存在克氏针松动情况。
结论: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 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效果。
标签:Lisfranc 关节; 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AOFAS 评分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又被称作是Lisfranc 损伤。
临床研究指出,Lisfranc 损伤包括低能损伤和高能损伤[1],该病症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其中,高能量损伤的致病因素多为车祸或各种工业损伤等,而低能损伤多为运动性损伤,损伤程度要相对较轻。
Lisfranc 关节处于纵弓与足横弓的交汇处,属于中足的关键位置[2],可将人体重力由前足转移到中足,在人体处于行走状态时,Lisfranc 关节也可对人体体重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
临床数据资料显示,Lisfranc 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是漏诊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50例经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的Lisfrance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寻找该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 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Lisfranc 关节损伤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5.5岁;病因分布:33例为重物砸伤,12例为高处坠落损伤,其余5例则为车祸损伤;Quenu - Kuss 分型:11例为同向移位,32例为部分移位,其余7例为分裂移位。
1.2方法
1.2.1术前治疗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使用石膏对患肢进行固定,依据患者患肢的肿胀情况,制定手术治疗时间计划。
1.2.2手术方法
麻醉起效后,护理人员按照常规进行消毒和铺巾,并对患者进行驱血等常规处理;在足背处行一个纵形的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地切开,对小血管行结扎处理;将伸肌下支持带予以切开,在术野下,将足背动脉以及腓深神经进行
钝性分离,并在血管条的牵引下,将其拉至外侧;将患者第 2 跖骨基底部的碎屑予以彻底的清除,保持适当的复位空间;针对一般Lisfranc 骨折脱位患者,主刀医生可在透视条件下,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而针对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主刀医生则需使用克氏针以及螺钉行固定处理;使用螺丝钉对患者楔骨间的关节进行固定之时,可将内侧楔骨拧向至中间位置,而复位后的位置则需使用巾钳来维持,然后打入螺钉,方向为由内侧的楔骨至第 2 跖骨的基底部;主刀医生在复位第1 跖跗关节时,螺钉的打入方向则为由第 1 跖骨的背侧至内侧的楔骨,继而对患者的第3 跖楔关节进行复位。
固定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开进行冲洗,并缝合。
1.2.3术后处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要抬高患肢,并在术后第一天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
术后 4 内,护理人员要按时为患者更换敷料,依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进行拔管处理;患者术中的绷带一般可在术后第 5 天进行拆除;拆线后,需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石膏外固定,一般需固定10周左右;术后7周,可将克氏针拔除,术后5个月,可将接骨板和螺丝钉予以拆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50例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依据AOFAS评分法评定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AOFAS 评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级:(1)好:得分在80 分以上;(2)较好:60 ~80 分;(3)差:60分以下。
2.结果
2.1 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术后由专业检查人员对所有患者实施X 线片检查,检查结果提示,45例为解剖复位,其余5例为未解剖复位。
50例患者中,好、较好、差分别为32例、15例、3例,治疗有效率为94%。
2.2 并发症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克氏针松动情况;其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经护理人员使用抗生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50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并发关节炎,经对症治疗后均康复出院。
3讨论
在临床治疗跖跗骨折脱位时,医务人员需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稳定的内固定和解剖复位。
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足弓的稳定,进而恢复关节的功能。
Lisfranc 关节属于一个多关节系统,主要包括跖骨和楔骨以及骰骨等,因此该部位在临床上又称作是“跖跗关节复合体”,在人体足弓中的作用重大。
Lisfranc 关节的结构较为复杂,当人体处于步行状态时,Lisfranc 关节可以有效地完成重力的传导,保持中足和前足间的重力平衡[3]。
该部位如果受到严重损伤,便会对人体的正常步行产生不利影响并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认为,跖跗骨折脱位的原因有两种: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均会对Lisfranc 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近年来,有关Lisfranc 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也逐渐增多。
目前,切复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Lisfrance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有研究指出,该疗法临床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
为了进一步分析该手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50例Lisfrance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切复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Lisfrance关节损伤的临床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枫,宋涛.切复内固定治疗Lisfrance关节损伤[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7-18.
[2]张峰,黄雷,叶鹏翰等.Lisfranc损伤一期切复内固定与延期融合治疗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3):272-275.
[3]黄河,郭晴,王军伟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2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6):6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