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往中的电话礼仪和技巧商务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交往中的电话礼仪和技巧商务礼仪
1、其次次铃声响完是最正确的接听时机。
太快或太慢接听电话都是不合适的。
假如第一声响起后立即拿起话筒,对方会没有思想预备。
就像你盼望和某个人讲话,假如他猛然冲到你的面前,你也会吓一跳的;假如在第三声响后接听,对方已经有等待的感觉了。
所以在其次次铃声响过以后拿起话筒是最合适的。
假如你在第四声后才接听,应当有抱歉的话语,如“您好!让您久等了”。
2、接听电话的动作。
第一声电话铃声响起,可以把左手放在电话上,预备用左手拿话筒,右手进行电话记录〔左手写字倾向的人恰好相反,用右手预备拿起话筒〕。
3、接听的第一句话。
通常拿起话筒,我们许多人习惯性的第一句话是“喂”。
严格来讲,“喂”是试话筒的声音。
当接听电话是工作的一部分时,应当表达精炼、沉着的职业感觉,所以“喂”这句开场白是必需去掉的。
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问候语。
依据公司要求,在问候语之后,可以报出公司和部门名称以及你个人的姓名。
4、电话记录的内容:5个“W”,1个“H”。
5个“W”是指when 、who〔whose〕、what 、where、why,1个“H”是指how。
详细来讲,电话记录应当包括来电时间、来电人、来电事由、哪里打来电话、为什么来电话,怎样处理等。
在进行电话记录时对数字、对方说的某个时间、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应当重复一遍赐予确认。
5、电话中的称谓:询问对方的姓名时应当说:“请问您贵姓?”,不能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
假如对方告知你他的姓名,
应当对姓名中的每一个字进行确认。
众所周知,姓名就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对姓名的重视可以示意对他的敬重,同时可以避开产生“音同字不同”的错误。
即便知道了对方的全名,在随后的称谓中也不要直呼其名,尽量使用“姓+职务”的称呼方式,或者说××先生、××女士。
6、措辞。
电话交谈应当语言简洁、措辞高雅,避开俚语或者不礼貌的语言。
7、声音的把握。
有讨论显示,当你与别人沟通时,你说话的内容对别人的影响占20%,而你的声音对别人的感染力占到80%。
因此,声音的作用不行小觑。
在电话里应当保持语调主动、明朗;合适的.语速可以掌握沟通的节奏,假如对方语速过快,你可以比他稍慢一点,反之,假如对方说话很慢,你可以比他稍快一点,两种状况都保持差距不太大。
假如两个人说话节奏相差很大,双方都会感觉到不和谐,会影响双方的开心沟通;总之,声音的把握能够经营电话沟通的感觉,传递你主动、冷静的工作风格。
8、微笑的魅力。
不要以为电话另一端的人看不见你,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表情。
其实人的心情、看法、声音、表情、动作等外在与内在的状态是整体统一的。
不要试图让自己板着脸孔却说出动听悦耳的语言,即便那样,你的声音也是干涩的,毫无感染力可言。
微笑不只是表情,而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在电话里看不到但是感觉的到!
9、你的心情和身体姿势。
假如你趴在办公桌上接电话,声音会显得闷而不畅,会给对方造成困惑;假如你一边焦虑其他的事情一
边打电话,对方能够听出你有些急迫。
因此,把握心情、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是很有必要的。
10、正确处理接电话过程中的各种状况。
假如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应当说“他〔她〕恰好不在”,或者说“公务外出”,不要透露同事的去向。
若有留言需转告,应当记录下来,以免遗忘交给同事,或者由于事情太多而弄错电话内容。
假如电话需要转接,应当说“好的,请稍等。
”若分机无人接听转回总机,应当用第一次接电话的方式接听。
假如电话中噪音比较大,听不清对方说话,应当直截了当的告知对方“对不起,我听不清您讲话,请您再拨一遍。
”有时办公室内恰好有客人在,电话铃声响起时,应当对客人礼貌的说明“对不起,我接个电话。
”对自己没有准时接到的电话,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赐予回复,假如有特别的状况没能准时回复,肯定要向对方做一个简洁的解释。
商务交往中的电话礼仪禁忌
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
特殊是不允许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一查对方的“户口”,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找谁”,“你是谁”,或者“有什么事儿呀?”
万一对方拨错了电话或电话串了线,也要保持风度。
切勿发脾气“耍看法”。
确认对方拨错了电话,应先自报一下“家门”,然后再告之电话拨错了。
对方假如道了歉,不要忘了以“没关系”去应对,而不要教训人家“下次长好眼睛”、“瞧认真些”。
假如有可能,不防问一问对方,是否需要关心他查一下正确的电话号码。
真的这样做了,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借机宣扬了本单位的以礼待人的良好形象。
在通话途中,不要对着话筒打哈欠,或是吃东西。
也不要同时与其他人闲聊。
不要让对方由此来感到在受话人的心中无足轻重。
结束通话时,应仔细地道别。
而且要恭候对方先放下电话,不宜“越位”抢先。
在接电话时,再次要留意赐予对方以同等的待遇。
坚持不分对象地一视同仁。
极其个别的人,长着一对挑肥拣瘦的“势利眼”。
即使是接电话地,也极为庸俗地“因人而宜”、“对象化”的倾向非常明显。
他们在接电话时,一开头总是“拿架子”,“打官腔”。
先是爱搭不理地问上几句“谁呀”、“什么事呀”,然后能推的事情就推,能踢的皮球就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过他们的“天气”也不总是永久这般“阴沉”,一旦听出来对方是上司、是家人、是伴侣,或是自己正在求助的人,马上就会“雨过天晴云散尽”,低声下气,细语柔声,卑躬屈膝,有求必应,不怕旁人说自己是一副奴才腔。
这种不能公平待人的做法,既简单得罪人,也会让旁人看不起。
在接待外来的电话时,理当一律赐予同等的待遇,不卑不亢。
这种公正的看法,简单为自己赢得伴侣。
在通话时,接电话在的一方不宜抢先提出中止通话的要求。
万一自己正在开会、会客,不宜长谈,或另有其他电话挂出来,需要中
止通话时,应说明缘由,并告之对方:“一有空闲,我立刻挂电话给您。
”免得让对方觉得我方厚此薄彼。
遇上不识相的人打起电话没个完,非得让其“适可而止”不行的话,说得应当委婉、含蓄,不要让对方尴尬。
比方,不宜说:“你说完了没有?我还有别的事情呢,”而应当讲:“好吧,我不再占用您的珍贵时间了”,“真不盼望就此道别,不过以后真的盼望再有机会与您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