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刘老师,我想说一下,您是故意避开了鲁迅写童年饱受
白眼的那些文章吗?还有,我个人认为,您选的不是特
别能让我们看清鲁迅这个人。鲁迅是中国文坛一代巨匠,文笔也远
远在丰子恺、萧红之上,但您似乎将他与丰子恺混为一体了,好像
他也只是写小狗小猫的人了,偶尔写一些批判性文章。但他不是,
本周,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就带我们度过了快乐的鲁迅学习周。在本周,通
过学习,我了解了鲁迅是谁,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通过学习让我感觉鲁迅先生的 文字有照亮我们的生命,辉煌我们的生命的作用。他的样子是有些吓人,也正是 他的严肃样子,让许多人认为他是个又凶又坏的老头儿,可恰恰相反在我的眼中 他是一位和和蔼可亲,从不对小孩发火的人。他的凶也只是针对一些可恶的坏人 们。
上面是鲁迅对祥林嫂的外貌一次木刻似的描写。祥林嫂分明是一个活 人,鲁迅为何要称她是“活物”? 14、鲁迅不但善于人物的外貌刻画,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特点。请从第四编“家乡的人”几篇文章中,选一句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 言,抄下来,并说明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例如:“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
他在童年心灵受了非常严重的伤。所以,他是用文字来呐喊出穷人
苦难的作家。(对不起,老师,我知道我篇幅又过量了,但我还想
说)他就是那种痛苦的“哲学家”,他不快乐的,但您选的这类文
章都反映了他在邻居面前亲切、友善的一面,这很容易让我们对他
产生误解。
(摘录)
“鲁迅作品阅读周”要坚持的原则:
1、以读为主;浸泡。 2、自主选择;兴趣。 3、学会思考;提问。
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这是鲁迅对豆腐西施的一段语言描写。你通过这段语言,可以看出“豆腐西施” 的什么特点?
班级日记1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晴
今天是“鲁迅阅读周”的第二天,主要讲鲁迅笔下的“传 说、故事、笑话”。
这其中的所有选文都逗得我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令 我们陷入了沉思——文章讲了什么,鲁迅要告诉我们的是什 么。
)。
8、“一个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祥林嫂追问“我”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
么? (

A、害怕自己下地狱
B、怀疑自己没有灵魂
C、希望和自己死去的一家人在天堂里团聚
9、长妈妈是鲁迅家的保姆,长妈妈因为(),鲁迅全家都叫她长妈妈。
A、姓长 B、人长得高大 C、真长妈妈走了,大家叫习惯了
10、鲁迅小时候很讨厌长妈妈,主要是因为(
A、阿Q不认识“癞”字
B、阿Q知道“癞”不是好东西,省去更好听
C、阿Q忌讳“癞”字
6、阿Q就要押赴刑场杀头了,他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把圆圈画
好,是为了( ):
A、不被别人笑话 B、证明自己很能干 C、希望不要杀他的头7、
在你看来,阿Q这个人最可笑的是(
);最可悲的是
( ); 最可恨的是(
);最可怜的是 (
教材篇
25篇作品 点评
素不相识的绍兴柯桥小学的刘发建老师给我寄来了一 本书稿:《亲近鲁迅》,这是对他的小学鲁迅作品教学经 验的总结和理论思考。我读了以后,立即回信说:“拜读 大作,大为兴奋,大受启发”。这是真的,我被震撼了, 被激发了,整整一个星期,都沉浸在“童年鲁迅”的想象 情景和“小学鲁迅教学”的浮想与思考中。
班级日志2
十月十一日
星期四 王骢儿
晴空万里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同学们都从放假的气氛中 摆脱出来,融入到学校忙乱而充实的生活节奏里了。我很高 兴。而今天,也是鲁迅周的第二天,我们都收获颇丰。
我先用一定的篇幅描述一下语文课堂吧。今天的语文课 我们还是沉浸在鲁迅的文字里。小组内讨论时间颇长,能够 让我们细细欣赏。我觉得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意思。短小精炼, 却含义颇深。给人很多启发。
《让鲁迅回到儿童中间》——钱理群
国内第一本 小学生鲁迅读本 2009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 刘发建
2011年 小学生鲁迅读本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钱理群 刘发建
鲁迅作品阅读周 “鲁迅周”
2013年10月 9日——16日
用鲁迅文学作品滋养孩子一周,就 如同把孩子放进一个池子里浸泡一周。 当孩子从水里出来的时候,他的身,湿 透了;他的心,明亮透了,从此为他打 开一扇新的大门——爱上鲁迅。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十分的活泼,有游子的心理,有人情味、朴实、有画
面感。通过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有趣。例如:鲁迅先生的 《百草园的泥墙根》一文中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 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 捷地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文字描写的多生动可爱啊。也 让我的眼前出现一片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美丽的景色,特别的有画面感。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一个可敬又可亲的人。
◆汪赫雷 童年如一张白纸,有时候五彩缤纷,有时候淡然无色。鲁迅的童年也起伏不平,
百草园里拔首乌,被送进了三味书屋,偷吃罗汉豆,没有别发现,鲁迅既精彩又有趣! 可鲁迅也有难过的时候,童年也是伤痕累累的,鲁迅的父亲很早就走了(去
世),鲁迅开始漂泊他乡,母亲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游子何曾会故乡…… 长大了,做每一件事都要懂事了。怀念自己的故乡曾遇到过的人,闰土哥带着自
《让鲁迅回到儿童中间》——钱理群
我被震撼是因为刘老师的一句话:“小学鲁迅教学 沦为鲁迅研究专家们遗忘的角落,基本上处于无序的自然 教学状态”,因此,当他想进行“亲近鲁迅”的教学实验 时,“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资料搜集,往往陷身于孤立 无援的荒漠化境地”。
听到这一声寂寞中的呼喊,我无言以对。我就是这 “鲁迅研究专家”中的一员。
就比如《谈蝙蝠》,中国人喜欢蝙蝠,是因为“蝙蝠”
二字中的“蝠”与“福”同音,谁不喜欢“福”?而西方人 讨厌蝙蝠,讨厌它的毫无立场——鸟不像鸟,兽不像兽。
哈哈!真有趣!
我觉得鲁迅先生讨厌蝙蝠——更讨厌蝙蝠一样的人。蝙蝠 是一种毫无立场的动物,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根, 没有魂,很虚伪。这正是一种没精神的。与鲁迅提倡的“真是 精神”与“独立精神”恰恰相反,这种人,说得难听点,就是 “行尸走肉”,看起来他还在动着,其实他的内心 早已死去。
鲁迅,是一个人。
鲁迅周(4)
《小学生鲁迅读本》之“家乡的人”学习单
每文批注两处,提问一个。
1、闰土和“我”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 )。
A、厨房 B 、百草园
C、客厅
2、闰土和“我”第一次分别后,托人送给“我”一包( )和几支好看的 鸟毛。
A、贝壳 B、茴香豆 C、干青豆
3、闰土和“我”分别二十多年后,兄弟俩第二次见面时,闰土张嘴说的第
阅读形式:自主阅读,班级交流;以读为主,适度点拨。 阅读流程:
一周时间,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都以“鲁迅作品”为中心。 每天阅读一个单元,每篇文章至少做好两处批注,并且推荐自 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写上2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教师首先设计好学习单,“学习单”的设计原则,就是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细节关注鲁迅的文字风格和个 人气质。
200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思想篇
小学语文视野下的鲁迅教学 1、“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回顾 2、“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方式解析 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鲁迅教学”的反思 4、小学语文视野下“鲁迅教学”重新定位
课堂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少年闰土》 《有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学生要不要读鲁迅? 小学生能不能读鲁迅? 小学生该怎样读鲁迅?
鲁迅本位,回到鲁迅 儿童本位,回到儿童 语文本位,回到语文。
1 、我的九年鲁迅作品教学探究之路。 2 、我的“鲁迅作品阅读周”,简称“鲁迅周”。 3 、我的鲁迅观:鲁迅的价值与局限。 4 、我们大家的鲁迅。互动交流。
2005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柯桥小学 2006年《少年闰土》 柯桥小学 2008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华东师大 2007年《有的人》 绍兴鲁迅小学
这篇选文看似在“谈蝙蝠”,实际上是在谈人的,间接、 明了地讽刺了那些没有精神、虚伪的“假人”。
想要做一个有根、有精神的人,就多读读名家的“精神食 粮”,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又使我想到鲁迅为什么叫周树人了。树,是有根的,有 勇气的,有精神的。就是因为这样,它最终才能长成一棵参天 大树。我们人,也要有大树这样坚毅的品质和灵魂!
号叫( )。 A 、长庚 B、启明 C、八戒 D、慧明
13、欣赏: (1)孔乙己对柜台里的老板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2)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
堪,黄中带黑,而且想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 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的价值和局限
◆ 鲁迅是伟大的,是可爱的,是温暖的, 但不是完人。
◆ 文字要忠实于自己的心灵。 ◆ 不能神话鲁迅,也不能俗化鲁迅。
一个瘦得有点让人担心,整天拿着个烟筒吃烟,穿着一件大袍子长褂,嘴巴
上留有一排浓密的像一个一字形的胡须的,根根头发竖起像刺猬的毛一样的人,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这就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
两点声明: 1、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是什么鲁迅
研究专家。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较喜爱鲁迅作品的人。
2、 我只保证自己今晚讲的都是诚实的话,但不能 保证自己讲的都是正确的话。所以最后会预留40分钟时 间,与大家互动,听取大家的意见。
小学生要不要读鲁迅? 小学生能不能读鲁迅? 小学生该怎样读鲁迅?
)(可以多选)。
A、阿长得不好看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C、阿长睡相不好 D、爱到母亲那里告状 E、规矩特别多
11、后来鲁迅对一向讨厌的阿长发生了空前的敬意,是因为( )
A、阿长救活了心爱的小隐鼠 B、阿长买回了《山海经》
C、阿长买回了《花镜》
12、父亲在鲁迅小时,带他到庙里拜了一个和尚为师,师父为鲁迅去了一个法
己的儿子水生三十年后又和鲁迅重逢了;孔乙己是一个永远认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从而受人尊敬;长妈妈是一个鲁迅有讨厌有喜欢的人,也是为鲁迅付出最多的人;豆 腐店里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是想要鲁迅家的摆设(沙发之类的);阿Q!阿Q!鲁迅为 他呐喊;活物祥林嫂的可怜;鲁迅的第一个师傅……
刘老师点评:鲁迅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嬉笑怒骂 的,都有深刻的思考。李木子能从鲁迅的文字中读出 “读蝙蝠”就是“读人生”的深意来,实在是了不起的。 我想,鲁迅要是还活着的话,一定会非常喜欢木子同学, 不是因为你夸奖了他,而是 因为你懂得鲁迅的心, 其实,鲁迅也懂木子的 心。这叫什么来着呀?
对了,就是“知音”吧!
一句话是(

A、迅哥儿,我好想你! B、兄弟,你过得好吗? C、老爷!……
4、在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 )。
A、闰土 B、鲁迅 C、孔乙己 D、阿Q
5、阿Q曾经因为自己身上的虱子不如王癞胡的那么多,那么大,
和王癞胡打一架。但奇怪的是别人都称王癞胡,阿Q却直呼王
胡,而省去了中间的“癞”字。这是因为( )。
《让鲁迅回到儿童中间》——钱理群
如刘发建老师所说:“一个伟大的鲁迅不能赢得孩子的青睐,不管 有多少理由,对于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都有一种难以释怀的不安”。 正是这样的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鲁迅和孩子的挚爱,使得刘 老师知难而上,进行了几乎是拓荒式的试验,表现了难得的胆识和智慧。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刘老师的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在教育期刊上发表以 后,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的许多老师都主动参与讨论,发 表了不少真知卓见,大大深化了刘老师的实验,在这个意义上,刘老师 的这本书也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物。而这样的热烈回应本身,也就说明 了,探讨小学鲁迅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小学语文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进 行深入讨论与实践的条件已经成熟。本书的出版,正可视为一个标志式 的开端。
操作流程: 第一天:鲁迅的故事——走近鲁迅的亲人 第二天:传说 故事 笑话——走近鲁迅的故事 第三天:眺望童年——走近鲁迅的童年 第四天:百草园的泥墙根——走近鲁迅的故乡 第五天:家乡的人——走近鲁迅的心灵
阅读路径: 鲁迅,曾经是一个孩子,一个
大哥,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 伯父,一个邻居,一个朋友,一个 老师,一个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