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VMS法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VMS法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
邹咏忱;丁铮
【摘要】为有效提升福州森林公园景观美学质量,科学保护景观资源,通过视觉管理系统评价法(VMS),从个指标对森林公园进行视觉景观评价.9个景观空间单元中,7个为A级,2个为B级.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较高,具有很大旅游开发价值.在今后管理营建中,应大力开发文化展示区,宣扬文化特色.重点修复水景区,保证水体的连贯与洁净并加强各区域维护管理,及时修复自然灾害对景观带来的损失,以期为福州居民创造更加适宜的休闲场所,为福州市旅游业增添动力.
【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6)004
【总页数】6页(P86-91)
【关键词】VMS法;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评价研究
【作者】邹咏忱;丁铮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52
提升城市绿地景观是提升公众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健身锻炼、聚会交友、游憩娱乐等休闲服务,有助于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1]。

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2]。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森林公园的景观,可作为提升城市绿地的典型,有助于城市整体景观提升。

森林公园素有“城市之肺”的美誉,具
备调节小气候及温度的功能,亦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

同时森林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然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4]。

目前,对森林公园景观已有大量研究。

齐津达等利用SBE 法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进行景观视觉评价[5],但由于SBE 法过于依赖人心的审美态度,对结果有所影响。

陈梓茹等利用AHP 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大观园进行评价,但研究范围较小[6]。

VMS 评价系统适用于自然风景区的评价,且作为专家评估为主的结果呈离散型分布,可避免偏向感性的因素干扰[7]。

廖颜姣等利用VMS 系统对台湾白沙湾游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及
管理办法[8]。

陈梓茹等利用VMS 系统与SBE 法,对闽西乡村景观资源进行评价研究[9]。

福州森林公园作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强的景观生态服务功能,是福州市绿地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

阙晨曦等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
变迁以及驱动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影响景观格局的因素[11]。

刘群阅
等运用SD 法与模糊分析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功能进行评价[12]。

胡承康
等分析了福州森林公园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及建议[13]。

然而目前,尚未有利用VMS 系统,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评价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利用VMS 评价系统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评估,对促进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确定森林景观等级及开发价值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近郊,毗邻福州绕城高速。

由于周边旅游资
源丰富,紧邻福州儿童公园、动物园及莲花山风景区,因此该区域是福州市居民假日近郊出行的首选。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60年,面积约859.33 公顷,距离市区约6.9 km[14]。

地形变化明显,具有明显起伏。

园内龙潭溪自南向北流淌,最终汇聚于南部八一水库。

园内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空气清新怡人,动植物资
源丰富,先后建成了12 个植物专类园。

同时建有目前为止,我国占地面积最大
的室内森林博物馆,伴随着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逐步增设了假日旅馆、烧烤园、丛林索道等旅游配套设施[15]。

该公园作为城市近郊休闲娱乐的首选,是福州市众多公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分区与选点
分区根据研究对象的空间特征或所含有的景观要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视觉景观单元,视觉景观单元一般以封闭的地形线、水的边线、主要山峰及清晰的植被分区为划分基准[16]。

本研究通过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图(图1),卫星图及现场调研,结合森林公园自身具备特点,选取地形、水体的边线作为参考标准,将园区划分为9 个空间单元。

分别为:八一水景区、娱乐设施区、天马步道区、文化展示区、
植物观赏区、龙潭风景区、丛林秘径区、植物保护区、森林保育区(图2)。

选点分为两步:首先通过卫星图、地形图分析初步确定拍摄点,拍摄点的选取应尽可能将该空间单元内所有景观要素涵括在内,若单个控制点无法表现该单元所有景观要素,则应设立多个控制点,确保同一空间单元内控制点包含该单元全部景观要素[17]。

第二步进行现场调研,对控制点位置进行确认及调整,确保控制点选取的合理性。

1.3 拍摄与记录
于2018年9月,先后两次对事先选取的控制点进行拍摄,确保每一控制点所选视域方向包含的全部评估因素,涵括在一张照片内。

拍摄器械为索尼A6300 相机,相机参数设置如下:感光度(ISO)不低于 500、光圈(F)不低于 10。


摄高度为1.62 米。

拍摄时间为11:00-17:00,为排除天气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均于晴天进行拍摄。

实地拍摄照片75 张,从中选取有效照片55 张。

1.4 评分
研究中景观质量评估,参考美国内政部土地管理局于1976年提出的景观评价管
理系统(VMS)方法,主要对景观中所存在的物理组分进行分析[18]。

表格制定
依据研究对象自身特色,选取地形、植被、色彩、水体、建筑及构筑物、植被覆盖程度及调节气候作为评估因素,为使结果呈显著差异,将评分设置为3 级,即:5、3、1 分[19]。

(表 1)
图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图
图2 空间单元划分图
表1 景观质量评估表注:B 景观美质=f(B1+B2+B3+B4+B5+B6+B7)。

因素地形(B1)高(5)悬崖峭壁,地势起伏明显低(1)地势平缓,几乎无特征景观植被(B2)色彩(B3)植物种类丰富,搭配具有美感色彩丰富,搭配协调,符合审美
植物种类单一,无美感色彩单一,美感较弱,无特色水体(B4)建筑及构筑物
(B5)植被覆盖程度(B6)人文景观(B7)清澈水体,具有良好景观符合美学,满足功能需求,与环境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植被完全覆盖,具有良好景观中(3)高山低谷,地势不明显但存在趣味性景观植物种类较少,美感较弱色彩协调但不够丰富,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平静的水面,无特色满足功能需求,与环境协调,不具备地方特色植被覆盖较高,景观效果普通受到污染,或干涸、不连续的水体,无景观价值与环境冲突,影响美感植被覆盖低,景观效果差人造景观在增进视觉和谐的同时,增加令人赏心悦目的改变人造景观的少量增加或未增加该区域的视觉变化,但没有但如不河西额的景观要素人造景观虽增加了视觉变化,但与周围环境非常不协调,严重影响景观质量
评分采取问卷形式,邀请接受景观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及专业人士,共计20 人,通
过观看照片对各控制点进行评分。

将同一单元内控制点的各项因素评分,分别进行加权,得到该单元各项因素的得分,再将该单元各项因素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该景观单元的总分。

(请见表2)将各单项评分制相加,得出该景观单元总分。

将分值划分为 3 个等级,A 级>19 分;B 级 12~18 分;C 级<12 分。

表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表景观评价空间单元景观质量等级1 2 3 4 5 6 7 8 9地形2.5 2.0 3.9 2.6 3.6 3.9 3.6 4.0 4.4植被2.7 3.8 4.4 2.7 3.3 4.0 4.6 4.0 3.2色彩2.5 3.0 3.3 2.5 3 3.1 4.5 2.8 2.8水体3.3 2.5 3.2 1.2 2.7 1.8 2.0 1.6
2.7建筑及构筑物2.7 2.5 4.0 2.9 2.9
3.0 5.0 2.6 3.3植被覆盖程度2.6 3.3 3.2
3.0 3.2 3.8
4.5 2.2 3.1人文景观2.1 3.5 2.8 3.2 2.2 4.2 4.0 2.8 2.9总分18.4 20.6 24.7 18.2 20.9 23.8 28.2 20.0 22.4 B A A B A A A A A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 可得,在 9 个景观单元中,总分大于 19 分(A 级)有 7 个,总分 18~12 分(B 级)有 2 个,总分低于12 分(C 级)有0 个。

由此可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较高。

2.1 景观空间单元评估
从各景观空间单元分析可得:
丛林秘径区得分最高,总分为28.2 分。

该区域处于园内南部,地势较高且地形起伏变化明显,一条登山步道设置在丛林之间,植被种类、色彩丰富且覆盖度极高,同时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可谓全园最佳景观区域。

其次为天马步道区,总分为24.7 分。

作为登山步道的起点,靠近园区正门,地形变化丰富,步道设置在山林之间,进入该区域即能感知到明显的温度变化。

植被丰富,但色彩相对较弱,可谓一处登山健身的绝佳选择。

再次为龙潭风景区,总分为23.8 分。

该区域是森林公园的著名风景游赏区域,植被搭配丰富且色彩缤纷,植被覆盖程度极高,地形较为起伏,并设有知春亭等构筑
物,因此景观质量较高。

但由于该区域水体所在区域正在增设驳岸且水体不够连贯,对景观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森林保育区总分为22.4 分。

该区域地势陡峭,几乎未增设人工设施,因此景观自然度极高,同时作为园区的森林保育区,维护精心,因此植被覆盖度及丰富度极高,色彩丰富。

同时对气候有较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城市中一抹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

植物观赏区、娱乐设施区、植物保护区经过评估,得分较为接近,分别为:20.9 分、20.6 分和20分。

其中植物观赏区为全园一大特色景观区,该区域作为樱花、荔枝等植物专类园,具有较为独特的色彩,丰富的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变化丰富,同时园区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设置景观亭、景观石以及雕塑,在为游客提供观赏、休憩等功能的同时,亦提供了文教活动场所,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

娱乐设施区地势略有起伏,植被搭配富有层次,绿化率高。

区域内设有大量人工娱乐设施,包括:欢乐谷、森林博物馆等,建筑及构筑物造型具有特色,但相对疏于管理甚至已经停止对外开放,对景观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植物保护区位于全园最南部,植被覆盖率极高,但色彩相对单一。

地形变化较大,一侧为山涧溪谷,另一侧为高山峭壁,景观富有变化。

同时设有廊道供人休憩交流,调节气候作用相对较弱。

由于该区域发生泥石流后未进行及时的修复与管理,水体相对较为清澈,但出现干涸与断流,因此对景观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八一水景区得分较低,总分为18.4 分。

该区域设置一定构筑物,且与园区整体风格相符。

设有喷泉、码头、文化舞台等景观元素,使整个区域富有趣味,同时靠近公园主要入口处,因此成为使用者最为青睐的区域。

但由于该区域地形平坦,没
有变化,且部分区域水体干涸且存在垃圾等废弃物污染,疏于管理,导致该区域景观质量较低。

文化展示区在九个区域当中评分最低,总分为18.2 分。

该区域即为福州国家森
林公园文化特色—正心寺所在区域。

该区域建筑富有特色,但属于管理。

植被色
彩单一,丰富度较弱,同时地形起伏不明显,对构筑物维护管理较弱,因此导致景观质量较差。

2.2 景观质量因素评估
从各景观质量评估因素分析可得:
地形在9 个景观空间单元中,评分高于3 的有6 个,低于3 分的有3 个。

公园内自然地形起伏变化丰富,溪流贯穿全园,形成山川与溪谷并存的景观,构成生动
有趣的细部地貌特征。

植被的评分,高于3 分的有6 个,低于3 分的有3 个。

植被种类丰富且配置具有层次,园内栽有大量珍贵稀有苗木,设有多个珍稀植物园,极具观赏价值。

色彩通过评估,高于3 分的有5 个,低于3 分的有4 个。

色彩丰富程度较为单一,缺乏变化。

水体、山体等景观要素亦缺乏明显的色彩变化,专类植物园存在季相
变化,但颜色仍较为单一。

水体通过评估,高于3 分的有2 个,低于3 分的有7 个。

目前水体景观效果较差,由于属于管理和维护,水体缺乏特色,存在干涸、断裂现象,同时由于施工及人造垃圾,导致废弃物堆积等现象存在,影响了水体的整体景观效果。

建筑及构筑物通过评估,高于3 分的有4 个,低于3 分的有5 个。

建筑及构筑物能与公园的整体风格融合,且具备一定文化特色,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有疏于发展、维护,存在一定的破损,因此导致景观质量较低。

植被覆盖程度通过评估,高于3 分的有7 个,低于3 分的有2 个。

作为森林公园,园区突出特色,具备较高的植被覆盖度,且大多呈现良好的自然景观状态,质量较高。

人文景观通过评估,高于3 分的有4 个,低于3 分的有5 个。

森林公园具有较好的文化底蕴,且现存正心寺、烈士纪念碑等文化景观,但由于缺乏景观营造和宣传,导致人文景观分为较弱,几乎感受不到,因此导致未将人文景观作为自身特色及优
势发展,较为可惜。

3 结论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势起伏变化明显,山涧溪谷与层峦叠翠并存。

植被丰富,动植物均具备较高多样性,景观色彩丰富且有较为完善的设施,占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

同时园区内富有文化特色,包括正心寺在内的文化建筑使公园更具文化、科教内涵。

通过景观质量评估可得,9 个景观空间区域内,7 个景观空间区域属于A 级,整体具有较高景观质量,公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以及开发价值。

未来营建管理中,应注重及时修复自然灾害对公园景观造成的损伤,加强园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及水体的管理建设及植物养护。

并且应大力发展现有文化特色,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以期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未来具备更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为福州市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势起伏明显,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价值,因此成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南方地区森林公园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快速推进[20],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其景观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齐津达[5]利用SBE 法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进行视觉景观评价,侧重使用者主观感知结果;廖颜姣[8]利用VRM 法评估台湾白沙湾游憩区,事先未考虑地形因素,且未确保固定高度拍摄等,本研究利用VMS 评价法客观地对森林公园进行分区、分级,以便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每一区域具体分级类型,并以此为参考对森林公园进行有效改善。

此方法亦适用于,其他满足相似特征的国家森林公园及非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期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级后,进行有效提升,为国内众多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营建提供参考。

运用VMS 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对森林公园景观现状进行评价并帮助森林公园管理中确立目标及改进方向,提升其竞争力,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及发展建设提
供指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屠星月,黄甘霖,邬建国.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9,39(2):421-431.
[2]邓位,李翔.英国城市绿地标准及其编制步骤[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6):20-26.
[3]杨建明,余雅玲,游丽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市场细分——基于游憩动机的因子-聚类分析[J].林业科学,2015,51(9):106-116.
[4]陈丽军,苏金豹,赵希勇,等.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优质化发展对策研究——以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2019,2.
[5]齐津达,傅伟聪,李炜,等.基于 GIS 与 SBE 法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J].西北林学
院学报,2015,30(2):245-250.
[6]陈梓茹,朱志鹏,陈晶茹,等.基于AHP 的公共游憩设施评价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植
物大观园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5(9):7-10.
[7]埃卡特·兰格,伊泽瑞尔·勒格瓦伊拉,等.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 2012,
28(3):5-14.
[8]廖颜姣,李霄鹤,洪样,等.VRM 景观美质评估法的运用——以台湾白沙湾游憩区为例[J].龙岩
学院学报,2013:31(5):50-54.
[9]陈梓茹,傅伟聪,朱志鹏,等.基于VRM 与SBE 法的闽西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价研究—以张地村、涵前村、南坑村为例[J].现代园艺,2015:8.
[10]丁振民,黄秀娟,朱佳佳.CVM 评价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理论效度——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科学,2018,54(8):134-141.
[11]阙晨曦,池梦薇,陈铸,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及驱动力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6):169-177.
[12]刘群阅,林毅伟,潘明慧,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功能评价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6(3):69-74
[13]胡承康,兰思仁.基于SWOT 分析的城郊型森林公园发展策略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1):59-64.
[14]刘群阅,陈烨,张薇,等.游憩者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评估关系研究——以福州
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8,40(2):381-391.
[15]严娟娟,黄秀娟.基于TCM 方法的旅行成本测算与游憩价值评估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15(4):62-67.
[16]林方喜,李赓,张燕青.闽江口景观资源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2009,25(24):303-307
[17]侯锦雄,林宗贤.视觉资源经理系统在国家风景区之建构——以日月潭国家风景区为例[J].都市计划书,2001,28(1):69-83.
[18]YEOMANS.A proposed biophysical approach to visual absorption
capability[J].Proceedings of Our National Landscape,1979:172-181.
[19]USDI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BLM
manual[M].Washington,DC: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6.
[20]刘东雷.基于景观评估的城市景观设计—以廊坊新世纪商业步行街改造设计为例[J].设计,2015(7):36-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