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的七天七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事变中的七天七夜
作者:龙抗病胡新华
来源:《老友》2008年第01期
皖南事变前夕,为了扩大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新四军组建了新1支队,由陈毅直接指挥。

在陈毅的正确指挥下,新四军新1支队取得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胜利,鼓舞着皖南地区人民的斗争情绪,群众积极拥军支前,踊跃参军参战。

在这大好形势下,新1支队1团的两个营得到扩充,于是诞生了新1团。

担任新一团团长的是出生于江西永新县,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张铚秀。

面对新四军队伍和根据地的日益扩大,"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便坐卧不安,一次又一次地限制新四军的活动地区,企图使新四军跳进日军的战略包围圈,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在新四军正确执行党中央的抗战策略和政策下,蒋介石所设计的阴谋虽一个个没有得逞,但皖南地区已经被日、伪、顽反动武装所盘踞,一场艰苦复杂的斗争已一步步逼来……
1941年1月1日,皖南漫天风雪,满山满谷被积雪覆盖,天气异常寒冷。

驻扎在峨岭、担任整个部队左前卫的新1支队奉命出发东进。

翌日,突然又接到命令,改为向东南行动。

一路上,只见国民党已经在路卡、隘口、山头布满了部队,虽做了伪装,但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那种剑拔弩张的局势。

1月6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

当新四军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顾祝同、上官云相所部8万人的袭击。

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地与敌人搏斗了7昼夜。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张铚秀带领担任新1支队前卫任务的新1团刚到大康王东南地段,敌人从四面的山岭、路口、道卡……向正在行军的新1团发起了进攻,来势相当凶猛。

幸亏张铚秀与政委丁麟章早有防范,部队前进时,步步选择了有利于迅速展开战斗的地形。

枪声一响,张铚秀立即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予以还击,进行突围。

敌人的袭击,新1团未受重大损失。

为了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张铚秀根据战斗形势,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争夺敌人预先占领的阵地,敌我双方展开了阵地争夺战。

夺得有利阵地,就能获得突围的立足点和主动权,就能牵制敌人的兵力,就能有效地掩护主力和兄弟部队。

而敌人,丢了先占领的阵地,就意味着包围圈被打破。

这样,战斗异常激烈,形成了对峙态势。

根据侦察员的侦察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态势,张铚秀及时调整作战策略,集中力量,攻打敌人的薄弱之处,采取边前进边夺取前方阵地的战法,向榔桥河方向前进。

1月8日,新1团向榔桥河岸守敌发起进攻。

由于选择了敌人设防的弱点,战斗不到半天的工夫,我军就夺取到几个有利山头,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黄昏时分,张铚秀率部向北移动,行进不到几里,就接到支队傅秋涛司令员的通知,要求他把原来的阵地夺回来,掩护主力突围,待支队部和老1团过后,他团随队跟进。

接到命令,
张铚秀立即部署1营和3营,又从东北面返回东南面,跳进敌人的包围圈,不惜代价夺回原来的阵地,压住敌人,掩护兄弟部队和主力突围。

掩护任务完成后,部队悄悄从山上往东南方向转移。

走到磅山时,天边已透出了亮光,经过一昼夜的战斗,伤亡人数增加,电台被打坏,1营完成任务后与团部失去了联系。

按照原来支队部突围那天的部署,傅司令员告诉他,主力突围后,会在对面山头燃起3堆大火,以示联络。

然而,现在一直没有看到火光,经过多方联络和搜寻的结果,沿着支队突围的路线去寻找的侦察员,也没有发现主力部队踪迹;司号员向几个不同方向吹联络号,也只有老1团特务营等几个小单位答了号。

更为严重的是,追寻支队部回来的侦察员报告,原先前进的道路,已经被敌人控制,新1团面临着一场孤军突围的苦战。

于是,张铚秀抓紧进行突围的战斗。

正在此时,敌人的炮声、枪声就从四面八方响起,逼近了新1团的磅山阵地。

磅山是一个关键性的阵地,关系到部队的存亡。

为了坚守这个阵地,张铚秀与所有指挥员深入战斗前沿,团部指挥所附近也成了战场。

11日下午,政委丁麟章、参谋长徐赞辉先后负伤。

傍晚,战斗稍停,张铚秀安置政委和参谋长离队后,就与支队特派员雷耿商量,由他担任政委。

部队完全陷入困境,战斗减员逐渐增加,给养已断,弹药也严重不足,同上级联系完全中断。

为了摆脱困境,张铚秀只有依靠侦察员的情报,来分析敌情,决断突围路线。

据侦察情况,在他们面前有两个突围方向:一是东南方向,二是西北方向。

从东南方向突围,正面虽没有敌军设防,但人生地不熟,路程也远,还有几条大河阻隔,若顽军集结,后果难料。

从西北方向突围正面虽有一支国民党设防的战斗力强的川军部队,但此地方人情熟,地形熟,当地群众基础又好,即使部队打散了,隐蔽起来也好打游击,再说冲过包围圈,这支川军部队估计也不会尾随追击。

于是,张铚秀选择了向西北方向突围。

12日清晨,雨雪霏霏,天边刚刚闪出一点亮光,新1团就发起了绝路求生的战斗。

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冲出包围圈,战士们发扬近战歼敌的顽强作风,冲到离敌最近的地方,短兵相接,面对面的持枪对刺,肉搏相拼……在困境中,战士们迸发出了一种无穷的力量,一个人顶上了几个人,几个人打垮了几十个、几百个敌人。

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自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士刺刀拼断了,举起铁锹向敌人砍去……终于,敌人的防线被新1团撕开了,部队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

在这次突围中,新政委雷耿光荣牺牲了。

随后一路突围,部队终于冲出了包围圈。

历经七天七夜突围后,针对所处的形势,为了保存力量,张铚秀带领新1团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避免同敌人直接正面接触,隐蔽行动寻找主力部队。

经过1个多月的艰难寻找,终于来到了皖中根据地的无为地区。

此时,新1团只剩下200多人。

每当回忆此时,张铚秀将军总是记忆犹新。

他说,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200多名战士就像是200多颗火种,播撒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增添了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