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中草药种类繁多,其处理程序主要有:洗涤→清理和选择→去皮→修整→蒸、煮、烫→浸漂→熏硫→发汗→干燥。

因药材品种要求和产地不同,以上程序不是每种中药材都需要。

但一般以下几种方法最为普遍:
1.修整。

首先除去杂草、泥沙,然后经过修整,除去非入药部分,方能入药。

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

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黄芩;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

2.蒸、煮、烫。

某些含淀粉、糖类或黏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

有的药材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只有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才能保持药材不变质。

也有某些药材需要通过蒸煮方法加工才能保证药效,如黄精、百合、天麻、白芨、宣木瓜、马齿苋等。

再如百部、天冬、薤白等水分较多的药材,采收后可放人沸水中烫泡片刻,这样不但容易干燥,且易于剥皮,又能增加药材的透明度。

蒸煮或浸烫药材时应注意掌握火候、水温和加工时间。

以刚熟透为度,蒸烫过度会使药材软烂,有损质量。

此外,桑螵蛸、五倍子等药材。

蒸煮后杀死内部虫卵及蚜虫,才能保持药性。

3.切制。

药材应在鲜时加工切片。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茯苓、玄参等。

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行干燥:果实大而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一些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行干燥。

经过这样的趁鲜切制。

不但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药材功效。

4.干燥。

根据气候、设备条件、药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采取以下6种干燥方法:
①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

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黄芪、牛蒡子、决明子以及丹皮、杜仲等。

晒干法操作简便,但不同药材晒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全草、叶类、花类药材晒后易破碎,应稍回润后再捆装;某些带油质、糖质的药材及易褪色变质的花叶类药材不宜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走油、泛糖或褪色变质。

可以进行晾晒。

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在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大风吹散,并要经常翻晾,促其及早干燥,如紫苏、薄荷、菊花等。

②阴干。

阴干法是把鲜品置于室内或棚下通风较好的地方,促使水分自然蒸发而使其干燥的方法。

色泽鲜艳的叶类、花类、草类及含芳香、挥发性物质的药材,晒后会使绿色的叶子变黄,使花瓣变色破碎。

芳香昧散失,有效成分挥发,降低药效,因此须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为充分利用空间,可在棚内或室内支杆立架,或在垂直的立柱上钉上横梁,把鲜品摊放在器具内,分层放置,最好安置
排風扇加快干燥,如藿香、薄荷、留兰香、款冬花、月季花、玫瑰花、红花、芫花等。

③烘干。

利用烘房或火炕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

在烘干时,应严格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会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得超过60℃,温度再高则颜色发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也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就应掌握在28~42℃。

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烘干为止。

该法适用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干燥。

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将红外高温除湿干燥新技术用于加工原药材。

该法效率高、耗能低、成品质量好,应该考虑采用。

④干燥机烘干。

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

温度可控,适合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

⑤远红外加热干燥。

这是一项新的干燥技术,籽仁果粒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

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⑥微波干燥法。

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使药材达到卫生标准,并能防止药材在储存过程中发霉和生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