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形式
董甜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有三种形式:一是可以通过变调或既变调又变韵的形式表达复数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我、你)上,即屈折式;二是可以在人称代词(他)和部分指人名词后添加复数标记(的、们)表达复数意义,即加标式;三是同时使用变调(或既变调又变韵)和添加复数标记两种手段表达复数意义,一般用于人称代词(我、你)上,我们称之为混合式。

关键词:西安方言;复数;变调
文章编号:ISBN978-7-5369-4434-4(2020)04-030-07作者简介:董甜(1994—),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方向:汉语语法。

项目介绍:本研究得到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安方言及其周边方言的复数范畴研究”(编号:19JZ059)的资助。

引言
西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方言区,是北方地区最古老的方言之一。

通常我们说的西安方言是指西安市城三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郊三区(灞桥区、雁塔区、未央区)的方言(王军虎1996;兰宾汉2011)。

关于西安方言的研究,目前已有不少成果,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安方言复数表达形式的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称代词、普通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上,分别来看:关于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变调表达复数意义,如张成材(1958),张崇(2000);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除了变调之外,人称代词还可以通过添加复数标记“的”表达复数意义,如王军虎(1996),孙立新(1997、2002、2008),彭晓辉(2008),兰宾汉(2011),齐旺(2011),张晶(2011)等。

对于普通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学界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王军虎(1996)认为普通名词可以添加复数标记“的”或“们”表达复数意义。

兰宾汉(2011)则认为普通名词后面不能添加复数标记“的”。

整体看来,对于西安方言复数表达形式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形式上,缺乏对普通名词等其他名词性成分的研究。

对于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研究多以语音为主,对其语法分布缺乏系统的描写。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西安方言六个方言点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调查了人称代词、普通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复数形式的语法分布①。

综合调查结果和现有研究成果,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形式可以呈现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通过变调或既变调又变韵的形式表达复数意义,即屈折式②;第二类是可以通过添加复数标记(助词/词缀)表达复数意义,即加标式;第三类是可以使用屈折且加标的形式表达复数意义,即混合式。

下文将扼要介绍三种表达形式的语法分布情况:一、屈折式
西安方言可以通过变调或既变调又变韵的手段表达复数意义,这一形式主要体现
在人称代词“我”“你”上,人称代词“他”不能通过这一手段表达复数意义(张成材1958、王军虎1997、孙立新1997、2002、2008、兰宾汉2011、齐旺2011),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人称代词“我”“你”复数形式的分布情况:
(一)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复数形式
综合已有文献,对于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复数表达形式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我”可以通过变调的方式表达复数意义,读[ŋɤ53]时表示单数,读[ŋɤ21]时表示复数,如张崇(2000);第二种认为“我”需要通过变调且变韵的方式表达复数意义,读[ŋɤ53]时表示单数,读[ŋε21]或[ŋæ21]时表示复数,如张成材(1956)、王军虎(1996)、孙立新(1997、2002、2008)、齐旺(2011)等③;第三种认为“我”有两种复数形式,只变调([ŋɤ21])或变调且变韵([ŋε21])都可以表达复数意义,如兰宾汉(2011)。

根据我们的重新调查,调查结果与王军虎(1996)、孙立新(1997)等学者的观点一致,即认为西安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需要通过既变调又变韵的方式表达复数意义,读[ŋɤ53]时表示单数,读[ŋε21]时表示复数。

(1)我[ŋɤ53]出去呀。

我出去呀。

(2)我[ŋε21]出去呀。

我们出去呀。

“我[ŋε21]”表示“我们”,语义上不包括听话人在内。

齐旺(2011)指出西安方言的“我[ŋæ21]”作主语时,既可以表示排除式也可以表示包括式。

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我[ŋε21]”只能表示排除式,暂未发现“我[ŋε21]”表示包括式的情况。

西安方言第一人称的包括式一般用“咱[tsai24]”表示,“咱[tsai24]”和“我[ŋε21]”在使用上不能互换。

例如:
(3)我[ŋε21]走些。

我们走吧。

(4)咱走些。

我们走吧。

例(3)、(4)都可以理解为“我们走吧”,但两句在语义上有区别,例(3)中“我[ŋε21]”不包括听话人在内,例(4)中“咱”则包括听话人在内。

与关中地区其他方言点(如临潼、韩城、旬邑等)不同,西安方言“我”需要通过变韵且变调的方式表达复数意义,其他方言点只需要采用变调的形式④。

如表1:
表1:西安、临潼、韩城、旬邑方言“我”单复数读音对比
复数形式“我[ŋε21]”的语法功能有以下两点:
1.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

例如:
(5)我[ŋε21]都说了半天咧。

我们都说了半天了。

(6)让我[ŋε21]把活做完再说。

让我们把活干完再说。

(7)我[ŋε21]的钱花完咧。

我们的钱花完了。

复数形式“我[ŋε21]”与单数形式“我[ŋɤ53]”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都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

但是在定语位置上,复数形式“我[ŋε21]”比单数形式“我[ŋɤ53]”分布范围广。

当中心语是普通名词时,“我[ŋε21]”和“我[ŋɤ53]”都可以出现在定语位置上,如例(8)、(9)。

当中心语是称谓词和地点词语时,定语只能用复数形式“我[ŋε21]”,不能用单数形式“我[ŋɤ53]”(王军虎1996),如例(10)、(11)。

比较:
(8)a.我[ŋɤ53]的钱花完咧。

b.我[ŋε21]的钱花完咧。

(9)a.我[ŋɤ53]作业写完咧。

b.我[ŋε21]作业写完咧。

(10)a.*我[ŋɤ53]爸不让去。

b.我[ŋε21-24]爸不让去⑤。

(11)a.*我[ŋɤ53]屋今儿有事呢。

b.我[ŋε21-24]屋今儿有事呢。

西安方言的这一现象并不是特例,唐正大(2014)指出,在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着用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修饰亲属关系和集体关方言点单数复数
西安我[ŋɤ53]我[ŋε21]
临潼我[ŋɤ53]我[ŋɤ31]
韩城我[ŋɤ42]我[ŋɤ31]
旬邑我[ŋɤ51]我[ŋɤ31]
系现象,这是可能是受认同心理的影响。

2.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如例(12)(13);但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14)(15):
(12)*仨/几个我[ŋε21]走咧,你再坐一下。

(13)*让仨/几个我[ŋε21]把活做完再说。

(14)我[ŋε21]仨/几个走呀。

我们三个/几个要走了。

(15)让我[ŋε21]仨/几个先把活做完。

让我们仨/几个先把活做完。

(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复数形式
相比于第一人称代词“我”需要通过变调且变韵表达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复数形式只需要变调,读[ȵi53]时表示单数,读[ȵi21]时表示复数(王军虎1996;孙立新1997、2002、2008;兰宾汉2011;齐旺2011)。

例如:
(16)你[ȵi53]等一下再走。

你等一下再走。

(17)你[ȵi21]等一下再走。

你们等一下再走。

西安方言第二人称代词“你”符合关中方言区人称代词变调的规律,即表示单数时读上声,表示复数时读阴平调(兰宾汉2011:167)。

如表2所示:
表2:西安、临潼、韩城、旬邑方言“你”单复数读音对比
方言点单数复数
西安你[ȵi53]你[ȵi21]
临潼你[ȵi53]你[ȵi31]
韩城你[ȵi42]你[ȵi31]
旬邑你[ȵi51]你[ȵi31]
复数形式“你[ȵi21]”的语法功能有以下两点:
1.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

例如:
(18)你[ȵi21]吃咧饭再走。

你们吃了饭再走。

(19)把你[ȵi21]抬也要抬去。

把你们抬也要抬去。

(20)啥都往你[ȵi21-24]屋拿。

什么都往你家里拿。

(21)*啥都往你[ȵi53]屋拿。

“你[ȵi21]”的语法功能与“我[ŋε21]”基本上相同,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

在定语位置上修饰称谓词和地点词时只能用复数形式“你[ȵi21]”,不能用单数形式“你[ȵi53]”。

2.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如例(22)(23);但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24)(25):
(22)*两个/几个你[ȵi21]作业写完咧没?
(23)*把两个/几个你[ȵi21]能的不行。

(24)你[ȵi21]俩/几个作业写完咧没?你们两个/几个作业写完了没?
(25)把你[ȵi21]俩/几个能的不行。

把你们两个/几个厉害的不行。

二、加标式
除了屈折式,西安方言还通过可以添加复数助词“的[ti0]/[tɕi0]”或“们[men0]”的形式表达复数意义。

“的”“们”都是西安方言常用的复数助词,但二者的语法分布有所区别。

以下我们将重点介绍复数标记“的[ti0]/[tɕi0]”和“们[men0]”的语法分布情况。

(一)复数助词“的[ti0]/[tɕi0]”
王军虎(1996)、孙立新(2002)、兰宾汉(2011)等指出,西安方言存在一个标注复数意义的“的[ti0]”。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重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西安灞桥区、碑林区一带,复数助词“的”除了可以读作[ti0],也可以读作[tɕi0],[tɕi0]与[ti0]在意义和功能上没有区别。

相比较而言,[ti0]的使用频率更高。

西安方言复数助词“的”可以出现在人称代词和极个别指人名词后面。

人称代词“我、你、他”后面都可以加上“的”表达复数,但是在西安方言中,人称代词“我[ŋɤ53]”“你[ȵi53]”只有通过屈折的手段转化为“我[ŋε21]”“你[ȵi21]”之后才能在“的”前面出现,只有人称代词“他”
可以直接在“的”前面出现。

本节只讨论人称代词“他”与复数助词“的”的结合情况,人称代词“我、你”放到混合式一节中讨论。

“他”单独出现时只能表示单数意义,加上“的”之后,表示复数意义“他们”,例如:
(26)他出去咧。

他出去了。

(27)他的出去咧。

他们出去了。

张崇(2000)、兰宾汉(2011)指出西安方言中“他[tha21]”既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第三人称代词“他[tha21]”在句中出现时一般只能表示单数意义,“他出去咧”只能表示“他”一个人,不能表示多个人。

例(27)中“他”添加复数标记“的”后,“他的出去咧”指的是“他们出去了”。

兰宾汉(2011)认为“的”表复数的用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只用于人称代词之后,一般名词之后的“的”并不表示多数。

根据我们的重新考察,复数标记“的”可以用在指人名词“娃”后面,不过复数标记“的”在指人名词后的使用十分受限,目前仅发现“娃的”一个例子。

“娃”在一般情况下指代家里的某一个孩子,如例(28),添加复数标记“的”之后“娃的”指的是至少两个孩子,如例(29)。

(28)娃出去咧。

孩子出去了。

(29)娃的出去咧。

孩子们出去了。

人称代词“他”或指人名词“娃”加上复数标记“的”之后的语法功能有以下两点:
1.可以作主语、宾语,不能作定语。

例如:
(30)他的回去咧。

他们回去了。

(31)娃的都吃咧。

孩子们都吃过了。

(32)村长叫他的。

村长叫他们。

(33)让娃的先吃。

让孩子们先吃。

(34)*他的的衣裳烂咧。

(35)*娃的的书丢咧。

人称代词“他”和指人名词“娃”原本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加上复数标记“的”之后只能作主语、宾语,不能作定语,因为西安方言中存在与复数标记“的”同音同形的结构助词“的”,并且在西安方言中复数标记“的”与结构助词“的”不能共现,如例(34)、(35)。

但是在关中其他方言点存在复数标记“的”与结构助词“的”共现的情况,如在周至方言中可以说“娃的的书丢咧”⑥。

2.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

例如:
(36)*俩/几个他的在屋里头学习呢。

(37)*他的俩/几个在屋里头学习呢。

(38)*俩/几个娃的在屋里头学习呢。

(39)*娃的俩/几个在屋里头学习呢。

人称代词“他”原本不受数量结构修饰(*两个/几个他),但是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他俩/几个),加上“的”之后,既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36)、(37)。

普通名词“娃”原本可以受数量结构修饰(俩/几个娃),但是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娃俩/几个),加上“的”之后,也是既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38)、(39)。

(二)复数标记“们[men0]”
跟普通话(朱德熙1982)一样,西安方言中也存在一个复数助词——“们”。

王军虎(1996)指出西安方言中“们”可以附着在“先后”“弟兄”“姊妹”“媳妇”“娃”等普通名词后面表达复数意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一律不用“们”。

但是根据我们的重新调查,西安方言中“们”不仅可以用在指人名词后,还可以用在人称代词后面。

例如:
(40)师傅们给我帮咧大忙咧。

师傅们给我帮了大忙了。

(41)你看阵娃们做些事。

你看现在的孩子们做的事。

(42)我们那天不是跑去领钱去咧。

我们那天不是跑去领钱去了。

(43)这两天害病都花你们的钱。

这两天生病都花你们的钱。

(44)这事嫑让他们知道。

这件事不要让他们知道。

人称代词后面的“们”可能是受普通话的影响,因为我们注意到在老派方言中,一般不用“人称代词+们”的形式。

“人称代词+们”的形式多见于中派及新派方言。

跟复数助词“的”的情况一样,人称代词“我
[ŋɤ53]”“你[ȵi53]”只有通过屈折的手段转化为“我[ŋε21]”“你[ȵi21]”之后才能在“们”前面出现,只有人称代词“他”可以直接在“们”前面出现。

因此,本节只讨论人称代词“他”与复数助词“们”的结合情况,人称代词“我、你”放到混合式一节中讨论。

人称代词加“们”与人称代词加“的”在语义上没有区别,“他们”和“他的”都表示复数,在语法功能上有所不同:人称代词加“们”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人称代词加“的”只能作主语和宾语,不能作定语。

比较:
(45)a.他们回去咧。

b.他的回去咧。

(46)a.村长叫他们。

b.村长叫他的。

(47)a.他们的衣裳烂咧。

b.*他的的衣裳烂咧。

人称代词加“们”与人称代词加“的”在主语、宾语位置上可以互换,如例(45)、(46),但在定语位置上只能用“们”不能用“的”,如例(47)。

人称代词加“们”形成的格式不能被数量结构修饰,但是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

人称代词加“的”形成的格式既不能被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

比较:(48)a.*三个/几个他们回去咧。

b.*三个/几个他的回去咧。

(49)a.村长叫他们三个/几个。

b.*村长叫他的三个/几个。

西安方言中人称代词加“们”形成的格式在语法功能上与普通话一样,都不能被数量结构修饰,但是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48a)、(49a)。

相比较于复数助词“的”,“们”在指人名词之后的使用范围更广,除了能跟在“娃”后面,还能跟在“媳妇、婆娘、老师、师傅、弟兄、姊妹”等名词后面。

能够出现在“们”前面的指人名词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集合名词,即“姊妹、弟兄/兄弟、先后”等。

集合名词原本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但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加上复数标记“们”之后,可以受表示概数的数量结构修饰,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

例如:
(50)a.*兀些那些弟兄 b.兀些弟兄(51)a.*三个弟兄 b.*三个弟兄们(52)a.姊妹三个/几个
b.*姊妹们三个/几个
集合名词“弟兄、姊妹”原本不能受表数量结构修饰,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50a)、(51a)、(52a)。

添加复数助词“们”之后,集合名词“弟兄、姊妹”被普通名词化,只能受表概数的数量结构修饰,如例(50b),不能受表示确数的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51b)、(52b)。

另一类是非集合名词,如“媳妇、娃、师傅、婆娘”等。

这一类词原本可以受表示确切数目的数量词或数量结构修饰,如例(53a)(54a),但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55a)。

加上复数标记“们”之后,能且只能受表示概数的数量结构修饰,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54b):
(53)a.俩娃 b.*俩娃们那些兄弟们(54)a.致些娃 b.致些娃们这些孩子们(55)a.*娃三个/几个 b.*娃们三个/几个
三、混合式
王军虎(1996)、孙立新(1997)、兰宾汉(2011)、齐旺(2011)、张晶(2011)等学者注意到,西安方言还可以同时采用屈折且加标的方式表达复数意义,如“我[ŋε21]的”“你[ȵi21]的”。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西安方言中还有“我[ŋε21]们”“你[ȵi21]们”的形式。

我们将同时使用两种手段表达复数意义的形式称之为混合式,混合式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我”“你”上。

例如:
我[ŋε21]的/们一搭儿学习呀。

我们一
起学习呀。

你[ȵi21]的/们先走,我一会儿再去。

你们先走,我一会儿再去。

采用屈折且加标表达复数意义的形式在汉语方言中并不普遍,典型的代表是西安方言和晋方言(如临猗方言、芮城方言等),如表3:(见下)
“我”“你”采用屈折手段构成的复数形式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但是在定语位置上比较受限,例如:
(58)我[ŋε21]的/们咋说都行。

我们咋说都行。

(59)队长让你[ȵi21]的/们过去。

队长让你们过去。

(60)我[ŋε21]们单位今儿放假。

我们单位今天放假。

(61)*我[ŋε21]的单位今儿放假。

(62)*你[ȵi21]的/们爸上班不?
“我/你+的”和“我/你+们”结构可以自由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如例(58)(59)。

但是在“我/你+的”不能出现在定语位置上,,如例(61)(62)。

“我/你+们”能且只能出现在集体名词前面,不能出现在亲属称谓前面,如例(60)(62)。

从与数量结构结合的情况上看,“我/你+们”不能被数量结构修饰,但是可以受数量结构复指,如例(63a)(64a)。

“我/你+的”既不能被数量结构修饰,也不能受数量结构复指。

如例(63b)(64b):
(63)a.*三个我[ŋε21]们
b.*三个我[ŋε21]的
(64)a.你[ȵi21]们三个
b.*你[ȵi21]的三个
四、结论及余论
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和调查情况,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形式可以呈现为屈折式、加标式和混合式三类。

具体分布请看表4:(见下)
方言点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单数复数单数复数西安我[ŋɤ53]我[ŋε21]的/们你[ȵi53]你[ȵi21]的/们
山西临猗⑦我[ŋuɤ53]我[ŋuɤ31]得你[ȵi53]你[ȵi21]得
山西芮城⑧我[ŋuo53]我[ŋuo31]的你[ȵi53]你[ȵi21]的
表3:西安、临猗、芮城方言“我”“你”复数形式对比类别
人称代词普通名词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指人名词非指人名词屈折式我[ŋε21]你[ȵi31]---
加标式--他[t h a21]的/们娃的/们-
混合式我[ŋε21]的/们你[ȵi31]的/们---
表4:西安方言复数表达形式总表
由上述的区分和概括可知,西安方言的复数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和指人
名词上,非指人名词一般不通过变调或加标的手段区别单复数。

在人称代词中“我、你”的复数形式可以通过屈折式和混合式表达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只能通过添加复数标记“的/们”表达复数意义。

西安方言的指人名词也只能通过添加复数标记“的/们”表达复数意义。

但是,为什么西安方言中会有屈折、加标、混合三种复数表达形式?这需要从历时的角度考虑。

虽然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通过已有的一些分析(张崇2000、彭晓辉2008)来看,西安方言复数形式的发展主要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

此外,人称代词“我”“你”“他”,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复数表达形式?这似乎也是跟历时演变有关的,也需要我们利用更多的历史和方言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注释:
①屈折(inflection)指通过语素(词根或词缀)内部音位的交替来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戚雨村1993)。

联系到汉语来看,通过变调或变韵来表达语法意义也是屈折的一种。

②西安方言为本文作者的母语,文中关于西安方言的语料部分来自于本人内省,部分由调查合作人提供。

本文并不对解释所有例句,只对有必要的例句加以翻译。

③[ε]和[æ]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王军虎(1996)记作[ŋε21],张成材(1956)、孙立新(1997、2002、2008)、齐旺(2011)记作[ŋæ21]。

④文中临潼、韩城、旬邑的语料来自孙立新(2013)。

⑤西安方言中两个阴平字连读时,前字变为阳平调,后字不变(兰宾汉2011:13)。

⑥周至方言的语料“娃的的书丢咧”由刘道海同学提供。

⑦山西临猗方言语料来自于史秀菊(2003)。

⑧山西芮城方言语料来自于李改样(1997)。

参考文献:
[1]侯精一.山西、陕西沿黄河地区汉语方言第三[2]人称类型特征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层次[J].中国语文,2012,(4).
[2]兰宾汉.西安方言语法调查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李改样.芮城方言的人称代词[J].语文研究, 1997,(4).
[4]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齐旺.壮语、汉语人称代词比较浅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
[6]史秀菊.山西临猗方言人称代词的音变[J].方言,2003,(4).
[7]史秀菊.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现形式[J].方言,2010,(4).
[8]孙立新.关中方言略说[J].方言,1997,(2).
[9]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J].方言, 2002,(3).
[10]孙立新.西安方言研究[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
[11]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报,2008,(2).
[12]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3]唐正大.认同与拥有——陕西关中方言的亲属领属及社会关系领属的格式语义[J].语言科学, 2014,(4).
[14]王春玲.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综合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15]王军虎.西安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6]杨炎华.复数标记“们”和集合标记“们”[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6).
[17]张成材.商县方言的人称代词[J].中国语文, 1958,(1).
[18]张崇.西安、吴堡等地的单音复数人称代词及其成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19]张晶.临汾方言与太原方言、西安方言词法比较[D].云南: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1.
[2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