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3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溶液
基础知识部份
一、填空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哪四种性质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具有渗透压。

起决定作用的是蒸汽压下降。

2、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粒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3、在寒冬植物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降低了细胞液的凝固点,以至细胞液不结冰,植物仍能生长,这表现出植物的耐寒性。

4、海水鱼放在淡水中,由于产生溶血现象而死亡,这是因为鱼细胞中的渗透压>淡水的渗透压所致。

5、将26.3gCdSO4固体溶解在1000g水中,起凝固点比纯水降低0.285K,则CdSO4在水中的解离度为21.43%。

6、把下列溶液的凝固点和渗透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A、0.02 mol·L-1KCl;B、0.01 mol·L-1K2SO4;C、0.02 mol·L-1 C6H12O6;D、0.02 mol·L-1HAc。

凝固点是A<B<D<C;渗透压是C<D<B<A 。

二、计算题:
1、樟脑的熔点是178℃,取某有机物晶体0.014g与0.20g樟脑熔融混合,
(樟脑的K f = 40℃·Kg·mol-1)测得其熔点为162℃,求此物质的相对分子量。

解:Δt=K f m b
178-162=40×0.014/0.2×10-3×M
M=175g.mol-1
2、已知某非电解质水溶液298K是的蒸汽压为3137.0Pa,该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为3147.0Pa,计算该稀溶液的沸点。

自测部份
一、选择题:
1、互不发生反应的A、B和C三种理想气体,按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2mol和3mol混合后总压为303.9kPa,其中B气体分压为(A)kPa。

A、101.3
B、50.65
C、151.95
D、202.6
2、气体常数取值错误的是:(D)
A、82.06 cm3·atm·k-1·mol-1
B、8.314 J·k-1·mol-1
C、0.08206 dm3·atm·k-1·mol-1
D、8.314 dm3·P a·k-1·mol-1
3、5%乙二醇(分子量为62)和5%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它们的蒸汽压是(B)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比较
4、0.345g硫溶于21.5gCS2中,沸点比纯溶剂的沸点高0.121K,则硫在CS2中的分子式(K b=1.93)(D)
A、S
B、S3
C、S4
D、S8
5、相同质量的尿素(CO(NH2)2)和葡萄糖(C6H12O6)分别溶于0.1Kg 水中形成稀溶液,尿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之比为(B)
A、1:1
B、3:1
C、1:3
D、2:1 分子量之比60:180
6、在100g水中溶解6g分子量60的非电解质,则该溶液的沸点为( D )
A、1.86℃
B、101.86℃
C、0.512℃
D、100.512℃
二、判断题:
1、在常压下将NaCl固体撒在冰上,冰发生融化。

(√)
2、土壤中的水分能传递到植物中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比植物细胞的大。

(×)
3、植物在较高温度下,仍耐干旱是因为细胞液汁的蒸汽压下降所致。

(√)4、静脉输液时,常用0.9%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这是因为它们
与血液是等渗溶液。

(√)5、将等体积2 mol·L-1NaCl溶液和2 mol·L-1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
一天后发现蔗糖溶液的体积比NaCl溶液的体积大。

(×)
化学热力学基础
3.用熵变∆S 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只适用于孤立系统。

4. ∆G < 0 正向自发变化
∆G = 0 处于平衡态
∆G > 0 正向非自发变化
9.∆c H m Θ(C 6H 12O 6, s) = ∆r H m Θ= ∑B
B ν∆f H m Θ(B)
= 6∆f H m Θ(CO 2, g) + 6∆f H m Θ(H 2O, l) -∆f H m Θ
(C 6H 12O 6, s)
-2803.03 = 6 ⨯ (-393.51) + 6 ×(-285.83) -∆f H m Θ(C 6H 12O 6, s)
∆f H m Θ(C 6H 12O 6, s) = 6 ⨯ (-393.51) + 6 ×(-285.83) + 2803.03 = -1273.01 kJ·mol -1
10. ∆r H m Θ= 2⨯(-90.83) - 2⨯61.317 = -304.294 kJ·mol -1
∆r S m Θ= 2⨯70.29 -2⨯174.96 -205.14 = -414.48 J·mol -1·K -1
298K 时,∆r G m Θ=∆r H m Θ-T ∆r S m Θ=-304.294-298⨯(-414.48) ⨯10-3 = -180.78 kJ·mol -1<0
所以298K 时,反应正向进行。

因为∆r H m Θ<0,∆r S m Θ < 0,低温可使∆r G m Θ< 0,所以
T < θθm
r m r ΔΔS H = 48414102943043..-⨯-= 734.2 K 14.⑴减小;⑵增大;⑶增大;⑷减小;⑸增大
15.⑴ ∆r H m Θ
= (-601.7) + (-393.50 ) - (-1095.8) = 100.6 kJ·mol -1
∆r S m Θ = 213.74 +26.94 - 65.70 = 174.98 J·mol -1·K -1
∆r G m Θ = (-394.359) + (-569.43) - (-1012.1) = 48.31 kJ·mol -1 > 0 298 K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⑵ 1148 K 时 ∆r G m Θ = ∆r H m Θ - T ∆r S m Θ = 100.6 - 1148 × 174.98 ⨯ 10-3 = -100.28
kJ·mol -1
⑶ 在100 kPa 压力下,MgCO 3 (s)分解的最低温度
T >θθm
r m r ΔΔS H = 981741061003..⨯= 574.9 K
第二章化学平衡
基础知识部份
一、选择题:
1、已知H2(g) + CO2(g) = H2O(g) + CO(g) 平衡常数为K1;
H2(g) + 1/2O2(g) = H2O(g) 平衡常数为K2;
在同温度下反应CO2(g) = CO(g) + 1/2O2(g)的平衡常数K3等于(D)
A、K1 - K2
B、、K1 + K2
C、K2 / K1
D、K1 / K2
2、下列反应方程式中用平衡常数表达式K = 1/P H2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C)
A、H2(g) + S(s) = H2S(g)
B、H2(g) + S(l) = H2S(g)
C、H2(g) + S(s) = H2S(s)
D、H2(g) + S(g) = H2S(g)
3、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

在相同温度下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K P为原来的(D)
A、3倍
B、2倍
C、9倍
D、不变
4、已知反应2NO(g) + O2(g) = 2NO2(g)为放热反应。

,到达平衡后,欲使
平衡向左移动的条件是(D)
A、降温与降压
B、升温与增压
C、降温与增压
D、升温与降压
5、某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反应相应的平衡常数
K1和K2的关系是(B)
A、K1>K2
B、K1<K2
C、K1 = K2
D、无法判断
6、在某一温度下,反应:2SO2(g) + O2(g) = 2SO3(g)的平衡常数为K,在
同温度下SO3(g) = SO2(g) + 1/2O2(g)的平衡常数是(D)
A、(1/K)-1/2
B、K/2
C、1/K
D、(1/K)1/2
7、在763.15 K 时,反应H2(g) + I2(g) = 2HI(g)的平衡常数K C = 45.9,当
各物质的起始浓度[H2] = 0.0600 mol·L-1,[I2] = 0.400 mol·L-1和[HI] = 2.00 mol·L-1进行混合,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是(B)
A、自发向右进行
B、自发向左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
1、反应2CO(g) + O2(g) →2CO2(g)在某温度达平衡,K C = 0.5,在同温度下,当体系中:[CO] = [O2] = [ CO2] = 1mol·L-1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当体系中:[CO] = [O2] = [ CO2] = 10mol·L-1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反应2NO(g) + O2(g) = 2NO2(g)在227℃时,其K0C/K0P等于4157 。

K0C/K0P=(RT)-Δn
3、在400K时抽空容器,NH4Cl(s) = NH3(g) + HCl(g)反应达平衡时,总
压为P = 100KPa,其K0P为0.25 。

4、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当Q P<K0P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Q P=
K P时,反应达平衡。

三、判断题:
1、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不论参加反应的物质起始浓度如何,
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都相同。

(×)
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可用来判断指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
3、反应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 + H2O的平衡常数关系式中,不含[H2O] (×)
4、浓度或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仅改变平衡点,而不改变平衡常数值。

(√)
第三章酸碱平衡
基础知识部份
1. (1)欲配制250cm3 pH=5.00的缓冲溶液,需在125cm3浓度为1.0 mol·dm-3NaAc溶液中加入浓度为6.0 mol·dm-3的HAc和水各多少cm3?
(2)欲配制1.0dm3HAc浓度为1.0mol·dm-3、pH= 4.5的缓冲溶液,需用固体NaAc·3H2O多少克?需用浓盐酸(12mol·dm-3)多少毫升?(K HAc= 1.76×10-5,NaAc·3H2O分子量为136)
2、分别计算下列混合溶液中的pH。

已知:NH3·H2O的K b= 1.77×10-5。

(1) 300cm30.500mol·dm-3HCl与200cm30.500mol·dm-3NaOH混合;
(2) 50.0cm30.200mol·dm-3NH4Cl与50.0cm30.200mol·dm-3NaOH混合;
(3) 50.0cm30.200mol·dm-3NH4Cl与20.0cm30.200mol·dm-3NaOH混合;
(4) 25.0cm30.200mol·dm-3NH4Cl与50.0cm30.200mol·dm-3NaOH混合。

自测部份
1、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不会产生影响的是(B)
A、弱电解质种类
B、溶液中弱电解质浓度
C、温度
D、溶剂种类
2、0.1mol·dm-3醋酸溶液稀释两倍,其H+浓度和pH值的变化趋势各为(B )
A、增大和减小
B、减小和增大
C、均减小
D、均增大
3、能使溶液pH值变小的是:(D)
A、0.1 mol·dm-3醋酸溶液中加入NaAc晶体
B、0.1 mol·dm-3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NaCl晶体
C、0.1 mol·dm-3Na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晶体
D、0.1 mol·dm-3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NH4Cl晶体
4、饱和H2S水溶液中,下述几种离子中存在最少的是:(C)
A、H3+O
B、HS-
C、OH-
D、S2-
5、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和电离常数K与其浓度的关系是(B)
A、K与浓度有关,α与浓度无关
B、K与浓度无关,α与浓度有关
C、二者均与浓度有关
D、二者均与浓度无关
6、在配制FeCl3溶液时,应当在稀释前加入( B )
A、少量氨水
B、少量盐酸
C、少许Fe粉
D、加热
7、按照质子酸碱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酸中必然含有氢
B、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C、碱不可能是中性分子
D、任何碱获得质子后就成了酸
8、下列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值最大的是(B)
A、0.1 mol·dm-3HCl和0.1 mol·dm-3NaAc
B、0.1 mol·dm-3HCl和0.2 mol·dm-3NaAc
C、0.2 mol·dm-3HCl和0.2 mol·dm-3NaAc
D、0.2 mol·dm-3HCl和0.1 mol·dm-3NaAc
9、下列缓冲溶液缓冲能力最大的是(C)
A、0.2 mol·dm-3HAc 0.1升
B、0.2 mol·dm-3NaAc 0.1升
C、A和B等量混合后的溶液
D、将A稀释至0.2升并与B混合后所得溶液
10、下列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
A、H3O+和OH-
B、H2PO4-和HPO42-
C、NH4+和NH3
D、H2CO3和HCO3-
11、50cm30.2 mol·dm-3NaOH溶液与100cm30.1 mol·dm-3HAc混合,溶液的pH值为(pKa = 4.75) C=0.0667mol.L-1(A )
A、8.8
B、3.0
C、4.8
D、11.0
12、欲使氨水的电离度增大一倍,应在300cm30.2 mol·dm-3NH3·H2O中加水多少毫升?(C)
A、300cm3
B、600 cm3
C、900 cm3
D、1200 cm3
13、NH3的共轭酸是(B)
A、NH2-
B、NH4+
C、NH2OH
D、NH3·H2O
14、欲配制PH值为5.00的缓冲溶液,可在100ml0.5mol·L-1的醋酸溶液中
加入NaAc·3H2O(pKa = 4.75,M = 136g·mol-1) ( A)
A、12.0g
B、1.8g
C、3.1g
D、18g
15、已知HAc的pKa = 4.75,HF的pKa = 3.45,HCN的pKa = 9.31,则下
列物质的碱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C)
A、F- > CN- > Ac-
B、Ac- > CN- > F-
C、CN- > Ac- > F-
D、CN- >F- >Ac-
16、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现有下列各组物质,应选择的是(C)
A、甲酸及其共扼碱(pKa ≈4)
B、醋酸及其共扼碱(pKa ≈5)
C、氨水及其共扼酸(pKb ≈5)
D、羟胺及其共扼酸(pKb ≈9)
17、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下列各溶液在相同浓度下H+浓度最大的是
(C)
A、HAc ( Ka = 1.76×10-5 )
B、HCN ( Ka = 4.93×10-10 )
C、HCOOH ( Ka = 1.77×10-4 )
D、H2CO3 ( Ka1 = 4.3×10-7 ,Ka2 = 5. 6×10-11 )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
基础知识部份
一、填空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Ksp表达式:Ag2SO4(s) ___________________,
Ni3(PO4)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Ag+]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饱和溶液:
①Ag2SO4 (Ksp = 1.20×10-5),②Ag2CO3 (Ksp = 8.45×10-12)
③AgCl (Ksp = 1.77×10-10) ,④AgNO3,⑤AgI (Ksp = 8.51×10-17)
____⑤<③<②<①<④____。

2、已知Ca(OH)2的Ksp = 5.5×10-6,则其饱和溶液的PH=__12.35_____。

3、常温下某难溶电解质AB2(分子量为80)在水中的溶解度S =
2.4×10-3g·dm-3,其Ksp = _____1.08×10-13______。

4、1ml0.02mol·dm-3BaCl2溶液与3ml0.01mol·dm-3H2SO4混合,沉淀后溶
液中[Ba2+]·[SO42-] = _1.58×10-10_,[Ba2+]= ____6.32×10-8__ mol·dm-3(已知Ksp(BaSO4) = 1.58×10-10)。

四、计算题:
1、将10ml0.01mol·dm-3MgCl2和10ml0.01mol·dm-3NH3·H2O相混合后,通
过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生成。

(K b=1.76×10-5,Ksp = 1.2×10-11)
2、混合溶液中含有0.010mol/L的Pb2+和0.10mol/L的Ba2+。

向溶液中逐
滴加入K2CrO4溶液,何者先沉淀?当第二种沉淀出现时,第一种离子的浓度是多少?能否用K2CrO4将两者完全分离?
自测部份
一、选择题:
1、在AgI饱和溶液中,下列哪种物质能使AgI更多地沉淀(B )
A、KCl
B、AgNO3
C、KNO3
D、饱和AgI溶液
2、已知AgCl、AgBr、AgI的Ksp分别为1.77×10-10、5.35×10-1
3、8.51×10-17,在上述三种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A、AgCl
B、AgBr
C、AgI
D、不能确定
3、等体积等浓度的Pb(NO3)2溶液和KI溶液混合后生成PbI2沉淀,下列哪种物质能使沉淀溶解( A )
A、NaNO3
B、Pb(NO3)2
C、NaI
D、KI
4、AgBr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1,在0.01mol·dm-3CaBr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2,在0.01mol·dm-3NaBr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3,则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C)
A、S1 > S2 > S3
B、S3 > S2 >S1
C、S1> S3 > S2
D、S3>S1=S2
5、已知AgCl、CaF2的Ksp分别为1.77×10-10和1.46×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aF2的溶解度比AgCl大
B、CaF2的溶解度比AgCl小
C、二者溶解度相等
D、二者溶解度大小不能确定
6、在一混合离子溶液中,Cl-、Br-、I-的浓度均为0.0001mol·dm-3,若滴加1.0×10-5mol·dm-3AgNO3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C)
A、AgBr、AgCl、AgI
B、AgI、AgCl、AgBr
C、AgI、AgBr、AgCl
D、AgCl、AgBr、AgI
7、在1升极稀的AgNO3溶液中,加入1ml1.0×10-4mol·dm-3的NaCl溶液,无沉淀析出时,溶液中两离子浓度的关系为(A)
A、[Ag+]<Ksp /[Cl-]
B、[Ag+]= Ksp •[Cl-]
C、[Ag+]= [Cl-] / Ksp
D、两离子浓度无依赖关系
二、判断题:
1、两种难溶电解质,其中Ksp较大者,溶解度也较大。

(×)
2、MgCO3的溶度积Ksp=6.82×10-8, 这意味着在所有含MgCO3的溶液中,
[Mg2+] = [CO32-],而且[Mg2+] [CO32-] = 6.82×10-8。

(×)3、室温下,在任何CaF2水溶液中,Ca2+和F-离子浓度的乘积都等于CaF2
的Ksp值(不考虑有无CaF+离子的存在)。

(×)
4、要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沉淀剂越多越好。

(×)
5、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

(×)
6、溶解度和溶度积都能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趋势。

(×)
7、Ag2CrO4的Ksp = 9.0×10-12,[Ag+] = 3×10-6 mol·dm-3,则与Ag+达成平
衡的[CrO42-] = 0.5mol·dm-3。

(×)8、AgCl的Ksp = 1.77×10-10,现将1ml0.001mol·dm-3的NaCl溶液和
1ml0.002 mol·dm-3的AgNO3溶液混合,则无明显现象发生。

(×)
第五章氧化还原
基础知识部份
一、填空题: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①5SO32-+ 2MnO4-+ 6 H+ === 2 Mn2+ + 5 SO42-+ 3 H2O(酸性介质)
②Bi(OH)3 + Cl2 + OH-=== BiO3-+ Cl-+ H2O(碱性介质)
2、标准状态下,将反应H2 + 2Fe3+ === 2H+ + 2Fe2+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符号为:P t|Fe3+(C1),Fe2+(C2)‖H+(C3)|H2(p)|P t。

3、配置SnCl2溶液时,先加入一定量浓盐酸后,再加水稀释,是为了___
防止水解__,而在SnCl2溶液中常加入Sn粒是为了__防止氧化___。

I2能否使Mn2+氧化为MnO2 ? _____不能__________
4、在Fe—Ag原电池中,若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电池
电动势将____增加____;若向Ag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则电池电动势将____减小______。

6、电池Cu∣Cu2+(0.01mol·dm-3)‖Cu2+(2mol·dm-3)∣Cu的正极反应为:
_Cu2++2e→Cu__,负极反应为:__Cu→Cu2++2e_______ ;电池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中同时存在Hg2+和Cl2,当加入Sn2+离子,问Hg2+和Cl2中何者先与Sn2+发生反应?_____ Cl2优先_______。

已知:E0(Cl2/Cl-)=1.36V,E0(Hg2+/Hg)=0.851V,E0(Sn4+/Sn2+)=0.154V。

二、计算题:
1、在pH=6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设其他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①Cr2O72- + Br- + H+ === Br2 + Cr3+ + H2O
②MnO4- + Cl- + H+ === Mn2+ + Cl2 + H2O
2、实验测定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780V,求该溶液的氢离子浓度。

Pt ∣H2(P0) ∣H+(xmol·dm-3)‖Ag+(1.00mol·dm-3) ∣Ag(s)
自测部份
一、选择题:
1、在Mn 3O 4中,锰的氧化数为: ( B )
A 、+312
B 、+232
C 、+332
D 、+ 43
1 2、Fe 3O 4 + Cr 2O 72- + H + → Cr 3+ + Fe 3+ + H 2O 在上述反应配平时,下列哪一组数字为反应物Fe 3O 4和H +的系数: ( A )
A 、6和62
B 、2和31
C 、6和31
D 、2和61
3、已知E 0(Br 2/Br -)=1.07V ,E 0(Sn 2+/Sn) =0.14V ,
E 0(Hg 2+/Hg 22+) =0.92V ,E 0(Fe 3+/Fe 2+) =0.77V ,
则在标准状态时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D )
A 、Br -和Hg 2+
B 、Br -和Fe 3+
C 、Hg 22+和Fe 3+
D 、 Sn 和Fe 3+
4、已知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E 0 = 1.51V
MnO 2 + 4H + + 2e → Mn 2+ + 2H 2O E 0 = 1.23V
那么电对MnO 4-/ MnO 2 的E 0是 ( B )
A 、0.28V
B 、1.70V
C 、3.74V
D 、3.28V
5、对于由下列反应Zn +2Ag + = Zn 2+ + 2Ag 构成的原电池,欲使电动势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B )
A 、增大C(Zn 2+)
B 、增大C(Ag +)
C 、增大锌电极的表面积
D 、减小C(Ag +)
6、KI 与FeCl 3溶液相混合,加入CCl 4,CCl 4层显红色的原因是 ( B )
A 、I -溶在CCl 4层
B 、I -被Fe 3+氧化成I 2,I 2溶在CCl 4层
C 、FeCl 3溶在CCl 4 层
D 、I -被Fe 3+还原成I 2,I 2溶在CCl 4层
7、下列电极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将其有关的离子浓度减半时,
电极电势增大的电极是 ( B )
A、Cu2+ + 2e == Cu
B、I2(s) + 2e == 2I-
C、Ni2+ + 2e == Ni
8、已知Sn4+ +2e == Sn2+的E0(Sn4+/Sn2+)=0.15V。

在101.3KPa和25℃时,测得该电对的电极电势为0.1V,则该电极溶液中,离子浓度必定是(C)
A、[Sn4+] > 1mol·dm-3
B、[Sn4+]/[ Sn2+]> 1
C、[Sn4+]/[ Sn2+]< 1
D、[Sn4+] < 1mol·dm-3
9、由电对Cr2O72-/Cr3+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E0(Cr2O72-/Cr3+) >
E0(Fe3+/Fe2+),若溶液的pH值增加,则原电池的电动势将(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该
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哪一个(C)
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自发进行
D、反应非自发进行
二、判断题: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数升高。

(√)2、用导线把电池的两极连接起来,立刻产生电流。

电子的流动是从负极经
导线而进入正极。

因此在负极上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要发生氧化反应。

(×)
3、根据反应MnO2(s) + 4HCl(浓) == MnCl2 + Cl2 +2H2O 制得氯气。

因为:
E0(MnO2/Mn2+) =1.21V < E0(Cl2/Cl-) = 1.36V,所以反应不能向右进行,因而不能制得氯气。

(×)
4、在水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的相应电对具有最小的电极电势。

(√)
5、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恒为零。

(×)
6、在HCOOH和CH4中,碳的氧化数相等。

(×)
7、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适用于任何条件的水溶液的反应。

(×)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基础知识部分
1、根据下列配合物的名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二硫代硫酸合银(Ⅰ)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氯合铂酸(Ⅱ)六氨合铂(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四硫氰二氨合铬(Ⅲ)酸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序号化学式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名称
A [Cu(NH3)4]SO4 Cu2+NH3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B [Ni(CO)4] Ni CO 4 四羰基合镍
C Na3[Co(NO2)6] Co3+NO2 6 六硝基合钴(Ⅲ)酸钠
D K3[Fe(CN)6] Fe3+CN- 6 六氰合铁(Ⅲ)酸钾
E [Pt(NH3)2Cl2] Pt2+ NH3、Cl- 4 二氯二氨合铂(Ⅱ)
F Na2[SiF6] Si4+F-
3、[Ag(S2O3)2]3-溶液中加入KI溶液有黄色沉淀析出,再加入KCN溶
液,沉淀又可溶解,比较二者K f的大小:K f[Ag(S2O3)2]3-﹤_ K f[AgCN2]。

4、将深兰色的含有CuSO4和NH3·H2O的混合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
6mol·dm-3NaOH10滴,_浅蓝色_ Cu(OH)2沉淀生成;另一份加入H2S 水溶液1滴,__黑色__ CuS沉淀生成。

5、配合物之间的转化方向是由稳定常数____小_____的转化为稳定常数__大____ 的。

6、若要使某离子生成沉淀而溶解,沉淀的溶度积常数__越小______,而生成的配离子越_稳定__ ,则沉淀的溶解效应越_大__ 。

7、可以用稳定常数的大小比较__同类型_ 配合物的稳定性,稳定常数越__
大__,配合物越_稳定_。

自测部分
一、选择题:
1、关于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正确说法是:(B)
A、配位体个数
B、与中心离子配合的配位原子数
C、多齿配位体的个数
D、配位体半径越大,配位数越大
2、在0.1mol·dm-3的Na3[FeF6]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A、Na+ > F- > Fe3+ > [FeF6]3-
B、Na+> Fe3+ > [FeF6]3- > F-
C、Na+ > [FeF6]3- > F- > Fe3+
D、[FeF6]3- > Na+ > F- > Fe3+
3、已知[Ag(CN)2]-的K f= 1.0×1021,[Ag(CNS)2]-的K f= 4.0×108,[Ag(NH3)2]+的K f = 1.7×107,在上述三种同浓度的溶液中含[Ag+]较大的是(C )
A、[Ag(CN)2]-溶液
B、[Ag(CNS)2]-溶液
C、[Ag(NH3)2]+溶液
D、不能确定
4、配位反应Fe3+ + 6F- === [FeF6]3-达到平衡后,若向体系加入酸,平衡怎样移动:(已知[FeF6]3-的K f= 1.0×1016,K HF = 3.53×10-4)(B)
A、向右
B、向左
C、不动
D、不能判断
5、将KSCN分别加入到下列溶液中,不发生反应的是(D)
A、FeCl3溶液
B、Fe(NO3)3溶液
C、NH4Fe(SO4)2溶液
D、K3[Fe(CN)6]溶液
6、下列物质能作为螯合剂的是(C)
A、H2O
B、H2O2
C、H2N-CH2-CH2-CH2-NH2
D、(CH3)2N-NH2
7、在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F后,溶液(A)
A、颜色褪去
B、颜色加深
C、产生沉淀
D、无变化
8、氨水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C)
A、发生置换反应
B、发生分解反应
C、发生配合反应
D、发生沉淀反应
9、乙二胺(en)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为(A)
A、2
B、4
C、6
D、8
二、判断题:
1、向CuSO4溶液中滴加NH3·H2O,将有铜盐沉淀析出,最终Cu2+将完全沉淀(×)
2、螯合物比一般配合物更稳定,是因为其分子内存在环状结构。

(√)
3、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仅为带正电荷的离子。

(×)
4、螯合剂中配位原子相隔越远,形成的环越大,则螯合物越稳定。

(×)
5、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是电子对的接受体,配位体是电子对的
给予体。

(√)
6、在Fe3+溶液中加入NaF后,Fe3+的氧化性降低。

(√)
7、在[FeF6]3-溶液中加入强酸,不影响其配离子的稳定性。

(×)
8、在[FeF6]3-溶液中加入强碱,会影响其配离子的稳定性。

(√)
物质结构基础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6组量子数
①n=3, l=1, m=-1; ②n=3, l=0, m=0;
③n=2, l=2, m=-1; ④n=2, l=1, m=0;
⑤n=2, l=0, m=-1; ⑥n=2, l=3, m=2;
其中合理的一组的是(B)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④⑤⑥
D. ②④⑤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 角量子数l 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B. 角量子数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C. 磁量子数m 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D. 2l+1等于原子轨道的数目
3.下列哪一组数值是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l,m,m s)(D)
A、1,0,0,+1/2
B、2,1,0,+1/2
C、3,2,1,+1/2
D、4,0,0,+1/2
二、判断题:
1. n=1时,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轨道.(×)
2. n=3时,有3s,3p,3d三个轨道.(×)
3.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
4. m=0的轨道是s轨道.(×)
5. 电子云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所分散成的云.(×)
6. 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可以用n,l,m,m s四个量子数.(√)
7. s轨道是个圆圈,而p电子是沿“8”字形轨道运行.(×)
8. 任何原子中(n-1)d轨道的能量总比ns轨道的能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