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2012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件单元总结提升1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 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80 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 国经济困难、政治动荡,各国共产党或工
人党领导人实行政治多元化,随之,反对
派势力取得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 性变化。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 大挫折。
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 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 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从
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
中,垄断组织形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
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开始积极地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经
济地位而努力。③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形成了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趋势得到加强。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二战结束到90年代初的国际格局 (1)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日意三个
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两个大国,以欧
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
中力量被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 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衰退。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 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历了三次转变:①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
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②六、
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西欧、
日本经济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三足鼎 立局面。③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竞争局面。④90年代以 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
(4)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 兴产业的产生;资本主义各国第一、二产 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
(1)各国内部:各国通过推行社会改革,实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适当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内部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战后初期, 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②六、七十年代呈 现出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西欧、日本不愿意像过去那样受美国的控制,
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不复存在, 形成了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新格局,取代了战前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2.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格局 (1)随着苏联解体,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随之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2)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①促使国际格局 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 原因是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
化和经济区域化。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发展中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形 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专题· 链接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 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
成,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国家政权同垄断资 本相结合为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经济危机采取不
同形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 政”是其典型代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 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成为促进战后资本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高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 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
单元总结提升
线索梳理 ►主题线索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1)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①东欧:
1948~1953年,苏联模式在东欧确立,这
一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为恢复和发展东欧 各国的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 变了落后的面貌。②苏联:第四个五年计
(2)5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改革有成有败。① 东欧: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东 欧国家进行了改革,因没能从根本上摆脱
的矛盾。②市场:一战后,以“委任统治”制
度对殖民地进行瓜分。③科技条件:20世纪20
年代,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④生产关系
的调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注重调 整政策。
特点:①美、日发展突出,美国逐渐掌握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②潜藏危机,发展 短暂。
(4)第四次快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 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第三次科
特点:日本、联邦德国发展尤为迅速,使美 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进一步巩 固到出现动摇。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 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
民地。
(3)由理想变成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一战”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苏俄(苏联),“二战”后,东欧出现了
(2)经济模式:战后各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加强国家向投资大、
风险大的重要工业部门的投资,不同程度
地推行国有化政策,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 性,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等措施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3)经济格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经
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
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 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 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 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
第三次是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一时期,中国在
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
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 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加健 康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
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 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
5.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 想。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
2.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1)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条件;②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 夺——市场、资源条件。 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 起,最终于19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对世界格局的
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
苏联模式和苏联的控制,最终均未成功。
②苏联:先后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但最终均未使 苏联摆脱经济困境。③中国:1978年开始 的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成就巨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 (1)二战后初期,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2)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 共中央总书记,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无法 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12月8日,明斯
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 志着苏联开始解体;12月22日,俄罗斯等 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 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 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 动迅速蓬勃发展,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 崭新阶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4. 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 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
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 体系”。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 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
(1)经济状况:①战后初期西欧各国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及马歇尔计划的
援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②50~70年代,欧美各国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 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实现
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③70
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 象,通货膨胀严重。④80~9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由“滞胀”转入调 整复苏的时期,各国经济稳步增长。
技革命的开展,成为最有力的因素。③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④资本主义 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 界的掠夺。
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发展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对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格局: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为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经济格
局奠定了基础。③对世界格局:西方国家 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冷战”的实 施,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④使世 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⑤对教育地位:
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工业文明逐渐取代 农业文明。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
断壮大。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伴而生。
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成 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快速发展(19世纪晚期) 原因:①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②市场条件: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③社会环境:19世纪70年代以后30年 间,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④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垄断组织。 影响:①资产阶级剥削方式:资产阶级注重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②殖民扩张:
刺激帝国主义国家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③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美 德发展迅速,赶超英法;英法发展缓慢, 地位下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
(3)第三次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左右)
原因:①社会环境: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在一定时期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
3.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 国经济困难、政治动荡,各国共产党或工
人党领导人实行政治多元化,随之,反对
派势力取得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 性变化。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 大挫折。
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 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 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从
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
中,垄断组织形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
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开始积极地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经
济地位而努力。③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形成了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趋势得到加强。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二战结束到90年代初的国际格局 (1)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日意三个
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两个大国,以欧
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
中力量被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 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衰退。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 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历了三次转变:①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
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②六、
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西欧、
日本经济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三足鼎 立局面。③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竞争局面。④90年代以 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
(4)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 兴产业的产生;资本主义各国第一、二产 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
(1)各国内部:各国通过推行社会改革,实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适当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内部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战后初期, 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②六、七十年代呈 现出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西欧、日本不愿意像过去那样受美国的控制,
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不复存在, 形成了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新格局,取代了战前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2.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格局 (1)随着苏联解体,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随之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2)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①促使国际格局 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 原因是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
化和经济区域化。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发展中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形 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专题· 链接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 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
成,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国家政权同垄断资 本相结合为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经济危机采取不
同形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 政”是其典型代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 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成为促进战后资本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高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 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
单元总结提升
线索梳理 ►主题线索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1)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①东欧:
1948~1953年,苏联模式在东欧确立,这
一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为恢复和发展东欧 各国的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 变了落后的面貌。②苏联:第四个五年计
(2)5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改革有成有败。① 东欧: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东 欧国家进行了改革,因没能从根本上摆脱
的矛盾。②市场:一战后,以“委任统治”制
度对殖民地进行瓜分。③科技条件:20世纪20
年代,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④生产关系
的调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注重调 整政策。
特点:①美、日发展突出,美国逐渐掌握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②潜藏危机,发展 短暂。
(4)第四次快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 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第三次科
特点:日本、联邦德国发展尤为迅速,使美 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进一步巩 固到出现动摇。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 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
民地。
(3)由理想变成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一战”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苏俄(苏联),“二战”后,东欧出现了
(2)经济模式:战后各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加强国家向投资大、
风险大的重要工业部门的投资,不同程度
地推行国有化政策,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 性,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等措施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3)经济格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经
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
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 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 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 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
第三次是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一时期,中国在
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
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 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加健 康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
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 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
5.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 想。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
2.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1)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条件;②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 夺——市场、资源条件。 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 起,最终于19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对世界格局的
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
苏联模式和苏联的控制,最终均未成功。
②苏联:先后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但最终均未使 苏联摆脱经济困境。③中国:1978年开始 的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成就巨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 (1)二战后初期,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2)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 共中央总书记,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无法 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12月8日,明斯
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 志着苏联开始解体;12月22日,俄罗斯等 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 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 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 动迅速蓬勃发展,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 崭新阶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4. 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 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
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 体系”。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 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
(1)经济状况:①战后初期西欧各国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及马歇尔计划的
援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②50~70年代,欧美各国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 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实现
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③70
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 象,通货膨胀严重。④80~9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由“滞胀”转入调 整复苏的时期,各国经济稳步增长。
技革命的开展,成为最有力的因素。③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④资本主义 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 界的掠夺。
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发展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对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格局: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为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经济格
局奠定了基础。③对世界格局:西方国家 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冷战”的实 施,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④使世 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⑤对教育地位:
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工业文明逐渐取代 农业文明。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
断壮大。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伴而生。
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成 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快速发展(19世纪晚期) 原因:①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②市场条件: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③社会环境:19世纪70年代以后30年 间,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④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垄断组织。 影响:①资产阶级剥削方式:资产阶级注重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②殖民扩张:
刺激帝国主义国家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③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美 德发展迅速,赶超英法;英法发展缓慢, 地位下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
(3)第三次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左右)
原因:①社会环境: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在一定时期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