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单元测试题(七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第7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单元测试题(鲁教
七下)
【单元主题】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学会依法保护自己,过安全健康的生活。
【复习目标】1、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2、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与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4、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重点复习题】1、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
2、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中学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7、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8、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9、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强化训练题】
一、填空题
1、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____,毒害人的____,危害人的____。
2、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_____做起。
4、我们是党和国家的____,是中华民族的____。
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____,_____。
5、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规定了法律责任。
6、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______共同责任。
7、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是_______,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小时偷针,大时偸金”。
说明
A.小时候偷针的人,长大了就去偷金子
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
C.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犯罪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犯罪
2、23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的下发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创设了社会文化环境。
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的最显著特征是()
A.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
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上学路上,看见同学被殴打。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A.少管闲事继续上学
B.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
C.不顾一切地上前搏斗
D.驻足围观起哄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今年1日起开始施行。
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
B.道德约束
C. 国家强制力
D.自觉遵守
6、据调查,截至1,中国网民达到2.1亿,中学生上网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对于中学生上网这一现象,正确的态度是
A.拒绝上网,因为网上不良诱惑太多
B.学会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C.上网越多越好,因为可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D.想上便上,想不上就不上
7、呼和浩特市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因攻击2200多个境内外网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
青少年应当
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6%是通过吸毒感染。
而吸毒者大多又是因有不良嗜好、经受不住不良诱惑才误入“雷区”的。
因此,我们中学生要防止误入更多的“雷区”,正确的做法是
①坚决管住自己、克服不良嗜好②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不沉迷于网吧游戏④经常吸烟、喝酒⑤坚决拒绝“黄、赌、毒”的引诱⑥主动选择学会拒绝的艺术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9.下列做法有助于解决右边这组漫画所反映问题的有
①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督
②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其健康文明上网
③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
④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B)
①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②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段:“未成年人年龄小,各方面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
定的限制,其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
第二段:“目前,已形成以两部法律为主,包括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继承法、婚姻法、母婴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在内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形成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四大保护领域。
“
上述第一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二段文字中指出的“目前,已形成以两部法律为主……法律体系。
”请回答是哪两部法律?有些同学认为:在我国,已形成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及四大保护领域,青少年一定能健康成长。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从16日起,在我国营运的网络游戏中都必须推行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否则不允许运营。
按照要求,防沉迷系统依据如下标准开发:未成年人一天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游戏收益为正常;超过3小时以后的2小时为“疲劳”游戏时间,游戏收益将降为正常值的50%;如果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系统将会把游戏经验值及收益计为0,强迫未成年人下线休息。
上述材料说明了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这方面的保护?
3、【鞭挞丑恶理性思考】
小王同学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他和奶奶一起生活。
有一天,一位。
“热心人”急匆匆找到奶奶说:“你的孙子遭遇车祸,生命垂危。
现已被送至医院,急需手术和住院费用。
”奶奶急忙到银行提取数额较大的现金交给“热心人”,并随同他赶赴医院。
后来。
“热心人”借口缴费,逃之夭夭。
奶奶发现受骗上当,急忙向公安机关报案。
【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热心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请分析原因。
(2)小王同学们讲述了奶奶的遭遇.在班级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说:“今后可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由此我们想到缺失诚信的后果:
如果个人缺失诚信,
如果社会缺失诚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心灵身心健康
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杜绝不良行为
4、希望希望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5、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学校社会司法
6、全社会
7、非诉讼途径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C
6.B
7.D
8.C
9.A 10.B
三、非选择题
1、(1)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或答“法律护我成长”)
《中华人民其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更需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2、社会保护。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有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呵护。
3、 (1)属于犯罪。
因为“热心人”的行为具备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
(2)对应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均可。
如:如果个人缺失诚信,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一旦撒谎欺诈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如果社会缺失诚信,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无法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