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红歌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色歌谣,当年飘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城乡村落之间,激励着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为推翻反动统治、保卫新政权、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秋收起义部队带到井冈山来的,原北伐时期的一些革命歌曲,如《国际歌》、《打倒列强除军阀》等等;二是在井冈山时期历次反“进剿”和“会剿”中,人民群众自发编唱并传播开来的;三是伴随根据地土地革命深入和新政权的建设发展,人们有感而发创作并传唱开来的。
这些红色歌谣是人民群众根据其熟悉的民间曲调(如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或当时流行在部队的外国歌曲、中国古曲的曲调重新编写歌词而成的。
其歌词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直抒胸臆;旋律朴实凝练,富有个性;体裁丰富,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由于这些红色歌谣内容上贴近生活,曲调简练优美,歌词口语化,因而易记、易唱、易传播。
其中绝大部分还因此流传至今。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这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
的历史意义。
当地百姓据此以自己
熟悉的民间小调、山歌腔调编唱了
《三湾降了北斗星》:
“三湾降了北斗
星,满山遍野通通明,来了救星毛
委员,领导工农闹革命……”
随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
踏上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荆
竹山雷打石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
首次提出了“三项纪律”。
次年1月,
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总结部队分兵
发动群众的经验教训时,又提出了
“六项注意”。
随后,毛泽东在桂东
沙田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
注意”。
红军战士把“三大纪律,六
项注意”写在墙壁上、包袱布上,
行军时背着它,宿营时挂起来,无
论走到哪里,都时时处处作为检查
行动的标准认真执行。
后来,部队
就用《苏武牧羊》的曲调把它谱成
歌曲来传唱,称为《红军纪律歌》。
这首歌在红军中广泛传唱,凡是刚
参加红军的新战士,都首先要学唱
这首歌,并严格按歌曲所规定的内
容去做。
在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除了
军事训练以外,还积极开展政治思
想教育,并把大唱革命歌曲作为对
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歌
咏活动成了部队政治生活的一项重
要内容。
战士们无论是在学习、操
练,还是在行军、战前动员时,都要
唱革命歌曲。
他们除了利用战斗间
隙自己唱外,每到一地还组织群众
学唱,以此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27年11月,红军在井冈山茨坪
建立了自发性的业余宣传队,在对
群众的政治讲演中增加了文艺宣传
的形式。
当地群众本来就爱唱山歌
和民歌。
在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前,
他们经常通过歌谣来倾诉自己的痛
苦,表达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反
抗,如《雇农苦》、《倒苦水》、《诉
苦情》、《新十杯酒》等等。
这些歌
谣都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
活,最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剥削制度
的憎恨。
根据地人民就是唱着这种
诉苦歌,在党的领导下很快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铲除
封建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
1928年1月,遂川县成立了工
农兵政府,人民群众群情激奋,对
自己的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他们用民间小调填词编唱了《无钱
人享太平》的歌,唱出了劳苦群众
当家做主人后的自豪与喜悦心情。
当时正临近旧历新年,毛泽覃与何
长工还写了一首名为《过新年》的
诗,配上遂川的民间歌舞灯曲调教
给群众演唱。
“过新年,过新年,今
年不比往常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
土豪劣绅哭涟涟。
……”同年2月,
在砻市沙洲上,召开了宁冈县工农
兵政府成立大会。
会场上,鞭炮齐
鸣,锣鼓震天,掌声雷动,万众欢
腾。
当地群众编歌唱道:
“太阳出山
■叶福林. All Rights Reserved.
红艳艳,宁冈来了毛委员。
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
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从此亮了天。
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
”在分得土地,取得丰收之际,根据地人民又唱起了新编歌曲,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欣。
如《土地革命歌》、《还我地来还我田》、《劳苦工农庆翻身》等等。
当时有人用《调兵歌》的曲调填写了一首《分田歌》,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情境:“分田乐呀分田乐,先前无米煮,如今有米多,分田笑呵呵。
”1928年夏收时节,永新县塘边村的群众还编了山歌唱道:“哎呀嘞,天上(里格)太阳暖洋洋,田地(里格)稻谷金黄黄,全靠(里格)毛委员领导好,土地还农哟稻谷香!”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的一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在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在朱毛会师的盛大庆祝大会上,战士们自告奋勇上台唱山歌、唱小调。
有一位叫佟罗的女同志还表演了京剧清唱,博得了热烈的喝彩。
为了庆祝这次会师,宁冈龟边乡苏维埃的暴动队员还编唱了一首《朱德来会毛泽东》的四句头山歌,到处传唱。
其词为:“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红四军组建后,更加重视宣传工作,分别在军、团、营正式成立了宣传队,使红军的宣传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保证,从质量上得到提高,促进了红军政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红四军把部队歌咏活动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的三次操练和两次政治军事讲课,以及早晚点名都要唱革命歌曲,并形成了良好的制度。
当时传唱的革命歌曲主要有《国际歌》和《工农兵联合歌》。
据《伟大的道路》一书记载:在井冈山时,红四军军长朱德就开始收集部队所唱的歌曲,并把它们装订成册,随身携带。
“因为经常翻阅,都卷了边,而且有几页看都看不清了。
” 在这个歌本中,“最前面几首读来好像是刚从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人在倾诉,其他的则是旧调填新词。
有一首是《国际歌》,另一首是《国际青年歌》。
”“这本歌集包在一块褪了色的、沾有许多墨迹的红布里,装帧极为粗糙,朱德珍惜地用大拇指一页页掀着,顿时,井冈山的悬崖峭壁,青山翠谷,竹丛树林,芳芳花朵,以及山顶上几乎经年环绕的云雾,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在井冈山时期,对敌军事斗争是最主要的任务。
1928年4月以后,湘赣两省派来“进剿”、“会剿”红军的反动军队少则有八九个团,多时达十八个团。
而红军则在四军前委和边界特委的领导下,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展开对敌斗争,使根据地一天天扩展,土地革命一天天深入,工农政权一天天推广,革命武装一天天壮大。
在每次打败敌人之后,根据地的群众都要编唱歌曲庆祝胜利。
如《杨如轩带花潜逃》、《七溪岭战斗歌》、《二羊大败七溪岭》、《打垮江西两只羊》等等。
这些歌曲唱词嬉笑怒骂、幽默诙谐,淋漓尽致地描述了敌师长逃跑时钻狗洞,爬城墙的狼狈丑态;同时也热情讴歌了红军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战士的英勇善战。
龙源口战斗结束后,红军俘虏
了大批国民党士兵,何长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编了一首瓦解敌军士兵,提高他们觉悟的歌,配上泗州调,向这些俘虏兵演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首歌叫《劝白军弟兄们》,共有14段歌词,分别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白军士兵工农出身、无产阶级革命宗旨、红军官兵自由平等等方面,启发国民党士兵的思想认识和阶级觉悟。
许多俘虏兵听完演唱后,结合自身经历和有关实情,痛哭流涕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纷纷要求参加红军,调转枪口去打反动派。
1928年8月,湘赣敌军四个团乘我红军大队开往湘南之际,攻击井冈山。
我红军以不足一营之兵力,在黄洋界凭险抵抗,将敌击溃,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坚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群众马上编了歌谣唱道:“工农红军力量大,哨口做到黄洋界,做得高来做得好,反动派来了死得快。
”不久,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会师井冈山,避强击弱,机动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军沸腾。
在祝捷大会上,红军战士演出了套用京剧《空城计》形式填写新词的《空山计》,又名《毛泽
东守空山》。
该剧故事完整,情节感人,很受根据地军民的欢迎。
其中有一段唱词写道:“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
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
一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
你既占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还敢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还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
你来、来、来,我准备南瓜红(下转56页)红4军宣传科写在墙上的歌谣。
. All Rights Reserved.
开。
抗战期间,为了揭穿国民党的投降政策,中共中央公布了从1941年到1943年8月,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少将以上军官投降日寇的名单(投降日寇的国民党中委20人、高级将领58人),就是书报简讯社根据平时积累的人物资料提供给中央的。
解放战争进入到大决战阶段,为进一步孤立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打击蒋介石集团中好战分子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决定公布战争罪犯名单,第一批战犯名单包括蒋介石在内共44人,这份战犯名单就是由书报简讯社依据平时所积累
的国民党军政特人物资料向中央提
供的。
书报简讯社最初草拟了127
名战犯名单(包括军事方面39名,
政治方面42名,党、特方面39名,
还包括一些反动小党派战犯及其他
战犯),上报中央后经多次讨论,最
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审定公布了44
人名单。
书报简讯社的公开情报工作,
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有重要参考价
值的材料,也得到了党的领导人的
肯定。
1944年冬,毛泽东为书报
简讯社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
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
务”。
书报简讯社的成功实践,也使
公开情报在党的情报工作中确立了
重要地位,周恩来指出:我们的原
则应当是公开调查研究工作和秘密
情报工作密切结合,互相佐证,两
者不偏废。
1950年,书报简讯社负
责人薛樵还作为中央军委五名代表
之一,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
代表会议,在会议上印发的代表简
介材料中,称赞他“在从事情报工
作六年半来,贡献甚大”,这也可以
说是对书报简讯社公开情报工作的
评价。
■
(上接48页)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投降兵。
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
”
这段唱词调用京剧西皮二六,速度较慢,悠哉游哉。
京剧《空城计》本身便是一段妙趣横生的戏,以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流畅易学而得以广泛传播。
改编后的唱词平仄有序,颇具京剧韵味,而且充分表达了井冈山军民对敌人的藐视以及胜利后的喜悦,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井冈山根据地,妇女也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曾在茅坪马源坑跟当地妇女畅谈革命,指出女同志应该与男同志一起同心协力,推翻反动派的压迫和统治。
在毛委员的关怀教育下,整个茅坪的妇女都组织起来了,为红军洗补衣服,编打草鞋,砻谷筛米。
井冈山上到处洋溢着她们动人的歌声:“……毛委员教我们闹革命,砸烂千年铁锁链……”1928年6月,毛泽东又在永新塘边村启发和鼓励盛清莲等一批童养媳参加革命。
她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文艺活动的骨干。
在解放澧田、夺取敌人枪支的战斗中,这批妇女担负了诱敌的任务,配合红军和赤卫队打了大胜仗,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哎呀嘞,妇女同志好勇敢,鞭炮诱敌打胜仗。
吓得敌人叫爹娘,缴获敌
人好钢枪。
”她们则唱歌答道:
“哎呀
嘞,只因有了毛委员,童养媳才能扛
起枪。
毛委员恩情似海深,亲爹亲娘
比不上。
”一时塘边村妇女队名声大
振,许多妇女赶到塘边,要求参加妇
女队。
永新西乡汤溪的李右莲是个爱
唱山歌的姑娘。
当她一到塘边,便情
不自禁地唱起来:
“杉皮屋顶临大风,
纸糊灯笼怕火烘。
白军最怕我红军,
豪绅最怕我工农。
”毛泽东见她会唱
山歌,便鼓励她以山歌为武器,并
亲自教她唱国际歌。
1928年“八月失
败”后,宁冈有些农民听信谣言,跟
着反动派去了永新。
李右莲就曾用一
首“工农和红军原是一家人,打倒土
豪和劣绅。
反水农民莫受骗,回家割
禾受欢迎。
哎呀嘞,快快回家受欢
迎!”的山歌,动员了许多反水农民
回家。
每当红军打了胜仗回来,根据地
妇女就自发组织“慰劳组”去慰问。
她们一面给红军战士洗衣补衣,一
面就唱《慰劳歌》和赞扬红军的歌
曲,同时也要求战士们一同合唱或
相互对唱,根据地里到处充满欢声
笑语。
在战斗紧张时刻,妇女们主动
为红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
有时,她们就留在前沿阵地用唱歌的
方式向白军进行宣传。
她们所唱歌曲
的内容都是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宣传
工农红军的主张和劝告白军士兵向
红军投诚等。
这类歌曲有《告白军士
兵歌》、《白军士兵十二月痛苦歌》等
等。
这种配合军事斗争的歌谣活动,
对于揭露敌人、打击敌人、鼓舞我
军斗志,瓦解敌军士气,起了相当大
的作用。
在井冈山根据地,还有一些
破除陈腐观念的歌,如《放脚歌》和
《剪发歌》。
这两首歌的歌词内容是叙
述妇女缠脚和梳发髻的痛苦与不便,
介绍放脚和剪发的好处,在当地发挥
了很好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
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
南、闽西进军途中,沿途还张贴了
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军布告》。
这个布告是用92句四
言体的歌谣形式写成的,语言通俗
易懂,韵律朗朗上口,既将红军的
宗旨表述得清清楚楚,又便于群众
的记诵和传唱。
许多不识字的群众
也可以凭借歌谣的传唱来理解和掌
握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因此,这个
布告的内容很快就在赣南、闽西一
带的工农群众中流传开来,为红四
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营造了较
好的舆论氛围。
■
参考文献:刘云主编《中央苏
区文化艺术史》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