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
(2)名刚:___________
[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引:拿来。
[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以此诫之(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①。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与父、母之爱子无异②。
注释:①雏:小鸡。
②异:不同。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
(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
5. 文言文阅读。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欲:想要。
惠:通“慧”。
若:好像。
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
欲:想要。
乃:于是,就。
故:……的原因。
庐:(简陋的)房屋。
之:代词,代“这件事”。
[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
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
[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
A.当机立断
B.胆大心细
C.聪明机智
6.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抛弃)(_____)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
[3]“问之”是___向____ 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__________”
[4]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点石成金
D.粗中有细
7. 阅读乐园。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儿竞走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
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
(注释)①临:临摹。
②日:每天。
③率:标准。
④遂:于是,就。
⑤于:对,对于。
⑥尝:曾经。
⑦苟且:随便,马虎。
⑧愈益:愈加,更加。
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
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
[2](感知句义)写出画“”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①之善②弈者也。
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通国:全国。
②善:擅长。
③使:让。
④鸿鹄(hóng hú):天鹅。
⑤弓缴(zhuó):弓箭。
⑥弗若:不如。
[1]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
A.支援
B.拉
C.引
[3]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各是怎样学弈的?
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很重要。
A.学习态度
B.经验
C.智力
D.基本功
14.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戎()(),尝与( )()()游。
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
唯()()()。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 )( )。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选一选。
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