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模拟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方案的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11期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
[通风与空调)
基于CFD模拟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方案的对比分析
蒋建云孟庆礼彭琳李洋赵婷婷陆浩
(中建一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摘要:本文以某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对机房的气流组织和热工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采用冷通道封闭+地板下送风的送风方案和热通道封闭+吊顶回风两种送风方案下数据机房内温度场、气流流线和
机柜进口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气流组织方案的优缺点,为数据中心的机房空间布局和气流组织方案选择提
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数据中心气流组织数值模拟方案对比
中图分类号:TU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607(2020)11-0034-03
数据中心机房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如今的大型数据中心机房普遍面临设备发热密度高、电力能耗大等问题。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规定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主机房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和验证巾。
1CFD数值模型建立
本文模型对象为某数据中心,利用CFD模拟软件建立数据中心机房模型,并对机房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分析。
数据机房长46.1m,宽40.4m,高7m,面积约1862m2,机架数量为408个,单机柜负载为12kW,IT负载总共为3264kW,机柜采用背靠背方式安装。
机房配置16台额定制冷量为290kW及2台额定制冷量为110kW,风量为80000m3/h的冷冻水空调。
机柜尺寸600mm(W)x1200mm(B) x2500mm(H)的52U机柜,机柜内放置服务器,各机柜安装服务器数量按实际布置,设定两种不同的送风方
案,并分别建模。
1.1方案一:无吊顶,封闭冷通道,
地板下送风,上部回风
(1)机房所需冷风为机房内下
送,每个AHU(冷量为290kW)送
风口为地板下部出风,回风口设置在
AHU后部,整个气流组织为下送后
回,AHU分别位于机房东、西两侧的
空调间中,空调间与模块机房之间以
轻质隔墙隔开,顶部开回风孔。
(2)架空地板高度为0.6m叫
(3)冷通道封闭,冷通道架空地
板设置格栅地板(见图1)。
091方案一:数据机房送风三维模型图
1.2方案二:机柜下送风,封闭热通
道,吊顶回风
(1)机房内下送风,送风温度
为23°C,每个AHU(冷量为290kW)
送风口大小为2500mm x2500mm
(其中110kW的AHU对应的送风口是
2500mm x1000mm),回风口设置
在AHU后部。
AHU分别位于机房东、
西两侧的空调间中,空调间与模块机
房之间以轻质隔墙隔开,下部开送风
孔,送风以射流形式送入机房空间。
(2)无架空地板。
(3)吊顶高度3.6m,采用热通
道封闭直送至吊顶空间(见图2)。
图2方案二:数据机房送风三维模型图
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总第342期(通风与空调
模型假设如下:机房内空气密度变化不大,流体密度变化仅对浮升力产生影响。
机房内空气为低速不可压缩流体,忽略由于流体黏性力做功引起的耗散热,机房内气流为稳态湍流。
采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描述机房内气流的运动,包括以下方程叫
连续方程:
du t
,=0
式中
吗—
—勺方向的速度分量,m/s, i=1,2,30
运动方程:
訂伽厲)
其中:
“eff=Ut+U
Ut=0.03874pu/
式中:
u i—匕方向的速度分量,m/s;
P—流体密度,kg/m3;
P—时均压力,Pa;
"eff—湍流有效黏度,kg/(m-s);
B—热膨胀系数,m/K;
T。
—流体初始温度,K;T为流体温度,K;
他一湍流黏度,kg/(m・s);
g—自由落体加速度,m/s?;
0.03874—经验系数;
□—平均速度;
i—
—湍流脉动长度标尺,m。
能量方程:
訂伽0=扫橙倦+誥)+却
式中:
Pr eff—湍流有效普朗特数;
q—热源强度,W/m3;
c p—
—空气定压比热容,kJ/
(kg・K)o
2气流组织管理方案对比分析
2.1温度场分析
根据CFD软件计算的结果,可
以对机房不同剖面的温度分布进行绘
图,形成按照色温标示热像截面图
(见图3),选取机柜中部1.5m位置
的温度分布图进行对比可知,方案一
在热通道靠近空调侧的区域有明显的
热点,且机房内工作人员活动空间为
除封闭冷通道之外的空间,该空间与
热通道相联通,温度较高,维护人员
日常工作环境恶劣。
而方案二在冷热
通道的温度分布都相对均匀。
另一方
面,通过图4可以看出方案一中热通
道地板上方局部换热明显,说明存在
局部热损失,其原因为由于地板下静
图3机柜中部1.5m(水平高度)处温度分布图
压箱压力作用造成的冷热气流短路,
方案一热通道平均温度相对较低;而
方案二中由于热通道封闭,且机房层
高较高的原因,通道内热空气易形成
烟囱效应,有利于优化气流组织,比
较两种方案可以发现,方案二热通道
平均温度较高,使空调回风温度与空
调系统换热器盘管的温差加大,有利
于提高空调水的供回水温度,延长冷
冻水系统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为数
据中心运行节能提供了条件。
2.2速度场分析
对机房速度场的分析,依然选取
代表性的截面。
两种送风方案在X方
向(水平面垂直于机柜排布方向,距
离南侧内墙面)不同位置处的速度截
面见图5。
方案一中靠近空调端的冷通
道端口的局部风速较大,根据伯努利
效应,此处产生了较强的卷吸效应,
导致冷通道气流输送不均匀,不利于
冷空气均匀输送至机柜处。
而方案二
机架下送风方案没有静压箱作用,冷
图4机柜中部(竖直方向)处温度分布图
2020年第11期Ventilation & air co nditioning
1通风与空调)
空气直接进入机房,在该截面机柜进 风口处速度较均匀。
2.3机柜进口温度对比
两种送风方案设定的空调控制条
件、机柜负荷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 根据图6可知,采用送风方案一即地板
下送风+冷通道封闭的送风模式时,由
于机柜靠近空调机房侧地板出风口风
速较大,此处的冷通道处容易出现风
压较低的空间,造成气流短路,有较
多机柜的进风温度超过《数据中心设
计规范》(GB 50174-2017 )推荐 温度的27°C O 而采用方案二即机房内
弥散式送风+封闭热通道结合吊顶回 风模式,进风温度高于279的机柜明 显减少,冷却效果较好。
方案二得益
于机房空间弥散式送风方式⑷,使得
两侧空调出风口近端风速得到控制,
空调机房内风速可以更均匀地输送至
机柜空间冷通道内,对于消除机房热
点非常有效。
3结语
通过采用冷通道封闭+地板下送
风的送风方案与采用热通道封闭+吊
顶回风送风方案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
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地板下送风方式的空调送
风先送入地板下,后进入机房,空调
出口至冷通道格栅地板处由于流速较
大,存在卷吸效应,导致冷通道气流 输送不均匀,冷却效果较差,容易造
成局部热点。
(2) 封闭冷通道存在机房内空 间温度偏高,人员维护环境偏差,而
封闭热通道的方式可以改善机房内温 度,将高温空气集中至封闭热通道中
吊顶空间内,利用热空气烟囱效应,
可实现气流组织优化。
(3) 封闭热通道配合吊顶回风
方式,充分利用层高优势,采用吊顶
作为回风通道可提高空调送回风温度 差,有利于提高空调供回水温度,延
长免费自然冷却时间,为数据中心运 行节能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采用封闭热通道+吊
顶回风的方式为大型数据中心节能运
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方案
方案二
图5机房处热通道内速度分布对比图
H
<J <
1T >a?le >s r <
M
三=
==-g
三三三三
=1=18
a
晉=====三
三
□
方案一
-一-二二三」「二
B H m m n n H H I H n r n T r g T n l
方案二
图6两种方案机柜平均进风温度对比图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I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2017.
⑵张伟,曹连华,孙晓翠•架空地板高度及通道
封闭对机房冷却效果影晌的数值模拟分析 智能建筑,2018 (8) : 67-70, 73.
⑶黄庆河,曹连华,邱靖国,等•基于零方程湍
流模型大空间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数值模拟[JI.
暖通空调,2016 (1 ) :73- 78.
⑷狗国林,夏春华,王培,等•张北某数据中
心空调系统设计J •暖通空调,2019 (4): 92-95, 127.
s
巨s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