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热下的冷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石出学科
Basic Disciplines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热下的冷思考
朱茜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确定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教育部相继在2017年9月下发的《纲要》中提高 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国务院前不久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所有科目中所占学分最 高。
然而在小学广泛开展这一课程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归因分析尝试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11.074
Cold Thinking on the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
ZHU Qi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was determined a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from primary school to senior high school in200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uccessively raise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in the outline issued in September2017.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recently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credit in all subjects.
However,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is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is not optimistic,the autho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rough attribution analysi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problem;suggestion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 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宄性学习、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很多小学积极响应号I广泛 开设相关课程,看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人财物的投入并 没有取得最大效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得并不理想,有必 要进行冷思考,有必要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原因,采取 有效对策和措施,使纲要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成效。
1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从目前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意识不断增强,总体来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笔者从课程内容、评价体系、教师队伍、资源开发四个方面入手 分析问题。
(1)纲要理解存在偏颇,课程设置松散。
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具有打破严密的学科界限,整合不同的知识体系,着眼学生 整体发展的整合性特征。
111“综合”主要体现在学科的整合上 面,学生在面对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问题时可以运用多方面 的知识去处理。
目前很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 是依附于某一具体的学科,基本都是以阅读课、经典诵读课、珠 心算课、英语兴趣小组的形式呈现,上课的老师以主课老师为 主。
南京一小学语文老师借助某网络平台,为低年级学生开设 “讲故事”专栏,锻炼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表达能力;另外一类就 是开设与学科课程关系不大的特色课程,包括:“登山课、围棋 课、小模特课、小主持人、乐高拼搭课、机器人制作、象棋、草编 还有游泳课。
”课程内容看似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单线发展,未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之间是松散的缺
少整合。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会出现“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既学不好学科知识也完不成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上的任务。
(2) 课程评价缺乏标准,存在主观片面。
当前,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没有纳入考评体系,特别是在髙风险的考试中,还没有
一席之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名副其实的“剩闲课程”,即
由那些什么都教不了的,甚至是学校后勤、财务部门工作的工
作人员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或者沦为班主
任、课时不足的教师用来补足课时的“搭头”。
[2]没有科学的评
价体系来约束,教师在评价时难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见,评
价的客观性会受到影响。
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本身也要进行评价,课程选题、设计和实施方面是否合理。
(3) 缺乏专业教师培训,兼带现象普遍。
目前,许多学校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方式、指
导行为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没有
相关专业老师的,学校往往采取请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兼职,
由于教师队伍的稀缺,再加上教师在思想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忽视,大部分老师都是身兼数课,就算上了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由于能力有限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对于专业的综
合实践教师来说,一个人要负责好几个班的课程,工作强度的
加大使得教师们无法保证每节课的质量。
(4) 课程资源有待开发,活动形式传统。
目前很多学校缺 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用的都是陈旧的课程资源包,没有
按照每个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施教,上课的地点大
156 2019 年 / 笫 32 期/丨1 J3 (中
)
都局限在教室,没有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的活动范围很狭小,就算是动手实践课程也是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简单的模仿与 重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得到发展。
2对策的提出
目前综合实践课程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得非常火热,但 是也出现了上述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纲要中的总目 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根据实际筛选主题,整合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以某一主题为脉 络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颁布的纲要当中也列举了很多活动主 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恰当选择,其次结合学科知识 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项目。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学生的发 展,在课程的选择上也不能一味地按照兴趣指引、快乐导向的 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把关。
学校也可以借此机会发展校本课 程,郭元祥教授说过:“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校本化理念的 一门课程。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学 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渗透,二是课程价值选择和目 标设计。
”[3]整合各科知识的校本课程比原来学校特色课程要有 意义得多,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时既有助于学科知识 的深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初衷。
2.2强调学生主体,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纲要里面对各学段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 意物化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评价的时候也可以从 这四个方面入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校和老师根据学生 的个性特点予以中肯的反馈,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学生会明确 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我们面对的是 有思想的人,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 性,客观公正地给他们写上评语。
除了对学生予以客观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 况也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一般的学科课程一样,每节课上 完之后要有评课的阶段。
授课教师对自己可以先有个自评,然 后再由其他老师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发现课堂上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加入客观的考评体系之 后,教师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进而会设计出更多适合学生的 综合实践课程。
2.3教师培训常态化,弥朴需求缺口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的地位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有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等,那么也要配以专业的老师。
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带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学校应该组织老师 进行系统培训,保证专业老师的质量。
“常态化”即为正常状态的意思,培训应该定期举办,还要 设置相应的考评体系,让教师们真正学到知识,从思想上重视 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内还可以结成帮扶对子,培训过的老 师可以对没有参加培训的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纲要当中也 提到要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得 好的学校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享教学 资源,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2.4课程资源齐开发,活动方式转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本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城学科
Basic Disciplines
受到上课地点、授课对象、课程内容的多方面影响,因此一尘不
变的课程资料包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们应该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
要,让原本僵化不变的课程资源包变得具有时效性和综合性,
活动方式转向多元化,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打破时空的阻碍,在
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
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倡导的“1+X课程”就体现了这样
一种理念,清华附小“1 +X课程”整合实践是建立在广义的课
程整合理念之上的实践探索。
在课程领域,打破原有课程学科
间的壁垒,有效地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形成了
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
整合既在宏观上涉及学校教学系统的学生、内容等要素,也在
微观上涉及认知、技能、需要、兴趣,以及知识的各个要素的成
分,乃至逐步延伸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的基础工程”,中国
传统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因此中国
的孩子与国外孩子相比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就拿数学来
说,在一些大型国际数学比较研宄中0AEP2、TIMSS、PISA),
中国的青少年在概念理解、过程性知识和问题解决方面都名列
前茅,而在解决问题,创新型思维方面却表现不佳。
创新性只
能培养,不能教。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在
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下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工
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的环境。
美国
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
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学
生一旦发现由于某一学科知识的欠缺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更
加认真地学习这类知识,补好自己这一短板,争取在下次面临
同样的问题时可以顺利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就
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也会逐渐达成!
参考文献
[1]杜建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2]马笑岩.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J].新课程研宄(基础教
育),2009(1).
[3]郭元祥,伍远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9.
2019年/第32期/I I月(中)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