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唐诗五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 唐诗五首练习粤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 唐诗五首练习粤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 唐诗五首练习粤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唐诗五首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雨后),点明了题目,而且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表达了作者追求心境恬静、情怀高洁的生活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错误!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共分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律诗和绝句统称________。
答案:颔联颈联近体诗(或“今体诗")
错误!宋人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个方面的意思,你能读出几个方面的意思?试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①离故乡万里之遥;②登高所见到的苍凉恢廓的万里秋景。
“悲秋":③诗人悲凉愁苦的感受;④时令。
“常作客”:⑤长期漂泊。
“百年”:⑥年老。
“多病”:⑦体弱多病。
“独登台”:⑧孤独寂寞地登上高台。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错误!“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的“诗眼”是“思”。
因为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从诗眼的要求看,“思”是这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错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歌的主题虽然历来有争议,但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是比较明显的,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以及不可名状的惆怅之情。
二、语言运用
7。
杜甫的《漫成一首》中写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去答题。
此题不同于语句翻译,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发挥联想或想象。
注意表达得体,语句连贯。
答案:(示例)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不胜凉风娇羞的睡莲,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也只能欣赏,
不能把玩(月神)。
8。
请参照下面的例句,以王昌龄和杜甫为陈述主体,仿写两句话.
示例: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子前,首先认真分析原句:上半句中,“潇洒而飘逸”是其诗歌特色,“蜀道、飞瀑、美酒、明月”是其诗歌描写的意象,“情寄山水”是其写作目的;下半句是一个比喻句.解答时要根据原句格式、内容等去写.
答案:(示例)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一、基础考查
错误!下列加点字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huàn)渔.舟(yǔ)
渚.清(zhǔ)潦.倒(liáo)
B.萧.萧(xiāo) 淮.水(huái)
日暖.(nuǎn) 惘.然(wǎnɡ)
C.清泉.(quán) 竹喧.(xuàn)
春芳.(fānɡ)啸.哀(xiào)
D.烦.霜鬓(fán)寂寞.(mò)
锦瑟.(sè)杜鹃.(juān)
解析:选B。
A项,“渔"读“yú";C项,“喧”读“xuān”;D项,“烦”应为“繁”。
2。
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B.莲动下.渔舟
C.青海长云暗.雪山D.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选A。
A项,浣:动词,洗(衣);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错误!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选C。
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错误!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解析:选D.王维诗中没有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注]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
5.“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在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答案:“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
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作铺垫。
6。
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但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
答案:运用想象(或虚写),从对面着笔,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情、深深思念,从而更近一步反衬了征夫思亲念远之情,并使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浪淘沙[注]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7.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黄河本来是在人间,在地上,而这里却说“直上银河去”“到牵牛织女家”,可见,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借用了神话故事。
答案: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错误!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绝句,作者的情感比较隐蔽,可以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答案: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语用创新
9.我们阅读了不少杜甫的诗歌,并且初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经历及诗歌创作的有关情况。
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杜甫诗歌朗诵会。
请你结合自己对杜甫的理解,为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向听众介绍杜甫。
不少于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场白的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内容,起渲染气氛、介绍导入的作用.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和内容的准确。
答案:(示例)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壮志难酬;他的诗歌,沉郁顿挫,被誉为“史诗";他忧国忧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
错误!.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李商隐的诗歌因晦涩难懂的含义和缥缈朦胧的美感广为人知,他的诗广用各种意象,尤其喜欢“雨”意象。
李商隐有众多经过自我心理治愈的伤痛,但是留下了很多被深埋心底的伤痕残根,而“雨”在李商隐的诗中是作为勾起他回忆曾被治愈过的心理伤痛的残留痕迹的引子出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这段文字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的诗歌喜欢运用雨意象.第二句,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自我心理治愈的伤痛还留下了伤痕残根,而雨勾起了他的伤痕残根。
根据这两句话的主干,去寻找关键词即可。
答案:李商隐雨意象伤痕残根心理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