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要懂得知识之三:新闻采访时提问的三种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记要懂得知识之三:新闻采访时提问的三种方式
新闻采访时提问的三种方式
一般说来,提问可分为三种形式:开门见山、启发引导和激将法。

(一)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单刀直入地提出想要问的问题,直截了当的说明自己的要求。

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

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

(二)启发引导
不同的采访对象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果遇上因口才、性格等原因采访时常卡壳时,记者可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侃侃而谈。

它不从正面直接发问,而是从侧面或其他方面绕一下,然后再回到中心上来。

这种形式适合三种不同的人,一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二是不习惯于接受采访的采访对象,三是有特殊隐衷不便谈的采访对象。

(三)激将法
激将法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要你马上说出清楚不可的方法。

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这个提问方式,在校庆采访中最好不用,因为一旦把握不住分寸,容易招来校友反感。

理。

3、简洁、通俗、具体
记者对每个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宜短不宜长,宜通俗不要复杂艰涩。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

”结果好不容易获得的提问机会就此溜走。

提问要做到具体,有逻辑性。

具体是指问题要“小”,有细节,可答复;逻辑性是指问题都要说到点子上,提问的前后要有连贯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在采访过程中,最忌说套话、空话、大话,问题切忌笼统、含糊、无思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