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个常。
下面为大家介绍三纲五常的故事。
故事一:孔子与颜渊
在春秋时期,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孝道和礼仪。
有一天,
孔子和他的学生颜渊一同前往一户人家做客。
当他们走进院子的时候,孔子看到了一位年
迈的老太太正在背着她年幼的孙子捡柴禾。
孔子停下来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对颜渊说:
“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应该尊敬长辈,这也就是父为子纲的道理。
”
颜渊听了孔子的话,感到非常惭愧。
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回去后要更加尊重自己
的父亲。
通过这次经历,颜渊深深地理解了三纲五常的道理,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和改变。
故事二:曾子讲孝
春秋时期,曾子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儒家学者,他非常强调孝道。
有一次,曾子与他
的学生们一起出门游玩,在路上他们遇到一对母子。
母亲累得走不动了,儿子主动背起母亲,曾子见状十分感动。
他告诉学生们,孝敬父母是人之本分,应该时刻记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重要性。
后来,曾子的学生们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用心孝顺父母,他们纷纷感激曾子的教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贯彻。
故事三:程颢与程颐
程颢和程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们一直秉持着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强调
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有一次,程颢的儿子程颐对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极度反感,他在家里
与程颢争论,程颢很生气地责备儿子,他告诉程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不容置疑的,无论你对政策如何反感,也要遵守大义以及对长辈的尊敬。
程颐听了程颢的话,感到非常愧疚,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立刻改变了态度。
他
后来也一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理,成为了一位有道德风范的学者。
故事四:谢朓的孝心
谢朓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在《六疏》中提及自己的孝道经历,让我们
从中看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重要性。
谢朓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身患重病,母
亲无法照顾他们兄弟俩。
尽管谢朓年幼,但他仍然主动到街头卖唱为家里赚钱,尽自己所
能地孝顺父母。
后来,谢朓的父亲病情恶化,他无法承受剧烈的疼痛。
谢朓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他
以下决心养身赎过,每天去山里砍柴,不断勤劳工作,最终脱贫致富,获得了家庭的尊敬。
谢朓在孝敬父母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也从中领悟到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真谛。
这些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三纲五常”的精髓,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牢固树立“三纲五常”的思想观念,才能够有一
个和谐稳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