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明
B. 早
C. 好
D. 林
2. 《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谁?
A. 老舍
B. 巴金
C. 朱自清
D. 冰心
3. “瓜熟蒂落”这个成语中,“蒂”字的读音是?
A. dì
B. dé
C. tì
D. dī
4. 下列哪个词语的词性是名词?
A. 跑步
B. 快乐
C. 美丽
D. 研究
5. 《草船借箭》出自哪部名著?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泊船瓜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的名言。

()
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形容的是视野狭窄。

()
5.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法国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其中“晓”字的意思是______。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其中“师”字的笔画数是______。

3. 《少年闰土》一文中,闰土给“我”讲的故事是关于______的。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其中“涯”字的读音是______。

5.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请简述《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

2. 请解释“瓜熟蒂落”这个成语的意思。

3. 请写出《泊船瓜洲》一诗的作者和全诗内容。

4. 请简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

5. 请解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请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成语造句。

4. 请用“瓜熟蒂落”这个成语造句。

5. 请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分析《草原》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 请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心理变化。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2. 请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画出诸葛亮借箭时的场景图。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2. 设计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3. 设计一份以“阅读”为主题的海报。

4. 设计一个以“健康饮食”为主题的手抄报。

5. 设计一份关于“季节变化”的自然观察记录表。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释什么是“比喻句”。

2. 解释“拟人”修辞手法。

3. 解释“说明文”的特点。

4. 解释“议论文”的结构。

5. 解释“神话故事”的定义。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思考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

4. 思考如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 思考如何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十一、社会扩展题(每题3分,共15分)
1. 谈谈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2. 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看法。

3. 谈谈你对“网络学习”的看法和体会。

4. 谈谈你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体会。

5. 谈谈你对“城乡差距”问题的看法。

本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试卷答案及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B
二、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三、填空题答案
1. 拂晓
2. 十一
3. 海边的趣事
4. yá
5. 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
四、简答题答案
1. 《草原》一文主要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草原人民的敬意。

2. “瓜熟蒂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事物到了成熟的时候,自然会顺利地完成。

3. 《泊船瓜洲》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全诗内容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为了生存而卖火柴,最终在幻想中死去的故事。

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整体的真实情况。

五、应用题答案
1. 在图书馆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人感受到了学习的氛围。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

3. 虽然身处异地,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依然如故。

4.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计划终于瓜熟蒂落,取得了成功。

5.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六、分析题答案
1. 《草原》一文中的环境描写通过对草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为表达中心思想——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草原人民的敬意——提供了背景和情感基础。

2.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心理变化体现了她对温暖和幸福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七、实践操作题答案
1. 请根据个人经历和观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风俗习惯等。

2. 请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画出诸葛亮借箭时的场景图,图中应包括诸葛亮、曹操、草船等元素。

知识点总结及各题型考察内容详解:
一、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包括作者、作品、成语等。

二、判断题: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成语含义的掌握。

三、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以及对字词的理解和应用。

四、简答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对成语意义的解释。

五、应用题:考察学生运用成语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六、分析题:考察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七、实践操作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造性表达。

本试卷涵盖的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成语理解、课文内容记忆、文本分析、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