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操作前评估
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 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 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 外)。
解读: • 任何性质药物包括腐蚀性、渗透压高、 PH值极限等药物 • 耐高压注射设计:可耐受最大压力= 300 psi,最大速度5ml/sec,且 不受加压注射次数的限制
6.1
基本原则
6.1.9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 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 方可穿刺。
解读 •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
擦拭 • 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 扇等动作
6.1
基本原则
6.1. 10 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 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解读 • 丙酮和乙醚: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 • 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菌耐药
玉屏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吴元平
临床护士每天要进行 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
•我国80%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 •我国每人每年静脉输注8瓶液体 •85%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 液操作
3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
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解读: 专用护理包内含: 无菌铺巾、 75%酒精棉棒 碘伏棉棒、无菌手套、透 明敷料、免缝胶带、小方 纱
6.1
基本原则
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 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 <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 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解读 2%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70%乙醇溶液 的优势: 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料粘贴、持 久抑菌残留活性长、便于观察
解读:医护人员属获得性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肝病病 区、艾滋病病区等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处于被 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之中,且多为高危性接触
6.1
基本原则
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 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解读:
1、环境要清洁:避免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衣帽整洁,洗手 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3、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 物或跨越无菌区 5、无菌操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基本要求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 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的操作者完成。
解读:PICC专业知识培训 1. 血管解剖 2. 血栓原因、预防及处理 3. CRBSI预防及诊断 4. 置管风险因素评估等 解读:PICC专业技能培训 1. PICC置管操作 2. 置管中问题分析 3. PICC维护流程 4. 各种并发症处理等
16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 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7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义件: CVC: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central catheter) PN: 肠外营养(partenrcral nutrition) PORT: 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 access port) 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6.2操作前评估
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 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解读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 • 需短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连续多次采集 血标本的患者 • 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 用外周静脉留置 针持续输注,以免造成静脉炎及外渗等
输液引起的外渗或渗出
6.1
基本原则
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 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 用了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解读: 标注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 菌”
6.1
基本原则
6.1.3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 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
8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9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 脉、头部颈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 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10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 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 皮下的注射座。
11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 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包括无菌环境设施、无菌设备器材及人员无菌操 作等
12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 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 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 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13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 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14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
理化性质不同
腐蚀性药液 非腐蚀性药液
常见腐蚀性药液: 抗肿瘤药发疱剂 — 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 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 如: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酰胺/长春 花碱等) 其他腐蚀性药 — 去甲肾上腺素等
6.2操作前评估
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 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 管除外) 6.2.7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 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解读: PORT不可以测量血液动力学 监测
42
6.3.1.1 PVC穿刺操作步骤
6.2操作前评估
6. 2.1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 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 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解读 •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 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综合评估, 选择适合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6.2操作前评估
6.2.2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 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6.1
基本原则
解读 • 洗手的时机:接触病人前、后;无菌 操作前、后;接触体液、排泄物后; 污染操作到清洁操作 • 手卫生原则: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 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 洗手的环节:掌心/手背/指缝/大 拇指/指关节/指尖;总揉搓时间至少 15秒
6.1.5操作前 后应执行 VVS/T 313 规定,不应 以戴手套取 代手卫生。
6.1
基本原则
6.1.6 置人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 PICC 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解读: 最大无菌屏障包括置管操作 (CVC、PICC、PORT) 应穿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 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 套并采用可以覆盖整个身 体的无菌铺巾
6.1
基本原则
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 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a) 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 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 c) 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 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 d) 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 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 e) 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 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43
6.3.1.1 PVC穿刺操作步骤
解读: • 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 • 直刺血管,进针速度要慢,同时注意观察 • 回血腔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沿静脉走向再 进少许, 以保证外套管也在静脉内 • 使用透明贴膜,透气、无菌、牢固、易于观察
6.3.1.2 PVC穿刺因注意以下事项
解读 1.护理技术操作: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等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所有医院 2.医务人员:注册护士、医师、乡村医生
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Z/T 3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解读 原卫生部批准(2009.3发布2009.9实施) 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 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解读: 在满足治疗前提下,根据静脉血管直径选择导管型号尽量 选择较细导管,导管置入长度是穿刺点与上腔静脉之间距 离左侧置管长度大于右侧,置管首选右侧
6.2操作前评估
6.2.3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 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 钢针。
解读: 钢针的适用范围: ① 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② 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4h ③ 单次抽血检查的患者 腐蚀性药物: 阿霉素/氮芥/西艾克/柔红霉素等,避免使用钢针,以免造成 药液外渗
a) 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 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b) 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 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 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 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e)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 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应待 消毒液白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f) 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 告知医务人员。
基本要求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 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 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解读:PICC置管操作人员考核合格
(1)中华护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会PICC资质认证班 (2)省、市级PICC资质认证班 (3)院级PICC资质认证班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 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18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 中完成。
解读: 洁净的环境: 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应在空气细菌总≤500cfu/m3的医 疗环境内,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 细菌总数应≤10cfu/m3
参照2002版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基本要求
5.2 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 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 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 能培训.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解读: 原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2009.4发布,2009.12实施 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7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 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 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 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解读: 注册护士:持有护士执业证的护理人员 医师:持有医师执业证的医务人员 乡村医生:经正规培训取得相关资质的人员 培训: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解读-培训
专业知识培训 (1)血管解剖 (2)血栓形成原理 (3)导管相关性血 流染 (4)用药安全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 (1)患者静脉评估 (2)静脉置管操作 (3)导管维护 (4)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解读: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静脉治疗时间、用药安全、对血管的损伤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活动、洗澡、避免受压) 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教育(维护频率、重要性、导管观察)
24
6.1
基本原则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 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解读: 实施输液治疗前: 至少应使用两种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如: 姓名、病案号、身份证号等,不准单独使用病人房间号、 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来识别患者 • 执行操作时:“核对腕带信息”及“患者说出姓名”形式进 行患者确认 • 操作前: 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毒剂、导管材料等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