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
教版必修二
DNA的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相对简单,要想突破就要充分的发挥科学史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足迹,再次面对科学家曾遇到的问题,使之产生自觉探究的内驱,通过小组合作,在不断的“建构—修正—建构—修正”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构建。
在发展与人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自然生成知识,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本节教学的设计思路:以科学史为主线,以模型建构为主要的活动,采取“化学成分基本组成单位单链结构双链平面结构双链空间结构”的教学顺序。
模型建构完成后,引导学生分析模型水到渠成的得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DNA的特性。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与必修1的“核酸”“细胞增殖”等内容相联系,与此同时,它既对前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使学生加深了对遗传物质的理解,又为之后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等内容进行必要的铺垫,是否牢固掌握本部分内容,对整个遗传、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都
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在必修一也学习了DNA的分布、构成元素、基本单位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但高一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相对较薄弱,所以避免过多有机知识的介绍,尽量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图及实物再结合人体模拟,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学生对于构建模型有很高的积极性,乐于通过动手,积极探索DNA 分子的结构。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简述DNA的分子组成;
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以科学发现史的资料故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体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认同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论证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采取讲授、探究式教学,分组合作构建DNA模型。
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制作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材料,便于课堂上的展示。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1分钟导入新课检查课前任务单播放《神奇的
DNA》视频片段。
引出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填写展示学生回答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关注科学前沿。
回顾旧知,明确脱氧核苷酸组成【资料1】20世纪30年代,生化学家分析了DNA的分子组成,发现它由4种脱氧核苷酸分子聚合而成。
每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碱基组成。
说明脱氧核苷酸的简图。
出示4种碱基。
在掌握腺嘌呤A的基础上快速对另外三种碱基的中文名称及英文简写进行对应,思考并回答问题:1、脱氧核苷酸有几种?分类依据是什么?说出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