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2.“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材料评价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B.阿拉伯文化C.伊斯兰文化D.两河流域文明3.《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主要反映出
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B.法典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上述材料说明欧洲大学
A.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B.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
C.由于选拔官吏的需要而产生D.都是教会学校
5.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
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
6.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7.“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8.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成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表
述错误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生活困苦
C.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庄园法庭不是只维护领主的权益
9.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是
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0.12世纪,大学的兴起是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的新气象,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这些“花朵”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免赋税特权②宗教信仰及言论自由权③司法特权④教育自主权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
11.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法典》B.《新法典》
C.《十二铜表法》D.《罗马民法大全》
12.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
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13.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庶民的胜利》 D.《论联合政府》14.“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5.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
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C.自然经济的瓦解D.市民阶级的出现
16.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
它在西欧早期
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
该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7.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B.征收“什一税”
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
18.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19.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③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④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21.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领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22.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
”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A.大学的形成促进了城市自治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直接使城市更加繁荣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23.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脂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24.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
A.王国B.领地C.城市D.庄园
25.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是()
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论联合政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故B符合题意;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C不合题意;少地、无地农民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A符合题意;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
阿拉伯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不符,B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文化以伊斯兰信仰为灵魂,兼容并蓄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为一体,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不符,C 不符合题意;材料评价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两河流域文明”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国王……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A正确;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不同大小的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故②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③为德意志即德国。
综上所述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故选A。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A符合题意;教皇鼓励市民自治不是材料中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是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的过程中的事件,不是主要的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10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城市,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其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排除。
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
最终灭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①③④属于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选项A符合题意;②宗教信仰及言论自由权,不属于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所以D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部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新法典》也是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部分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故C 错误。
故本题选D。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大封建主是帝王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是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大封建主效忠。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各阶层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因此,A项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项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C项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13.B
解析: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布了《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租地农场的出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符合题意。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A不符合题意。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C不符合题意。
印度教诞生于古印度,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扑克牌红桃 K 上的这个人物,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D符合题意;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排除;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B排除;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C排除。
故选择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给出了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资料卡片,从卡片内容中的“12世纪中期”“11世纪晚期”可以看出它们建立的时间都是在中世纪,再依据题干中教皇赐给巴黎大学很多特权以及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在课程上仍然有教授神学的内容,可以得出中世纪大学教育仍然受基督教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庄园是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其中的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学兴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直领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D项符合题意;11世纪以后,欧洲大量的林地、荒地等被开发,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A项不合题意;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B项不合题意;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领主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2.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居民反抗封建领主的斗争促进了城市自治,故A符合题意。
从10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起来;12世纪,大学在城市中兴起,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使城市更加繁荣,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帝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