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耀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昌耀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赏析
【导语】: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全文与读后感赏析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
8。
2初稿
1983。
7。
27删定
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起句非常凝炼:“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
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炼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
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
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
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
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
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
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诗句立即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
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那么,在这一艰难卓绝的时刻,难道不应该有一只雄鹰或者雪豹与“我”为伍么?然而,这类意象也早因人们的滥用而黯淡无光了。
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 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
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
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份量。
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
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唯有久经沧桑、创巨痛深的人生长途的攀登者,能写出这样结实而沉着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