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篇一: 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
2中世纪音乐时期
4巴洛克时期
5古典主义时期
6浪漫主义时期
7 20世纪音乐
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发展:
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
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合唱,抒情诗歌繁荣
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
5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第二个演员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
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
古希腊喜剧
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严肃,表现社会风俗
2旧喜剧: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
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
音体系:
1四音列
2完整音列体系
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坚强和有节制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
副弗里几亚:容易使人丧失意志
利底亚音乐使人柔和和淫荡
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悲伤
古希腊记谱法:
1器乐谱2声乐记谱
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
1里拉2阿夫洛斯管3基萨拉琴
古罗马时期概述:
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
2角号;管身圆
古罗马的音乐观:
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
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
3富有雄壮的气象
罗马人喜欢:
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
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
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
早期基督教音乐
1使用许多犹太教音乐的旋律
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
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
圣歌主要有5种:
1拜占庭圣咏
2安布罗斯
3法国圣咏
4摩差拉比
5赛尔特
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
乐,常称平歌或素歌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1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
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
1)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
2)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
3)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比较流动
4)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
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结束音,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进行分类而构成的。
,在11世纪就基本确定了教会调式的八种形态:1多利亚调式2副多利亚调式3弗里几亚调式4副弗里几亚调式
5利底亚调式6副利底亚调式7混合利底亚调式8副混合利底亚调式
纽姆谱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
圭多在音乐上的贡献:
1四线谱2六声音阶3圭多手
有量记谱法
格里高利圣咏的推广和主要形式:
1附加段2继叙咏3宗教剧
复调音乐的兴起:
1奥尔加农形成的原因,时间和地点
9世纪时在法国的教会学校里,人们把格里高利圣咏作为定旋律,在他的上方或者下方依附一条平行四度、五度或爸度的旋律,与它做对应,从此多声部复调音乐就产生了,这种最早的复调被人们称: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产生了五种形式:
1平行奥尔加农2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3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4花唱式奥尔加农5迪斯康特
孔特克图斯:
在11到12世纪,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在12到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特点
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
经文歌:13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
13世纪末,有人把弗朗科经文歌推向了极限:即上声部更加活跃,像快速朗读,速度极快,这种经文歌以代表人物彼特罗命名,称彼特罗经文歌。
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
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时间:通常把西方音乐史1430-1600年期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含义: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思想的变革。
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实质。
音乐的基本情况:文艺复兴音乐出现新的精神内涵,强调创作而不是对传统曲调的继承。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四个阶段:
1)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2)15世纪中后期:弗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3)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
利
肖姆:
14世纪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双簧乐器,是双簧管的前身。
肖姆分两大类:
1唢呐演变而成的军乐肖姆
2风笛旋律管的民间肖姆
器乐音乐:主要用琉幻想曲特琴等乐器的还有当时流行的各种成对的舞曲中改编而来的器乐曲,这种舞曲通常是将2首在速度和节奏上进行对比的不同乐曲联在一起。
前者速度慢,舒缓,常为2拍子和4拍子,后者速度较快,很活跃,常为3拍子。
法国称为帕凡和加亚尔德舞曲;意大利称萨梅佐和萨尔塔雷洛,德国为迈步舞曲和跳跃舞曲。
托卡塔:敲击的意思,是形容比较自由,音域丰满
前奏曲:篇幅较小,平畅
幻想曲
宗教改革:
英法的新教圣咏的特点:
1)简朴庄重的礼教仪式
2)母语歌词
3)新创作的宗教音乐和俗乐
4)重视对位中和声因素的使用
反宗教改革:
音乐方面,废除了世俗的复调音乐,保留但音乐风格的格里高利圣咏
意大利世俗音乐
费罗托拉:15世纪-16世纪初,世俗多声部歌曲,个群的结构与诗歌密切结合,音乐一般为四声部,与飞兰德乐派复杂的对位相反,
采用主调风格织体。
费罗托拉----意大利牧歌
16世纪后半叶
牧歌---歌剧
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_西方音乐史
八册牧歌:前四册牧歌集的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四册牧歌集则具有巴洛克时期的风格。
法国世俗音乐:尚松:15世纪后,作曲家们将高度复杂的对位技巧用于尚松16世纪之后,尚松逐渐摆脱哥特式固定格式诗歌和隐语手法的束缚,改用通俗明晰的诗歌做歌词。
英国世俗音乐:
1康索尔特歌,既由康索尔特这种室内合奏伴奏的独特或重唱歌曲,歌词常为格律诗歌作曲家:威廉-伯德
2牧歌:始于1588年尼古拉-杨出版的《阿尔卑斯山南的音乐》,托马斯-莫利《奥利安娜的胜利》是英国牧歌的繁荣阶段,在1620年后,迅速衰弱。
德国世俗音乐:
1名歌手,单声部音乐的风格,代表作曲家:汉斯萨克斯
2利德:费兰德乐派的浮雕手法和德国中世纪以来的独唱歌曲里相结合,使离得成为一种新型的世俗声乐复调品种,有的采用模仿复调,但也有呈现严格的和声肢体。
意大利声乐音乐:
罗马:1歌词:单音的朗诵风格,宗教内容。
代表人物:卡瓦莱里《灵魂与躯体》
2清唱剧3康塔塔,代表作:《爱神和酒神的节日》,《卡德摩斯与赫耳弥俄涅》他的艺术成就:创造出被称为“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采用了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反的:慢一快一慢”法国式序曲,大量运用芭蕾,服装华丽,法语,已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意大利式的干念宣叙调,很少用咏叹调。
坎普雷:歌剧-芭蕾
这种歌剧表现的是生活在欧洲的贵族富有的大人物,总的来说坎普尔的歌剧是娱乐性的,特点是歌剧中的幕与幕之间没有逻辑的发展,各自独立,人物与情节也是这样可以互换。
芭蕾舞成为各幕的表现核心。
莫拉:50岁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道路,代表作:《卡斯托与波吕克斯》《达尔达乌斯》《华丽的印度》,1722年,《和声学教程》法国歌剧的艺术特征:
取材古希腊神话中世纪的骑士故事,但选用的体裁内容与高乃依,拉辛的古典主义悲剧一脉相承,这就是英雄人物的爱情与天职的冲突,最终服从封建国家的利益所产生的悲剧。
气势壮观,经常有舞蹈,合唱等装饰性的大场面。
音乐创作受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影响,作为了突出法语朗诵的自然韵律,更注重这种自然韵律中产生的宣叙调,法国歌剧中的这种宣叙调比意大利歌剧中的宣叙调
英国声乐音乐;代表作曲家更为旋律化,反过来法国歌剧中的咏叹调比意大利的咏叹调更具有宣叙性。
德国歌剧作家:
1海因里希-许茨:将意大利的声乐风格与德国复调音乐传统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合唱作品。
《大卫诗篇》《圣诞清唱剧》1普赛尔—音乐特征;
颂歌赞美诗:音乐会的特性
器乐音乐:抒情及巴洛克式的热情;注意作品的节奏和器乐的色彩运用。
戏剧音乐;法国大歌剧+英国民歌
2亨德尔:
哈雷时期;汉堡时期;意大利时期;伦敦时期
他的歌剧创作:创作40踱步意大利歌剧,主要有《阿尔米拉》《朱利亚斯-凯撒》《里纳尔多》《阿利安德》等。
清唱剧创作:大多亨德尔:清唱剧,1)合唱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英雄性的赋格
2像圣咏和赞美诗风格的复调合唱
3主调,复调混合的合唱曲
2)独唱形式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咏叹调,两类:
1英雄性格的咏叹调
2田园风格和抒情风格的咏叹调
亨德尔的音乐特征:大量的自然音和声为基础,明朗和欢乐,有欧洲音乐的综合特征。
复调风格来自德国,主调风格来自意大利。
到英国后他发展了普赛尔开创的合唱风格并使它作为英国的民族艺术形式。
亨德尔—歌剧失败
1意大利歌剧本身的一些弊病—阉人歌手
2英国当时的历史条件
西班牙世俗声乐音乐:一、比良西科
1歌词涉及爱情,政治,宗教内容
1纯朴的民歌风格,宫廷的则艺术性较强
歌曲的价值:器乐伴奏部分
伴奏常常是一连串固定的和弦连接,这些固定的和弦序列,演奏为后来的器乐体裁中的著名低音主题
第四章巴洛克时期音乐
1 时间:音乐史通常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称巴洛克时期,即第一步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1) 稳固的大小调和声体系
2) 通奏低音
3) 器乐曲音乐主题的成熟和发展
4) 旋律线条连续不断,节奏律动鲜明
5) 乐曲段落间的强弱对比形态呈现
6) 大型综合性声乐体裁,器乐体裁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一、意大利声乐音乐:
音乐风格上:
以宣叙调为主,旋律性不强,一般是一个和弦上,演员在一个音高上要朗诵一句歌词,音高旋律与和弦的变化,表明歌剧中词句含
义和段落改变的变化,在歌剧中的合唱段落里,歌剧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
威尼斯乐派:歌剧气势宏大,有不少精彩和合唱,咏叹调和宣叙调的段落,但其歌剧创作整体构思较弱。
代表作:《海洛里斯之爱》
切斯蒂:发展了卡瓦利格局的大气势,其咏叹调是歌剧的发展主要意义,意大利歌剧中优美的旋律风格就是从她开始走向极端。
弊病:阉人歌手
那不勒斯乐派:17世纪下半夜,歌剧中心从威尼斯转到那不勒斯
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2维奇3列奥4波波拉5雷欧
那不勒斯,歌剧特征
1类型化的咏叹调:强烈表现情感的激昂型抒情哀伤型愉快的牧歌型2类型化的宣叙调用白话朗诵的干宣叙调有乐队伴奏,朗诵是有音高的宣叙调
巴洛克时期乐器:
1键盘乐器2弦乐器3 管乐器4 打击乐器
一乐器分为:管乐器:
双簧管,低音管,长笛,法国号,小号,长号
键盘音乐:
1管风琴音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1教堂:独奏常在礼拜仪式中演奏,或为仪式做简单的前奏,
或取代某些段落与合唱交替。
管风琴音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1北德乐派2中德乐派3南德乐派
文艺复兴音乐
特点:1世俗音乐的体裁较大的发展
2世俗音乐的一些特征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3强调创作而不是对传统曲调的继承
复调音乐:
9世纪—奥尔加农
12世纪—装饰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
13世纪—经文歌和卡农曲
14世纪—对位法
15世纪—声乐复调盛期
复调音乐四阶段:
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
15世纪初中后期,腐烂德斯乐派
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
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乐派
弗兰德斯乐派: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并将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
这个乐派的音乐家按照民族和语种分为两支1法国支2弗莱芒
乐支
一、键盘音乐
1管风琴音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1)北德乐派:发展了众赞歌的管风琴独奏音乐。
萨米尔-沙伊特:用长笛音符作旋律,上声部加装饰,或用经文歌式的复调。
狄特里希-布克斯特胡德:众赞歌前奏曲写的长大,具有炫技性和幻想风格。
2)中德乐派:北德+南德的特点,朴实自然,爱把众赞歌写成管风琴赋格曲。
帕赫贝尔:短小精致的赋格曲长基于众赞歌的第一句,发展组曲形式。
约翰-库瑙:用音乐描述故事,表达感情,是德国标题音乐的先驱。
3)南德乐派:意大利+西班牙影响
1)约翰-弗洛贝格:融合了意大利的管风琴音乐,法国的琉特琴,羽管键琴以
及英国的维吉那风格和演奏技法,并对键盘音乐体裁发展有所贡献。
一、键盘音乐
1法国古钢琴:
1710年,意大利制造出最早的钢琴—“可强可弱的羽管键盘”
巴洛克时期音乐
2、法国古钢琴:贵族文化娱乐,脱离教堂,在宫廷发展起来。
代表作曲家:1尚博尼埃2格勒贝3弗朗索瓦-库波兰
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_西方音乐史
键盘乐器主要体裁:
1十二平均律的运用
2即兴风格的体裁
3基于变奏手法的体裁
4赋格
5组曲
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
前古典时期
一、喜歌剧之争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二、古典主义初期的交响乐流派
维也纳古典时期
一、海顿
二、莫扎特
三、贝多芬
音乐文化特征:
1市民音乐有了很大发展
2音乐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音乐作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4产生喜歌剧的,意大利正歌剧走下坡路
意大利歌剧:发展:1733年,佩格莱西创作《女仆做夫人》是
早期喜歌剧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皮契尼--《温顺的女儿》
契玛罗萨--《秘密婚约》
法国喜歌剧特征:源于民间的集市剧,这种集市剧是一种集对白,歌唱和舞蹈为一体的戏剧或闹剧
音乐由流行歌调,通俗的民间曲调构成
发展: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团在法国巴黎上演《女仆做夫人》的意大利喜歌剧,引发了音乐史上有名的喜歌剧之争
格鲁克及其歌剧改革
在启蒙主义的新思想返回自然“以自然为师”的美学的影响后,开始了他的歌剧改革。
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切斯特》
特征:体现质朴、真实的艺术理想
取材于神话传统、着重表现社会道德意义的自我牺牲
精神歌颂人性
爱情必定战胜邪恶、死亡的乐观信念
意大利歌剧序曲交响曲、键盘奏鸣曲、古典主义初期
曼海姆和维也纳乐派,乐派的领导人---约翰-施塔米茨
初期将意大利交响曲的三乐章套曲结构增加了一个抒情性的对比主题来活跃、积极的动力性第一主题进行对比,彻底废除了数字低音及赋格模仿的写作方式,建立了以小提琴为主奏声部的乐队编制。
曼海姆和维亚纳乐派,乐派其他代表作曲家:
1蒙恩2瓦根采尔3加斯曼等
海顿创作音乐时期特征:音乐主题鲜明,技巧精湛,注重乐器色彩性能的艺术特征。
早起交响曲反应两种体裁的探索过程:
1巴洛克时期行板-快板-小步舞曲-极板的教堂奏鸣曲结构
2意大利歌剧序曲脱胎而出的快-慢-快三乐章的套曲结构
早期交响乐队结构:1弦乐组+羽管键琴+两支双簧管+两支圆号
2木管乐器
1交响曲:《昼夜》、《哲学家》、《礼仪》2四重奏:作品1,2,3,9,17等五章
海顿创作音乐时期中期音乐特征:音乐创作强烈的受到了德国‘狂飙突进’思潮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作品中的情感幅度有了较强的表现,作品的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主题:常具有性格鲜明,气息宽广的艺术特征;展开:更加动荡不定,调性布局已经从最初的主属、属和下属关系,扩大到上,下三都关系;和声,复杂多变
代表作品: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教师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俄罗斯》《云雀》
海顿晚期代表作: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交响曲:《惊愕》、《军队》、《时钟》、
弦乐四重奏:《阿波罗》
海顿音乐贡献:1确立了奏鸣交响曲的形式结构2确立奏鸣曲式原料。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抒情式的慢板
第三乐章:民间舞曲性质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活泼,活泼的舞曲性质的回旋曲式的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音乐特征:音乐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质朴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人的生活感受。
与民间音乐的联系,使他的旋律具有流畅、单纯、通俗、的艺术特点。
在和声上,既强调它对旋律的表现,又使他具有统一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无强调的戏剧性的风格特征。
海顿音乐贡献:新型的器乐语言:以三种和动机的发展为基础来形成整个乐章。
这种运用动机发展的手法构成的主题和乐章的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动力性。
莫扎特音乐创作时期:
1少年时期:欧洲各地演出
2成熟时期:思想、行为上被种种限制
3维也纳时期:创作辉煌的十年。
一、弗兰德斯乐派:
1复调风格:每一个声部都有相同的重要性,爱到丰满的音响,简单的和声的功能和流畅的节奏;带有宗教色彩;采用正格中止和变格中止‘扩大道非宗教音乐领域。
二、弗兰德斯乐派作曲家:
若斯坎:1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2最大成就是经文歌
三、罗马乐派:
1音乐特点:各个声部都有清晰的表现;声部进行的平稳流畅,和谐;词曲是一词一音,形成崇高,诗意的风格;无伴奏合唱2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其音乐特点:各声部清晰,歌词不被复杂的声部掩盖,一般一字一音的音节式处理;较少使用半音,不协和音的运用都有准备,音乐清澈宁静的特质;音乐保守
四、威尼斯乐派
1特点:双重合唱
2代表作曲家:
1)维拉尔特: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威尼斯乐派
2)G-加布里埃利: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作为合唱伴奏,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被称为“近代配器之法之父”
3)A-加布里埃利: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求得音色变化,推动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前奏曲等纯器乐体裁。
维也纳古典乐派-莫扎特
代表作:
1歌剧—22部2 交响乐—41部
3 宗教音乐—3部4器乐作品
莫扎特的歌剧: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歌剧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较强的反封建,歌颂第三等级人民食物色彩,整部歌剧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虚伪,嘲弄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刻画了费加罗的机智,勇敢,生龙活虎的精神风貌。
莫扎特歌剧成就:
1歌剧从神话故事向现实生活的转变
2声乐和器乐自然地交融
3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在刻画使他的音乐具体生动而鲜明
4重唱形式表现戏剧冲突和歌剧高潮
4歌剧的序曲则具有简洁,个性的特点。
莫扎特交响曲:
特点:从风格性向心理刻画方面发展,努力揭示心理感受。
代表作:《哈夫纳交响曲》《林茨交响曲》《布拉格交响曲》莫扎特宗教音乐代表作:
《C小调弥撒》《安魂曲》《圣体颂》
莫扎特器乐音乐:共50多部,这些作品积极,乐观,悦耳,华丽而不空洞乐队采用双呈示部,不仅是对独奏部分的伴奏,结构原则:三个乐章对比并置的结构。
器乐作品器乐作品:风格:通俗,轻盈,清新,明快,具有即兴和变奏特征后期的奏鸣曲:强调主题间的对比和并置。
莫扎特的器乐成就:
歌剧的歌唱性及德奥和声功能的表现性融为一体,创作出既有抒情表现又有动力性发展的古典主义器乐作品。
这些作品更加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不同情感,器乐音乐的对比性特征,更为鲜明的反应在乐章,主题之间。
奏鸣曲式,往往用第二个副部主题加强音乐的对比性
和声语言的复杂运用,远关系的调性布局,既增强了音乐的表现性,有使这表现统一在一定的结构之内。
维也纳古典乐章——贝多芬
1795:举办公开音乐会1798:耳疾在迅速恶化1802:写下著名的“海里根斯塔特遗嘱” 1803年后:进入最为旺盛的创作时期1812年后:创作出现停顿1816年后:听觉已经完全丧失,性格暴躁1817年后:恢复了创作1826年后:肺炎和水肿1827年3月26日下午,逝世于维也纳作品: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部歌剧-1部弥撒曲-2首
序曲-1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首小提琴奏鸣-9首
创作音乐时期1早期:有海顿,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影响,但同时更加的反映出他本人的一些创作个性,如音乐特有的大胆,豪迈。
代表作:《C大调第一交响曲》《升C小调奏鸣曲》
2成熟期创作特征明显确立,主要特征:时代英雄斗争的主题和英雄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在这些作品
代表作:《英雄》《费德里奥》《科里奥兰》等
晚期
创作中期的特征+内在的自我沉思与遐想,强烈地预示出浪漫
主义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潜力。
代表作品:《d小调第九交响曲》,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创作特征: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是其创作的核心。
新的交响性思维和表现手段,对比是最突出的风格特点,并且打破以往套曲的相对机械的程式关系,使主要音乐形象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冲突和贯穿发展中展开。
94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_西方音乐史
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钢琴音乐“新约”
特征:对比,连贯和统一
音乐性格分为:
1英雄性,戏剧性,《月光》《悲怆》《热情》
2诉请性,田园性,《田园》《黎明》
3舞蹈性:第6首OP10-2,第16首OP。
31-1等
交响曲的创作
第一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序曲。
协奏曲与歌剧
1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科里奥兰》《列奥诺拉》三首最著名
戏剧作品的配乐,后被独立出来,并单独进行演奏,音乐具有主题精炼,形象鲜明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