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多措并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多措并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张传福
【期刊名称】《江苏农机化》
【年(卷),期】2010(000)001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张传福
【作者单位】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水稻是徐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受技术、传统种植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种植一直采用人工栽插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栽插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该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市领导把发展水稻机械化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进程。
坚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决心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与苏南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提高徐州市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1 多方引导,调动农民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正确的引导是成功的开始,要想将农民的插秧观念转变过来,主动接受机插秧,就要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在提高农民认识上求突破,在增强农民应用热情上做文章,
精心组织,周密筹划,努力扩大宣传引导覆盖面,提高引导效果,进一步巩固和夯实机插秧技术推广使用的群众基础。
1.1 政策引导
切合当前农机化发展的良好形势,积极宣传机插秧技术及党和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让农民认识到机插秧技术是经过缜密研究和科学实验后引进的成熟技术,其作业方式,技术流程,生产机具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发展形成的,技术上完全可靠,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流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2 利益引导
积极上门专访,帮助农民算经济账,使农民认识到运用机械化种植技术,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节省秧田:由于机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播种密度较高,机插秧秧田大田比达1∶80~100,仅为手工插秧秧田的10%,可大幅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按一家四口4亩稻田计算,可节省秧苗田0.22亩左右,可增加收入130元。
(2)省工节本:新型插秧机,操作灵活,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栽插质量好,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省工节本的优点。
如人工栽插1 hm2水稻需22个工作日左右,而采用步行式或乘坐式插秧机作业仅需2个
或0.7个工作日,工效是手工栽插的10倍或30倍,并可降低作业成本180~
280元。
(3)高产稳产:机插秧可实现宽行窄株,定苗定穴的有序栽植,能满足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农艺要求,便于个体通风透光,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容易实现高产稳产。
机插水稻平均亩产都在150 kg左右,较人工栽插每亩平均增产达30 kg左右,且产量稳定,相当于为农民每亩直接增收52元。
(4)双向互赢:使用机插技术,不仅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高产稳产,而且能致富购机农民。
目前,一般单纯机插作业收费40元/亩,育秧机插作业服务收费为
100元/亩左右,机手年收入0.8万元以上,一年半可收回成本。
1.3 典型引导
在机插秧技术推广中,首先要重视抓好典型的培养和树立。
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田大户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能人,使用机插技术并提供资金、物资技术等扶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形成典型带动作用。
1.4 示范引导
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在示范点和示范片内作展示,广泛吸引农民参观、学习、咨询、扩大影响,通过示范区内外机插、手插作业的实际对比,将机插秧增产增收效果真实展示在农民眼前,用事实证明机插秧的可行性和增收致富作用,取信于民。
2 采取多种形式,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
2.1 搞好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
运用现代宣传工具以及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机插秧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召开收割现场会和多层面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机插秧效益分析,营造发展机插秧的氛围。
2.2 强化技术服务,促进机插秧技术推广
加强技术培训,抓好机插秧的关键环节,确保机械化育秧技术推广成功。
搞好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咨询指导工作,协调落实机插的各项工作,跟踪指导水稻育插秧全过程,为机手和农户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
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市农机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增加高性能插秧机的保有数量,为全面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4 完善运营机制,加速机插秧技术推广
各级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种田大户应用机插秧技术,引导农机大户、插秧机手成立
机插秧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机插。
积极组织机插秧跨区作业,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益,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吸引更多农民投资购买插秧机,实现机插秧技术推广的良性发展。
通过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徐州市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 394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72台,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省局和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机插面积达5.13万hm2,建成55个500亩、27个千亩连片示范方,19个示范村,8个示范镇。
形成了以机插秧为主的服务组织、合作社、协会、机插秧大户140个,5台以上的机插大户达到56个,共完成水稻机插面积3.69万hm2,加快了徐州市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