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北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调研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新北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调研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7高二下·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①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②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③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
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 . 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C . 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D . 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 .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 . 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C .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D . 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 . 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 .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 .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2. (12分)(2017·衡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鸿德茶庄
李金海
天已放亮,雪还在下个不停。
鸿德茶庄的掌柜赵四爷顶着风雪来到了他的店铺。
每天这个时辰准时打开店铺的大门,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喝茶有讲究,做茶的生意,更要讲究个德行和诚信。
赵四爷老远就看到店铺的一角簇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瞧,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小年轻,半边身子已被雪染白,上身棉袄袖口的棉絮都秃噜出来了,这会儿,年轻人睡着了,那被风吹皴了的脸上,有明显
的伤痕。
赵四爷叹口气,把小年轻摇醒。
“你是做什么的?”
“蟊贼,也要饭。
”小年轻揉揉眼睛,直瞪着赵四爷。
赵四爷仔细打量着小年轻。
“脸上……”
小年轻挠挠头。
“做事欠点。
”
“欠点就对了,不欠你就完了。
”赵四爷狠狠地说。
小年轻郑重站起身。
赵四爷再次上下打量他。
这小年轻中等偏上的个头儿,此时睡眼惺忪,但有几分神采。
他弱弱地向赵四爷讨口饭吃,赵四爷却说:“以后就跟我卖茶吧!”
小年轻扑通跪了下来。
赵四爷问他叫什么名字。
小年轻答:“没名字,爷就给我取个吧!”
赵四爷略一沉吟,说:“就叫大贵吧。
”
这是大贵的聪明之处,让四爷给他取个名字。
赵四爷阅人颇深,不会看走了眼。
眼下,店里正要雇俩伙计,算是就地取材了。
此外,他还是个心中有佛的人,见不得有人受苦受难。
大贵在鸿德茶庄待了下来。
年轻人一捯饬,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他学东西快,记性好,活络劲儿一点都不缺乏。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知恩图报,对赵四爷绝无二心。
在这条商贾云集的街道上,茶庄有两家,除了鸿德茶庄,街西头还有一家,与鸿德茶庄规模相当,两家茶庄往来较为密切,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
闲暇时,两位掌柜凑到一起,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念叨起国事家事茶事。
赵四爷有一独生女儿,已到了婚嫁的年龄,姑娘长相俊俏,懂事知礼。
她有时也到店里来,一来二往,和大贵也就熟了。
赵四爷心里有了底。
近来,赵四爷愁容满面。
原来,鸿德茶庄有一个固定的大客户,住在二百里开外的一个镇子上,每年,满载货物的大车向镇上跑好多趟。
可前些日子换了掌柜后,人家进货的地方就换成街西头那家茶庄了。
大贵安慰四爷:“爷不用愁,生意场上的事说变就变。
”
“你懂什么!”四爷嫌大贵多嘴。
十几天后,转向街西头那家的大客户却主动找上门来了,先要一车货,后续的进货就固定在鸿德茶庄了。
赵四
爷转忧为喜。
但他再邀街西头茶庄的掌柜喝茶时,被婉辞谢绝了。
这天,街西头茶庄的一个胖伙计来到了鸿德茶庄,求四爷收留他。
原来,就在前几天,这胖伙计负责去二百里之外的镇上送了一趟货,货物很顺利地交接了,可两天后人家找了过来,原因是一包货物里竟掺了沙土。
掌柜和胖伙计当然不认账,交涉无果,来客只好悻悻走人了。
就在当天,胖伙计就被掌柜辞退了。
胖伙计说了事情的原因后,又向四爷介绍自己对茶道的精通。
赵四爷沉吟良久,说道:“我不能留你。
你看不好自家的货物,照样看不好鸿德茶庄的。
”
胖伙计走后,赵四爷把大贵叫了过来:“买卖好起来了,是你的功劳!”
大贵低下了头。
这桩生意的扭转,确是大贵一手策划和操办的。
那天,大贵带上一个人,悄悄地跟踪着街西头茶庄送货的大车,天杀黑时,送货人宿在了路边的一家客栈。
夜半时分,大贵先把看门的狗给药晕了,然后潜进了停放大车的后院。
他们打开缚车的绳索,向一包货物里掺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沙土。
赵四爷长叹一口气:“你比我更会做买卖,但我不能留你了。
”
大贵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过来给赵四爷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站起身,走出了鸿德茶庄。
第三天,当赵四爷知道女儿跟大贵逃走的消息后,他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和悲伤。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赵四爷看来,喝茶和做茶的生意,都要讲究德行和诚信,因此,每天他总是准时打开店铺的大门,这是雷打不动的。
B . 大贵聪明、活络,是个难得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他知恩图报,对赵四爷忠心耿耿,从后文他给街西头茶庄货里放沙土可以看出。
C . 赵四爷的生意好转之后,再邀街西头茶庄的掌柜喝茶,被婉辞谢绝了,这说明街西头茶庄掌柜的嫉妒心很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D . 送走胖伙计后,赵四爷对大贵说“买卖好起来了,是你的功劳”,这里一语双关,表面上在夸赞大贵,实际上告诉大贵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2)
赵四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3)
对大贵在街西头茶庄的货中放沙土的行为,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 (15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小站
柳青
春雨刷刷地下着。
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
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
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
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
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
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
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
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
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
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
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
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
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
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
”
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
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
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
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
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
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
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
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
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
(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有删改)
【注】互助组:指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三条“麻袋”,真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
B .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宝是谁?为何不住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但梁生宝更加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
D . 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
(2)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请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
祖煦,即墨令。
父保裔,兴平令。
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
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
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① ,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
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
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
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
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
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
有失者勿弹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
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
”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
”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
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
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①夺情:古时宮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
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 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 . 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 . 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子出官二年”。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屮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 . 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
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
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 . 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
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
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 . 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②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5. (9.0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
(2)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衬托、比拟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B . 这首词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而被迫退隐的消极之辞。
C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 . 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立意不俗,超出常境,作者借送别来表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6. (6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3)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 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5) 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
(屈原《离骚》)
(6)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见贤思齐焉,________。
(《论语·里仁》)
(8)仰不愧于天,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 (2020高三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至今具有300余年历史,因其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
无为自古以来便有放灯、赏灯习俗。
清康熙年间,无为的几位著名画家悉心研究,经多次,反复实验,最终了色纸和玻璃,()。
所谓剔墨,即在绢纱画框上,手工艺人用笔勾勒出精心的拟画轮廓,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干后再在胶面上描画、着色、晕染、勾线,以工笔绘制。
纱为丝织品,轻薄透明。
灯中燃烛,闪映画面,人影婆娑,栩栩如生。
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多项工艺制作而成,。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独辟蹊径
B .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独辟蹊径
C .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别开生面
D .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别开生面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创“剔墨”技法,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B . 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上画,并运用“剔墨”技法
C . 运用“剔墨”技法,并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D . 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剔墨”技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在轮廓以外部分上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B . 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C . 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用墨把轮廓以外部分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D . 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8. (6分)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9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
B.________。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
C.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9. (5分) (2016高三上·通渭月考) 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示概述这一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80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2017·舒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