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单元整合课件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方式二: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 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 称为 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 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 个问题的关键是( )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纵横贯通/核心素养培优
知识纵横贯通 一 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异同
[对点训练] 1.(2018·湖北荆州质检)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 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 不同点是( )
A.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坚持了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答案 A
答案
解析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制定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故A项正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B项错误;国 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C项错误,政权主要依靠力 量都是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干扰项分析] 本题的干扰项是C项。以物易物是商贸的方式之一,但 到明朝时期已不是主要的商贸方式,货币交易才是商贸的主要方式,因果 关系错误。
[解析] 从材料信息“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 悉皆盐铁粗重之类”,可知广东大庾岭南北物产存在差异,但无法说明岭 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岭南地区有商人活 动,无法说明该地区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看,广 东大庾岭南北经济差异明显,这一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故选D项。
干扰方式三: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或称主次颠倒)原来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 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 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 西。
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 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3.思想上: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 表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起了重要的 理论指导作用。
解析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
[对点训练] 2.(2018·辽宁沈阳联考)下表中的数据主要体现了( )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
棉纱
361.8万件
500万件
138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答案
解析 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 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 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 业生总体数量增加,不能体现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故C项错误;“科 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三 过渡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教育 1.政治上:1949~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巩固政权;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 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并走向国际舞台,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 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2.经济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 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 制的过渡,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无论我们的外交方针、政策如何改变,我 们坚持的外交原则始终不变,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正确答案为B 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 化,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 答案
[启示]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 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 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才 能”“开始”等具有绝对性或时间限制很强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 重选择。
4.教育上:新中国成立后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确立,另一 方面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对点训练] 3.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 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一段写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 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 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该政府成立当 年( )
干扰方式四:因果倒置(或因果错误) 在这类试题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或因果关系表述错误)以 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 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4.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 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 数千。”这表明当时( )
解析
四 我国科教、文艺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及主要表现
[对点训练] 4.(2018·河南洛阳统考)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 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 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 B
[答案] D
解析 答案
[启示] 解答这类试题,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 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 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 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同义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或因果关系表述错 误。
1.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 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干扰项分析] 本题的干扰项是 A 项。“消除了”使 A 项的表述过于 绝对化,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并未完全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 A 项 错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 China 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干扰项分析] 本题的干扰项是A项。题干提出的问题是:中国被称为 China是源于瓷器还是“秦”的音变。考古研究是我们进行史学研究的重 要方法,但“China”这一文化单词很难通过考古研究去考证。
解析
核心素养培优——选择题“干扰项”设计探秘 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中,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正确 率,现介绍几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干扰方式一: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 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 肢中பைடு நூலகம்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干扰项分析] 本题的干扰项是A、C两项,不论严惩失职官员还是官 员失职危害民生都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
[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选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能洞察其 品行,官员失职后虽被严惩,但已对百姓造成危害。其实质是强调选官应 注重个人品行,D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 D.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答案
解析 由“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可知材料指的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签订,“双百”方 针1956年提出,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发表,故 答案为B项。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解析] “China”是表示中国的英文单词,针对这一单词的具体历史含义 的研究,应从这一单词出现的历史背景去考究,故 D 项正确。B、C 两项所 反映的研究方法不如 D 项得出的结论可靠。
[答案] D
解析 答案
[启示] 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 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 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可以看出,相较1952年,1957年时,我国棉布、粮食、 盐等关系民生的轻工业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一五”计划期 间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兼顾了民生,B项正确。A、C两项材料 无法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D
解析 答案
[启示] 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 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 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另外,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 法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