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散步)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散步)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实录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完成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累积词语,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言语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想、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言语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
其它,依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感情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气氛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
〔提示:主题、选材、言语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言语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言语美:〔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生动,聪慧伶俐;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保护小辈〔改变主意〕。
他们诚恳善良,和气、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
〔3〕文章的言语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
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稳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连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
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外表上看,“我〞畏惧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保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
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
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肯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肯定铭记在他心中。
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
〔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
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公平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言语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培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常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惜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简单做到。
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想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
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X……〕。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
〔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
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
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
董永悲哀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
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
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
〔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依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
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X,上前与他攀谈。
X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X。
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
他答复这位X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
X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
董永乃带着这个X,同返裴家。
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
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
从此天起,这个X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
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X突然向董永辞别,说她马上要走了。
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X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
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
X说完便不见了。
现在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激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
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闻。
(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闻,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了解这个故事,代代以此鼓舞为人要讲孝道。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
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闻。
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23 散步
黑龙江汪洋宁铁霞青岛宋晓渝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想课文内容,通过比拟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③感情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打算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打算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打算。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想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表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感情——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答复,教师予以肯定)像在一般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表达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
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言语概括。
(用文中的言语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感情交流最直接的方法。
所以,在这一局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刻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假设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依据课文可能答复,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损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商量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简单。
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达。
(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商量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答复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期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
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商量交流(鼓舞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局部商量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对于学生的商量和作答,教师应鼓舞、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表达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外表上看,“我〞畏惧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保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局部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正确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托学生,用暗示等方法鼓舞学生,适时启发。
尽
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拟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拟,哪个故事更感激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舞,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拟,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言语、写作方法等进行比拟。
(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
学生商量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清楚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齐整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相互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言语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
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拟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肯定会给你的文章增加光荣。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想到什么
提示]自由答复,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
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言语,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23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昌乐县尧沟镇中学杨永亮
师:〔导入〕看这幅画面,给这两幅画面起名或用一句简短的话作概括。
〔老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手指画面,示意学生看图做答。
〕
生〔甲〕:是描述了一位小朋友在与他的老爸亲吻,表达出了浓浓的亲情。
它可用两个名称作图片的标题:一是亲吻,二是亲情,我觉得这两个标题比拟适宜。
〔同学们做评价,结果都认为他答复的不错。
〕
生〔乙〕:老师我想做补充,我认为这幅画表现了一位X回家与自己的儿子见面的亲吻,也是亲情的最好表达。
生〔丙〕我想用“离别后的相见〞为题目,写出父子间离别后非常想念对方,相见时抱在了一起亲吻,表达了他们间的亲情如蜜般的甜美。
师:好!同学们的表达很精彩,我们鼓掌向他们表示祝福!好,再来看一张。
出示画面:
师:谁来描述这幅画面。
生〔甲〕:晚上灯下的妈妈在陪同他的孩子做作业,其乐融融。
也表达了亲情。
生〔乙〕:昏黄的灯光下,亲爱的妈妈在看着他的孩子们做着作业,有时还向妈妈提出了些问题,真好。
我从这幅画面里,感到暖暖的。
我想用“亲情〞两个字作这幅画面的标题。
师:好,同学们答复得真好。
是啊生活中现出浓浓亲情的画面还少吗?同学们还想看吗?
生:想!〔热情很高〕
师:进入下一张空白幻灯片。
〔画面没有了,学生没的看了,发出了嘘声。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礼物,那就是用文字写
成的画面。
──莫怀戚的(散步),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师:快速地翻到课本123页,看一看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读时,用圆珠笔或铅笔划出自己不认识到的生字词,好不好?〔学生读课文,教师板书并巡回指导。
〕〔3~5分钟〕
师:〔读书完了。
问学生:有不认识的或拿不准字义或字音的字吗?〔学生没有疑问,因为生字词不多学生根本都会。
〕〕
师:谁来读一读125页上的字词,来验证一下自己读音。
生:〔读〕“信服〞“嫩芽〞“刹那〞“分离〞“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两名学生起来大声的读,没有错误,学生评价很好。
〕
师:刚刚老师说送给大家一份特别的礼物──文字写成的画面。
你们能来描述一下吗,再看看课本想一想老师送给了大家怎样的美好礼物?〔老师提示〕我们读后有什么印象?问:散步时在什么地点?
生:〔齐答〕:田野。
师:还有什么?
生:〔齐答〕:嫩芽、水泡、菜花、桑树、鱼塘?……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边说边看文章边画怎么样。
〔学生热情很高地边画边寻觅画面中的事物。
〕〔学生展示画面,大局部没有画上小草。
〕
师:〔引导〕此时除了上边找到的还有什么景物?可提示学生“还有什么植物,我们经常见的〞
生:小草。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中的“新绿〞可见是小草,一大片一小片的,“新绿〞可见小草的嫩绿。
师:还有一个词也可见小草是嫩绿的?注意特点:“嫩〞。
生:思考?〔答复不出来〕
师:要求同桌间商量。
生:举手示意能答:“铺〞
师:为什么?
生:(商量思考2分钟后,答复不出来。
)
老师提示:我们经常铺什么,铺地毯〔学生可能跟着说〕,地毯踩上去会有什么感觉?柔软,对软绵绵的。
说明这草是新发的芽,很嫩。
所以作者用了一个“铺〞子来写出了小草的嫩。
用得很好,我们来读一读,品味一下!学生反复品读。
指导学生:这句话要读得轻松些,对于“新绿〞“铺着〞“浓〞“淡〞“密〞“咕咕〞要重读,并带有喜欢的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后老师不中意,再读;最后点一名同学读〕
师:这么好的优美句子我们要不要背过?
生:要!〔齐声,声音很大。
〕
师:好!那就看谁背的最快。
生:背课文中的这句话。
〔2分钟就有许多背过的了,并背得很好,很轻松,重读的字也表达的很好。
〕
师:画面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生:还有“人〞。
师:有哪些人?
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是啊,在这优美的初春世界里,出来散散步,该多满意!我们把这幅画画出来好吗?
师:板书。
〔画画面,学生自己也画。
〕
师:同学们,散步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我们细
细品味写这些活动的言语,会有新的发觉,我们再细读其中的句子,读时应进行思考,并且将不懂的句子或一些问题的用笔画出,同桌商量,解决不了的,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好吗?好,我们读课文。
〔6~8分钟之后,进入学生质疑解疑阶段:学生提问题,学生作答,师作改正或补充。
〕
生:“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中的“生命〞有什么含义?
师:谁来答复?
生答:前面写“春天来了〞,它充满了活力,给人以生命之力。
师:还有其它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
师点拔:这里还应该考虑到人?这个人是谁?
生:母亲?
师:对,为什么会考虑到母亲?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是说它母亲因身体不好艰难地度过了冬天,自己还能度过这样的几个春秋呢?春来后,对生命格外地珍爱。
师做总结:是啊,这里不仅有对生命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珍爱。
师:还有问题或不懂之处吗?
生: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师:哪位同学给他作答?〔1分钟思考后还没有作答的,问题有肯定的难度。
〕
师:咱们同桌两个商量一下,商量!〔无结果〕
师:提示: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生:指全部?
师:全部什么?
生:全部人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