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创新区域攀登英语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2018年06期总第394期
ENGLISH ON CAMPUS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创新区域攀登英语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文/雷旭
【摘要】学习共同体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共同学习愿景,关注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互,关注社会文化的学习情境,关注知识意义的协商和学习者社会身份的构建,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在分析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区域攀登英语教研新模式,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
【作者简介】雷旭,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

攀登英语实验是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
展的教育合作项目之一,全区共有18所学校参与实验。

为凝聚
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推动实验工作的有效进展,建构教师自主学习、主动交往、分享资源、共同进步的学习集体,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立足实际,精心设计,制定区域攀登英语实验发展战略,积极尝试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区域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了攀登英语实验在全区的推广和应用。

一、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习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源于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教育领域,著名教育家博耶尔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
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为了建立学习共同体,博耶尔指出:学习共同体组织必须有共同的愿景,共同体成员能分享学习兴趣,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

2012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
构想,指出学校教育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转型,要提升教育内容的水准,重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沟通的学习。

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构想,并在日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

学习共同体理论在日本以及我国的多城市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习共同体从知识的建构出发,重视知识的合作建构,鼓励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关注学习者从活动的边缘参与者成长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身份重建。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可以以不同的身份体验学习,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享资源,共享学习智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就区域教研活动而言,学习共同体就是在教研活动中渗透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以区域学校为单位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实践、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研模式,可以调动教师参与的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教师潜能,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区域攀登英语教研模式建构策略
创建一个教师共同学习和自我更新的“学习共同体”,需要
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共同的学习任务、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连续与良好的工作机制。

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从区情出发,通过区域攀登实验工作的目标定位、以结对活动为基础的教研模式
研究、教师教研身份的重新构建等措施入手,积极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对深入推进攀登英语实验研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目标定位,确立学习共同体愿景。

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活
动整合的一致性是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之一,即强调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要由共同目标为导向,学习者要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遵循教育规律,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打造“智慧课堂”,“使教育出智慧”,是黄埔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区域攀登英语实验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定位遵循“依托区域教育方针,发扬攀登项目特色”的实验原则,遵循儿童英语学习规律,立足学生成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英语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在综合区域教育理念及攀登项目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快乐攀登,智慧教学,创新课堂,幸福成长”的区域实验理念。

在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团队建设工作中,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积极宣传价值观目标,以攀登实验理念为教师团队的共同愿景,引领教师们认真研究,积极创新,用智慧的理念开展攀登实验,帮助学生体验攀登实验的乐趣,快乐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团队发展愿景的确定,为深入开展区域攀登实验学习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础。

2.结对活动,培育学习共同体文化。

学习共同体具有社会属性,它的组织与社会文化相贯通,以人际间的直接交往为体系。

在区域攀登实验中,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积极开展基于结对活动的教研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结对教研文化,发挥区域教研活动的文化引领与价值取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文化。

(1)结对教研,构建共同体组织文化。

面对区域面积广,学校分布散,教育基础存在差异的现状,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工作组为18所攀登实验学校“牵线搭桥”,根据就近组团、帮扶组团、以老带新组团、友好联盟组团等原则组建了5个攀登“结对”教研团队,如萝峰小学帮扶新实验学校科峻小学和深井小学的“一带二”团队,九龙一小和九龙二小共同帮扶新实验学校凤凰湖小学的“二带一”团队等。

结对教研组织的建构,为学校开展实验工作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2)团队命名,规范共同体制度文化。

以结对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是把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行为目标体现在结对活动中,是优
2018年06期总第394期
ENGLISH ON CAMPUS
化教研文化建设的一种组织方式。

在突出文化取向,构建学习共同体生态环境的目标引领下,区内各“结对”学校制定了团队活动制度,对团队名称进行再定义,形成了如“井峰峻秀”团队、“金科玉律”团队、“东鸣香港”团队、“星光永熠”团队、“龙卷风”团队等,赋予了团队活动灵动的生命活力。

(3)名称诠释,树立共同体精神文化。

在对“结对子”团队名称进行再定义的同时,各团队教师对自己的团队名称进行目标诠释,用简洁明快、直观概况的语言阐述团队名称的价值追求,为树立统一明确的团队精神文化指明了方向。

例如:“金科玉律”团队名称寓意着“堆金积玉,扬攀登精神,助孩子们勇攀高峰”;“星光永熠”团队名称寓意着“星光璀璨,永熠生辉”;“东鸣香港”团队名称寓意着“旭日东升,一鸣惊人,香培玉琢,港鼎之作”。

(4)愿景深化,塑造共同体行为文化。

攀登实验搭建了师生成长的平台,拓展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方式,调动了学校及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各结对团队教师把对攀登教学工作的热忱、喜爱及希望阐述在团队的口号及愿景中,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行为文化面貌。

例如:“龙卷风”团队的口号是:To cooperate,to be better!团队愿景为:双龙携凤,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再攀高峰;“井峰峻秀”团队的口号是:To do the most,to show the best!团队愿景为:峻美人生,携手共进,勇攀高峰!
3.主题教研,重塑共同体教师角色。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讨论,是知识的建构者。

在区域攀登教研活动中,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研,帮助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科组即教研组,团队即研究共同体的观念,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攀登实验每一个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都是攀登实验的研究者。

(1)开展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主题教研。

主题教研是根据教研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师发展的共性需求,设定教研具体主题,组织学校教师集体参与的集中活动。

结合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工作的整体计划,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及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开展攀登主题专题教研,如新学期攀登英语教材分析、攀登课题的组织与管理教研、家校协同开展攀登实验的方式研讨、口语教学各环节内容演练教研、阅读教学渗透音素教学研讨、下校听课教研等活动。

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来源于教师教学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能较好地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

主题教研活动使区域教师在与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组专家、全国各地教育专家的互动过程中,自主吸纳个人发展需求,主动思考个人成长规划,促进了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团队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2)开展教师担任培训讲师的专项培训。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研讨,是知识的建构者。

根据攀登实验的目标要求,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教师协作学习,鼓励先期参加实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培训讲师,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专项培训,如攀登英语教材培训、口语与阅读教学模拟培训、赴京观摩学习专题培训、结对活动交流与反馈培训、阶段性工作总结与研讨培训等。

以教师担任培训讲师的培训活动源于教学,源于实验需求,实用性高,教师在承担培训工作的准备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构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定位,促进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

(3)开展团队自主研讨的结对教研。

在区域攀登实验中,各“结对”团队积极开展以攀登实验研究为载体的行动研究,通过自主研讨促进团队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智慧和专业水平。

各“结对”团队自主设计研究主题、自发开展结对互访、自觉进行课题研究。

团队之间还定期组织开展以问题系统解决为目的的联片教研,集中几个结对团队学校共同开展实践研究,如口语教学中小老师的培养方法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评价与检测方式的实践研究等。

开展团队自主研讨的教研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主人翁作用,促进教师专家“本土化”,培育骨干教师成为学习和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区域教研活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开展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重塑教师共同体角色的教研活动受到了各实验学校教师的认可,在深入开展攀登实验的同时,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尊重教师的研究意愿,大胆对“结对”团队进行重构,从教学实践入手开展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形成了“美读模式”、“读者剧场模式”、“自主阅读模式”、“TASK阅读模式”、“攀登与常规英语整合阅读模式”等八个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团队,各结对团队自主开展教学模式目标定位研究、教学程序与步骤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以及课例研讨与反思等活动,延伸了备课要求,深化了问题研究,促进了区域攀登英语教学实验质量的有效提升。

4.信息交流,搭建共同体开放平台。

习共同体包含在社会关系的体系之中,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可以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在区域攀登实验中,区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组积极开展以信息资源交流为平台的网络教研,组建了攀登英语教师网上在线交流工作群与区域攀登英语教学资源云盘资源库,以教学资源工作小组、课外资源工作小组、音像资源工作小组以及区域教研工作小组四个团队工作部署为依托,对全区攀登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规划与管理,为教师开展攀登实验提供资源支持。

每日保持在线信息交流与反馈,引领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积极参与网络研讨,推进了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同体文化发展。

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区域攀登英语教研模式,是区域教研模式从“以教研员为主体”到“以教师为主体”的重大转变。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研活动推进了区域攀登英语实验的创新与实践,营造了学习共同体教研的浓厚氛围,塑造了共同体文化的价值引领,搭建了教师成长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攀登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机融合,为创新广州市黄埔区区域教研模式,深入推进攀登英语实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福生.课程资源共享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09).
[2]王建平.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J].中国教师,2017(07).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